环龙路:那些年毛泽东在上海的生活圈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作者:吴基民责任编辑:杜汶纹
2019-03-08 01:55

 

3.环龙路44号国民党上海执行部旧址

4.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怀抱者)在上海时的合影

陶尔菲斯路341号大同幼稚园(今南昌路48号)

——毛泽东的3个儿子生活在这里,他们和叔叔毛泽民在此永别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7月15日宁汉合流,汪精卫也背叛了革命。8月7日,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毛泽东提出:干革命一定要有枪杆子,我准备到农村山林去做“山大王”。8月底,他匆匆赶到长沙东乡板仓,与杨开慧以及毛岸英、毛岸青和1927年4月4日才出生的毛岸龙道别,到乡下领导秋收起义。

1930年10月,湖南军阀何健抓住了杨开慧,将她以及毛岸英与保姆陈玉英关在长沙狱中,11月14日将杨开慧枪杀在长沙浏阳门外识字岭。

虽然毛岸英被乡绅们保释出狱,与两个弟弟一块儿回到了板仓外婆家里,但他们生活困难,还时常受到何健“斩草除根”的威胁。毛泽东获悉杨开慧牺牲,十分难过。他趁三弟毛泽覃到上海向党中央汇报工作的机会,找到二弟毛泽民,让他设法将三个孩子带到上海。因为当时共产国际已答应接受一批中国革命烈士的遗孤,以及党的领袖的子女赴莫斯科学习生活。毛泽民写信给板仓杨开慧的母亲以及其他亲属,还化名寄去了一点钱,让他们尽快把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送到上海。

1931年春节刚过,杨老太太等带着3个孩子来到上海,当天晚上就由毛泽民与夫人钱希钧安排住进了旅馆,他们经周恩来同意,决定把3个孩子送到共产党办的大同幼稚园。(参见钱希钧回忆录)

国民党发动“四一二”政变以后,杀害了几十位最优秀的共产党领袖。烈士遗孤流落街头,生活十分困难,有的孩子就此失踪了。1929年周恩来指示“共济会”的王弼,找一个可靠人士,办一个幼稚园,专门收养烈士遗孤以及在前方作战的领袖子女。王弼找到在中央特科工作的陈赓商量,他们不约而同想到了在上海圣彼得堂担任牧师的董健吾。

董健吾是一位十分传奇的人物。他因护送美国作家斯诺赴陕北而闻名于世。董健吾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但他又是一位虔诚的牧师。他与宋子文是同学,在国民党上层有许多朋友。听到组织上的决定,他一口答应,卖掉了祖上留给他在青浦的50亩田,租下了教友肖志吉在戈登路(今江宁路)441号的两幢石库门房子,在1930年3月办起了“大同幼稚园”。作为掩护,园名是由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题写的。过了不到一年,他又觉得戈登路的房子离英捕房太近,不够安全,更重要的是把孩子整天关在石库门里,没有活动场所,对健康不利。于是他就将幼儿园搬到了陶尔菲斯路341号(今南昌路48号)一幢坐南朝北的两层楼房,这里与环龙路正处在同一直线的位置,中间隔着一条通往公园的小路,环境幽静,离法国公园(今复兴公园)仅几十米远。天气晴朗时,孩子们每天都可到公园里去游玩。

当时在大同幼稚园工作的都是中共党员或领导人的亲属,主要有李求实的妻子秦怡君(化名陈凤仙),李立三的前妻李文英等。收养的孩子中有彭湃的儿子彭小湃、恽代英的儿子恽仲希、蔡和森的儿子蔡转、李立三的女儿李力,以及杨殷的儿子、王弼的女儿等近20人。1931年3月,毛泽东的3个儿子毛岸英(8岁)、毛岸青(7岁)、毛岸龙(4岁)被送到幼稚园后,幼稚园的5位保育员和19个孩子还在法国公园拍过一张集体照。

1931年端午节,毛泽民与夫人钱希钧要离开上海赴瑞金,临行前,夫妇俩专门到法国公园看望在公园里游玩的3个侄儿,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活情况。毛岸英还特意写了一封短信,托叔叔带给自己的父亲。谁也不曾想到,就在毛泽民探望自己的侄儿后十多天,毛岸龙突然发烧腹泻,陈凤仙急忙抱着孩子赶到距离幼稚园不远的广慈医院(今瑞金医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患了紧口痢,此病十分凶险。虽经抢救,但他还是在半夜里病亡了。广慈医院是所有名的教会医院,每一个就诊病人都有详细的档案并要保存若干年。新中国成立后有关方面专门派人到院查过档案,确凿无误。党史研究员李静峰1982年还专门就此事写过文章,发表在该年的《党史研究》第4期上。

由于顾顺章的叛变,大同幼稚园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凶险,被迫在1933年春解散。孩子们分别被亲友或地下党有关人士收养。毛岸英、毛岸青直接搬到了董健吾的家里。1936年6、7月间,经董健吾穿针引线,由张学良资助并委派自己的部下李杜将军,带着毛岸英、毛岸青等坐轮船离开上海到法国,由当时在共产国际担任中共代表的康生接到莫斯科。

环龙路,与毛泽东结缘颇深的一条马路,神秘而又幽雅。几乎每一幢小楼都隐藏着一个上海故事,等待着我们继续去探寻、去讲述。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