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军路上,担起我们的胜战之责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刘建伟 杨进 刘海洋责任编辑:杨红
2019-11-22 08:19

一切为了战斗力,中心才能真正居中;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才能向打仗用劲——

自觉用战斗力标准衡量所有工作

这两支部队的故事耐人寻味——

某地导旅调整组建后,人员从多个单位抽组。在专业对口率不高、新营房还没建好的困难情况下,他们临时在废弃的仓库、瓦房中训练攻关,为实弹打靶成绩连创新高打下了坚实基础。

装备无人机的某部组建后三易驻地,战斗力建设不仅没受影响,反而节节攀升。多型无人机飞高原、飞海洋、飞大漠,多样化战场环境下的作战能力不断攀升,5年来20余次圆满完成重大任务。

他们成功的秘诀是什么?两支部队的领导都说:部队刚刚组建,工作千头万绪,但我们始终坚持一条硬标准——干所有的事情都想着战斗力标准,衡量所有工作都用战斗力标准。

有了这样的标准,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应该怎么干,就会一清二楚。去年,面对上百项建设工程,战区空军把某综合演训场建设排到突出位置。原因很简单:这是战斗力急需的项目。

“凡是有利于战斗力提高的,困难再大也要推进!”他们毫不犹豫地把经费重点投向该项目。如今,一期工程投入使用后,高原实战化训练效益大大提升。

把战斗力标准牢固立起来,“打不起来、轮不上我”的战备观,“重显绩、轻潜绩”的政绩观,“危不施训、险不练兵”的安全观,“走过场、跑龙套”的训练观等便被部队上下摒弃。

某地导旅官兵对此感触很深。几年前,某新型导弹刚一列装,他们就展开远距离高原机动演练。很多人考虑到安全问题,劝他们慎重一些。对此,旅领导态度鲜明:不克服消极保安全的观念,就立不起战斗力的硬标准。

第一次过高原某山口时,一台装备车辆因故障抛锚,还有一台车辆险些发生翻车事故。让官兵们没想到的是,旅领导不仅没有畏难退缩,反而加大了演训力度。第二次挺进高原驻训,他们将战车开到无人区进行极限训练,还特意邀请生产厂家人员随行改进,使该型导弹形成战斗力的时间大大缩短。

一切为了战斗力,中心才能真正居中;全部心思向打仗聚焦,各项工作才能向打仗用劲。采访中,大家有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随着战斗力标准立起来,实战化训练不断推进,过去的险难课目现在变得不难了,很多问题也迎刃而解。

航空领域,海拔1500米以上的机场被称为“高原机场”,海拔2438米以上的机场被称为“高高原机场”。能否征服“高高原机场”,是衡量航空实力的一项硬指标。国产某中型运输机列装航空兵某部后,他们把挺进高原作为“硬骨头”专攻精练,填补了多项训练空白。

这几年,他们驾驶战机赴边疆、进大漠、飞远海、出国门,努力朝着战略投送力量的目标奋飞。前不久,该部参加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的编队,米秒不差飞过天安门上空,接受了党和人民的检阅。

5年来,战区空军部队官兵从战鹰的一次次起飞、雷达的一次次机动、导弹的一次次发射、航炮的一次次怒吼中,亲眼目睹了战斗力标准落地生根带来的鲜明变化。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