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网
搜索

“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7月31日上午,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图文直播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弘扬张富清同志坚守初心、不改本色的鲜明政治品格,担当使命、恪尽职守的高尚价值追求,淡泊名利、朴实纯粹的崇高精神境界,坚决听党话、永远跟党走,以自己的苦干实干、敬业奉献,肩负起党和人民的期待,履行好岗位赋予的职责,在平凡的工作中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各有关部门要结合隆重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引导人们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统一起来,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祖国70周年华诞。报告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2019-07-31 11:36:21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谢谢张然同志,谢谢张老。同志们,刚才“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的5位同志用平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真挚的情感,为我们作了一场感人至深、令人深思、催人奋进的报告。张富清同志是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事业的浴血奋战者,是新中国70年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事业的不懈奋斗者。他的崇高精神,是对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生动践行,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永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弘扬践行。

    2019-07-31 11:36:02
  • 张然

    一个老兵,一个从战火硝烟穿行到改革开放年代的老兵,用一个牢记了大半个世纪的军礼,表达了他所有的情感。这是一个曾经为共和国流血的战士,对祖国的深深眷念;是一个见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老党员,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深情。“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爷爷一辈子被这样的初心和使命感召着。下面,就请他老人家自己告诉大家——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2019-07-31 11:34:29
  • 张然

    随着各大媒体的采访,勾起了爷爷当年打仗时的回忆,每当爷爷回想起当年牺牲的战友,他总是老泪纵横,嗓子沙哑……任由奶奶帮他拭去止不住的泪水。爷爷一哭,我们的心也跟着流泪,采访的媒体记者哭了,前来看望的领导和同事哭了,众多读者和观众也为之动容。我知道,在爷爷心中,没有什么比为国牺牲更光荣,没有什么比逝去的战友,更值得尊重。今年3月2日,爷爷当年的老部队从新疆派代表来看望他,这一次,爷爷又哭了。那天,看到部队来人,爷爷显得特别的高兴。为了迎接战友,爷爷特意将一排军功章别在胸前,多少年了,这是他第一次高调地亮出赫赫战功。爷爷仔细地倾听部队代表朗读全团官兵为他写的慰问信。当部队战士大声念到“三五九旅”、“王震将军”时,爷爷先是兴奋地拍手,紧接着又激动地落泪,然后用一条独腿颤颤巍巍地站起来,他挺直脊背,对着部队代表,庄严地举起右手,行了一个军礼,这是爷爷离开部队64年后的第一个军礼。那一刻,我亲爱的爷爷泪流满面,他的眼里,一定闪现过鲜艳的军旗、一定闪现过那些浴血疆场的镜头、一定闪现过长眠在地下的战友依稀的模样……

    2019-07-31 11:32:23
  • 张然

    每当我见到他吃力地挪动、看见他汗水湿透的背心、看到他的腿在墙上蹭出的血迹,心里总是隐隐地流泪。从截肢到重新站起来,爷爷面对厄运不低头,面对困难不弯腰,这是爷爷,用身教大于言传的方式告诉了我,什么叫做毅力,什么叫做坚强!所谓勇者无惧,无坚不摧,正是因为经历了战火和岁月的淬炼,心中燃烧起理想信念之火,爷爷刚毅不屈的本色才日久年深,永不褪变。爷爷截去的是一条腿,站起来的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山!回顾我们和爷爷生活的这么多年,爷爷总是特别得刚强、乐观。家庭困难时没哭,大姑患病时没哭,身体残缺时没哭,重新站起来时没哭。但是今年以来,爷爷却一次又一次地哭了。

    2019-07-31 11:31:47
  • 张然

    后来,爷爷病情加重,住进重症监护室,医院多次下病危通知,为了保住生命,医生最终决定要给爷爷截肢。让一个老兵失去帮助他攀爬、匍匐、跳跃的腿,可能比夺去他的生命还痛苦。站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我们谁也不敢把这个残酷的消息告诉爷爷。我无助地看着爸爸、伯伯和小姑,“爷爷这把年纪了,身体和心理能撑得过这一关吗?”。这时,小姑站了出来:“我去跟爸说!”小姑沉重地走进了重症监护室。“爸,您还好吗?”“还好…….就是……想你们。”看到明显消瘦的爷爷,小姑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抱住爷爷,哽咽地说道:“爸,医生说您这条腿怕是保不住了,得截肢。您一定要挺过来,妈和大姐还等着我们回去呢,我们一家人永远不分开,所有的困难我们来一起面对!”爷爷沉默了一会,鼓足了所有的力气说:“医生说截……那就截吧!”听到爷爷这个决定,小姑搂着病床上的爷爷,失声痛哭。

    2019-07-31 11:31:23
  • 张然

    后来,爷爷病情加重,住进重症监护室,医院多次下病危通知,为了保住生命,医生最终决定要给爷爷截肢。让一个老兵失去帮助他攀爬、匍匐、跳跃的腿,可能比夺去他的生命还痛苦。站在重症监护室的门口,我们谁也不敢把这个残酷的消息告诉爷爷。我无助地看着爸爸、伯伯和小姑,“爷爷这把年纪了,身体和心理能撑得过这一关吗?”。这时,小姑站了出来:“我去跟爸说!”小姑沉重地走进了重症监护室。“爸,您还好吗?”“还好…….就是……想你们。”看到明显消瘦的爷爷,小姑的眼泪夺眶而出,她紧紧地抱住爷爷,哽咽地说道:“爸,医生说您这条腿怕是保不住了,得截肢。您一定要挺过来,妈和大姐还等着我们回去呢,我们一家人永远不分开,所有的困难我们来一起面对!”爷爷沉默了一会,鼓足了所有的力气说:“医生说截……那就截吧!”听到爷爷这个决定,小姑搂着病床上的爷爷,失声痛哭。

    2019-07-31 11:29:48
  • 张然

    对子女家人十分严格的爷爷,面对自己的疾病、疼痛,更是坚毅如铁,超乎常人。7年前,88岁的爷爷膝盖发炎化脓,高烧不退。为了保住爷爷的腿,刚开始保守治疗,采用灌洗引流术,要把膝盖切开,用导管输送盐水冲刷脓液,然后填压大块纱布,每次换药时,医生把浸满血水的纱布一条一条地撕出来牵扯出血肉,然后,又一条一条地填压进去。医生反复告诉爷爷,忍受不了可以喊出来,哭出来,可爷爷怕影响到医生的治疗,怕干扰到病人的休息,他咬着衣角,痛得大汗淋漓也一声不吭。与此同时,爷爷还需要注射大量的抗真菌药。学医的姑姑感叹道:“这回咱爸要遭罪了。”原来,这种药毒副作用极大,病人会有强烈的呕吐、恶心、头昏的反应。爷爷注射了整整40多天,硬是顽强地挺过来了。为了配合治疗,他强忍药物反应,每顿坚持吃几口饭,皱着眉往下强咽,我们大家都心疼不已。

    2019-07-31 11:29:16
  • 张然

    大家好,我叫张然,是张富清的孙女。在这里请允许我,代表我爷爷张富清,向今天在座的所有领导和朋友们真诚地道一声——谢谢你们!从小到大,爷爷总是格外地疼爱我,在我眼里,他和蔼可亲,我从来没有想过,他竟然还是一位战斗英雄。这让我在吃惊和敬佩的同时,突然好像又读懂了爷爷一直以来的那份坚强和刚毅。爷爷一辈子对子女家教都很严。听爸爸说,在困难时期大姑患病常年吃药,爷爷从未申请过任何困难补贴;大伯有一个国企招工的机会,爷爷却让他放弃,动员他到林场当了知青;1978年爸爸面临高考和工作的两难选择,对未来的方向充满迷茫,这时正在外地学习的爷爷写来一封信,鼓励他继续学习,冲刺高考。后来,他们都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走上了工作岗位。爸爸给我说:“我们的日子虽然平淡,但过得踏实。这是爷爷留给我们的一笔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

    2019-07-31 11:28:49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谢谢李甘霖同志。现在请张然同志作报告,大家欢迎。

    2019-07-31 11:27:12
  • 李甘霖

    人们常说,年纪大了,记性会不好。可是,这份初心,炮火里他没忘,转业后他没忘,离休了,他也不曾忘记这份火热的赤诚之心。他是战争时代的英雄,更是和平年代的榜样!什么是信念坚定?什么是绝对忠诚?如果信仰是真的,一定会终生相随;如果初心可以感知,一定恒久如一。我从老行长身上读懂了,理想信念之火一经点燃,就永远不会熄灭!再一次向我的老行长、老前辈致敬!谢谢大家。

    2019-07-31 11:26:53
  • 李甘霖

    ……听着老行长朴实的话语,我真的是好感动……每一次和老行长的交流,都能从他身上看到朴实纯粹的闪光点,每一次都是触及心灵的思想教育。在他的心里,总是先想着党、想着国家、想着人民,而一定是把自己摆在最后的位置。这就是老英雄张富清一生不变的精神境界。更是我身边一名老共产党员坚持了一辈子的初心。

    2019-07-31 11:26:33
  • 李甘霖

    老行长回家之后,我去看望他,得知这一情况,我忍不住问:“您是离休干部,不管选择什么价位都是国家报销。您年纪这么大了,为什么不用好一点的?”老行长呵呵一笑,对我说:“我老了,离休了,再也不能为党、为国家做什么贡献了,我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为国家能省一点是一点。”

    2019-07-31 11:24:46
  • 李甘霖

    坚守初心的人,公和私分得是很明的。老行长家有一条铁的纪律:任何人都不能吃老爷子的药。大儿子张建国和父亲一样患有高血压。有一次,张建国去父亲家里,忘了带降压药,想找老爷子要几粒降压药救急,却遭到了拒绝。老行长的理由很充分:“我是离休人员,我的药费是公家报销的。只能我用,其他人不能占公家的便宜”。为了管好自己的药,老行长甚至找把锁,把装药的抽屉给锁住了。不仅不占国家的便宜,老行长还处处想着为国家节约。因为年岁已高,他截肢后残肢有些萎缩,和用旧了的假肢不匹配,可他却一直不愿换新的,而是自己塞上皮子垫了又垫,生生把早已愈合的伤口给磨出了血。去年10月,老行长做白内障手术需要植入人工晶体。住院后,医生和家里人决定在数千至数万元价位中,给老人家选用中等的晶体。可谁也没想到,手术前老行长听说同病房的两位农民病友都是用的3000元的晶体,他就背着家里人给医生提要求,自己也要用3000元的。手术结束后,家里人才知道,他自己做主用了最便宜的。

    2019-07-31 11:24:28
  • 李甘霖

    聊天时,他的儿子告诉我们,馒头、白粥、清水面,是老行长最常吃的食物;他们子女几个凑钱买了几年的空调,几乎都没开过。有一次他陪父亲去医院打针时,衣袖顺着老行长抬起的右手裂开一条很长的缝,布满青筋的手臂全露了出来,那一瞬间烂衣服暴露在别人面前,儿子感到很不好意思,但老行长却不以为然。其实子女们给他买了很多新衣服,但他却把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箱子里,一直舍不得穿。他的理由是穿旧衣服对皮肤好。老行长每次接待我们时,红扑扑的脸颊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充满了对后辈的慈祥和爱意,让我们心里暖暖的。现在想起来,老行长的生活场景,清楚地表明了他的生活态度,只有真正看淡了功名利禄,才会是这样的。

    2019-07-31 11:24:06
  • 李甘霖

    任职没多久,我第一次去老行长家里探望,就深深地被他的淡泊与质朴所感动。他似乎把生活需求压缩到了极限。离休30多年了,他仍居住在当年建行宿舍的二楼。两室一厅的家里,水磨地面磨得发亮,木质窗户已经看不出原来的颜色,斑驳的油漆墙面有的地方呈粉片状,好像随时都会掉落。吃饭用的小竹椅、小木桌至少都用了30年以上;沙发边的木质茶几,桌面坑坑洼洼,上面印的“离休纪念——县建行赠”字样依稀可辨。老行长的家里虽然简陋,但是整洁得像个军营,床铺、被褥、箱子、书籍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好像随时准备出发。

    2019-07-31 11:20:08
  • 李甘霖

    听身边的同事介绍,老行长有一句名言:“工作上离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绝不能离休”。所以,他一直保持着读书学习的习惯。老人家说,他每天六点起床,七点就开始翻阅新闻。即使年事已高,视力大大下降,也从来没有间断过。老人家还说,他最爱读的是《人民日报》《求是》和《半月谈》,每晚必看《新闻联播》,特别关注的是国际新闻和“海峡两岸”。我们在他的书桌上看到了一本《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因为经常翻阅,原本的黄色封皮,四周早已泛白。书里面很多地方用红色的小点做出了标记,看得出老行长是原原本本、逐字逐句在学习。读本的旁边有一个笔记本和几叠信纸,密密麻麻地记载着老人家的摘抄心得和学习收获。我拿起那个笔记本,一下子被他这样的笔记所吸引:“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加强党性修养,加强品格陶冶,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为官,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人干净、勇于担当。”老行长对我们说:“不认真学习党的理论,怎么能说‘听党话、跟党走’?“我虽然离休了,但永远都是党的人。”

    2019-07-31 11:23:32
  • 李甘霖

    会后,同事们就给我讲述了这位老行长的故事。1981年,张富清调任县建行副行长。当时县建行只有5个人,借用其他单位的一间土瓦房办公,人少事多,条件十分艰苦。但张富清和这些建行元老一心改变现状。那时正逢建行“拨改贷”改革,国营的田坝小煤矿是当时最大的贷款户。为保证把放出去的贷款安全收回来,张富清干脆打起背包,在厂里支张床,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帮助企业抓生产促销售。当年,建行放出去的贷款,没有一笔呆账。行里的经营也很快实现了良性循环。到1984年张富清离休时,建行盖起了崭新的办公楼和职工宿舍,职工人数也从当初的5个人增加到10个人。说起这些,同事们都很佩服这些创业元老。

    2019-07-31 11:19:49
  • 李甘霖

    可我到任后不久和老行长的第一次见面,却是一次带着愧疚的难忘记忆。那是支行组织召开支部主题党日活动,通知全体党员参加。当时我并不知道老行长的左腿做过截肢手术。当看到一位老人在老伴儿的搀扶下,撑着一个装着轮子、像简易鞋架一样的支撑架,吃力地一步一步挪到三楼会议室时,我才意识到,因为我工作不细致,导致做了截肢手术、已经93岁的老行长整整爬了三层楼。可老行长却并不介意,虽然气喘吁吁,但脸上满是笑容,没有一丝的责备和抱怨。旁边的同事连忙给我介绍这位老党员,说他“从来不给组织添麻烦,从来不给大家添负担”。主题党日重温入党誓词时,我看到老行长面对党旗,举手握拳,站立得稳稳当当,双眼坚毅有神。那天的主题党日活动庄重而热烈,效果很好,我也一下子对这位老党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19-07-31 11:19:11
  • 李甘霖

    大家好。我是2017年从恩施州调到来凤县担任支行行长的。张富清老人是来凤建行的创始人之一。从老行长算起,我已是第七任行长了。1984年,老行长从来凤建行离休了。这时候,大伙儿想,老爷子总该享受离休的福利了吧?可人们猜错了。他的初心不曾遗忘,他的清贫一如既往,处处体现出“不给组织添麻烦”的自觉,彰显了一位老共产党员的品格风范。

    2019-07-31 11:18:50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谢谢田莉同志。现在,请李甘霖同志作报告,大家欢迎。

    2019-07-31 11:04:39
  • 田文莉

    来凤,传说是凤凰飞来的美丽地方。从张富清踏入来凤,60多年已经过去了。如今,原来卯洞公社所辖的二三十个村,已全部脱贫出列;高洞管理区的悬崖山路,已拓宽硬化,变成康庄大道⋯⋯张富清几十年的奉献和付出,不都是为了今天吗?读懂这些,也就读懂了这位深藏功名、为民造福的老人之心。从浴血奋战的战场到建设家园的战场,年代在变,岗位在变,张富清老人忠诚于党和人民的这一颗初心,始终不变,依旧滚烫,感召日月。莫道无名,人心是名。在他的心中,人民幸福就是最大的功名。谢谢大家!

    2019-07-31 11:04:21
  • 田文莉

    这就是张富清,即使自己经受那么多磨难,依然铁心向党、清白做人!中国有一句老话,自古忠孝难两全,张富清老人心里装满了人民群众的冷暖,却始终有一份挥之不去的愧疚之情,那就是他无法在老母亲面前,尽一个儿子的孝道。二十多岁离家参军,走南闯北,音信皆无,听人说,只要遇到穿军装的人路过他家门口,母亲总要冲上去拉住别人不停地询问,你认识我儿张富清吗?如果认识,一定帮我捎句话:希望他能回趟家,就说娘想他⋯⋯后来还是有人误传,说张富清牺牲在战场上了,母亲是撕心裂肺的痛苦。直到特等功的报功书寄到家里,母亲才知,我儿富清他还活着,顿时老泪纵横。1960年,一封母亲病危的电报落在张富清的手里,可国家正处于三年困难时期,他当时是来凤县纺织品公司任党支部书记,生产任务十分紧张。接到电报的那天晚上,张富清在日记中写道,“这个时候工作如此繁重,作为一名共产党员,绝不能向组织提要求。把工作做好,就是对娘最好的报答,最好的尽孝!”半个月后,他收到了母亲病逝的电报。当时回家一趟要十天半个月,又是工作最需要他的时候,张富清再一次选择了留下,请妻子回乡代为尽孝。张富清忍着悲痛,白天坚持工作,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一个人爬上山顶,对着家乡的方向慢慢跪下,默默地向母亲祭拜,任由眼泪不停地流淌⋯⋯

    2019-07-31 11:03:50
  • 田文莉

    张富清对大山里的群众总是那么深情,可是对自己和家人却总是那么苛刻。60年代初国家困难,要求精简人员,张富清率先作表率,动员妻子从供销社辞职下岗。就这样,这位副区长的妻子为了贴补家用,给别人当过保姆,在家里喂过猪,上山捡过柴火,后来自己学缝纫。那些年,张富清每月的工资,很难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四个孩子放了学就去拣煤块、拾柴火、背石头、打辣椒,衣服总是补了又补,脚上的解放鞋顶破了,就用草裹住捆在脚面上。回忆那段岁月,孙妈妈至今还动情地说:“苦啊,真是太苦了”。在担任卯洞公社副主任时,张富清先后分管机关,分管供销社、桐油经销等事务,可是他全家却挤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小庙里,三张木板挤6个人。除了几个木头箱子和几床棉被外,几乎没什么家当。当时不少干部向单位借钱度日,但张富清从未向组织反映过困难,也从未享受过困难补贴。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灵活点”?张富清回答:“我要是以权谋私、先考虑自己,那咋对得起党,咋去面对老百姓?”

    2019-07-31 11:03:27
  • 田文莉

    在施工最难啃的地段,张富清说:“党员干部光当指挥官不行,更要当好战斗员,应该带头啃硬骨头。”天刚蒙蒙亮,他就带领群众上工地,一直干到满天星光。没有专业工具,就用挖锄开山刨石,没有机械设备,就靠人力肩挑背驮。实在凿不动,才舍得用贷款买的炸药,一点点炸开。在最难最险的鸡爪山,瘦弱的张富清腰系绳索,像蜘蛛一样趴在岩壁上,握钢钎、抡大锤、打炮眼。一百二十多个日日夜夜,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张富清他们又完成了一次突击任务,硬是靠一双手从悬崖绝壁上凿出了一条生命之路!两年之后,道路全线贯通,2000多名土家族、苗族儿女走出大山的世代梦想终于实现啦!而此时,张富清最幸福的事,就是终于可以回到家中,吃上一碗妻子做的热腾腾的陕西面疙瘩,拉着四个孩子围着油灯,说一夜的家常。1979年夏天,张富清要调回县城了。消息传开,一时间,许多群众翻山越岭要来送别。尽管公社提前通知了各村只选派一两名代表送别就可以了,可是回城那天早上,张富清一开门,自发等了半宿的乡亲们纷纷捧着土鸡蛋、米粑粑、腌干菜涌上前来。这时张富清和他们,如土地和庄稼已经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2019-07-31 11:03:07
  • 田文莉

    春风终化雨,人心换人心。社员们对张富清,从冷漠抵触到情同手足,当年就顺利完成了供粮储粮的任务。随后他又搬到另一个困难村去。过个一两年,他就要转移一次“阵地”。究竟住过多少村,张富清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从原来三胡区到后来卯洞公社的20年里,自己像突击队员一样,从一座山,搬到另一座山,攻坚战一场接着一场。他牵头建立护林员制度,带领群众开荒把四五千亩的山坡变成梯田,他办起桐油、茶叶基地、林场、畜牧场,每个小队年收入都增加了两三千元以上,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卯洞公社在全县出了名,就连外省都来人参观了。1975年,年过半百的张富清又把联系点选在最困难的高洞管理区。那里与湖南、重庆交界,村寨与世隔绝,都在四面悬崖、海拔一千多米的高山上。看到身背满篓子烟叶、艰难攀爬在羊肠小道上的村民时,张富清想,再艰难也要把这条路修出去。从那时起,他就跟这条路铆上了劲儿,吃住都在这条土路边上。有一次,妻子孙玉兰让儿子去给张富清送衣服,儿子走了一天,终于看到了胡子拉碴、满身灰尘的父亲。父亲白天在工地上做苦工,夜里就睡在牛棚的上方,木板上只普了一层薄薄的稻草,当跳蚤、臭虫、蚊子疯狂肆虐时,他干脆把手帕盖在脸上睡。早上起来,浑身是红疙瘩,一身六六粉的味道。儿子怎么也没想到父亲的生活工作的条件这么艰苦。回到家里,儿子边哭边将父亲的境遇告诉妈妈,孙玉兰心疼得直掉眼泪,儿子一边抽泣一边转述张富清对家人的叮嘱:日子不会一直这样苦的,一定会好起来的,要相信党,相信国家。

    2019-07-31 11:02:47
  • 田文莉

    “党叫我去哪里,我就去哪里,这儿是苦,这儿是累,可是共产党员不来,哪个来?”张富清夫妻正是奔着这份艰苦来的。这一来,就是一辈子。张富清在来凤县的第一个岗位,是城关粮管所主任。组织考察评价他:“能够带头干,群众反映极好”。后来他被提拔为粮食局副局长,不久又担任纺织品公司党支部书记。1959年,刚刚上完党校,他就被派往更远、更需要他的地方——来凤县的“穷窝子”三胡区担任副区长。那时区里粮食十分短缺。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生产搞上去。他直接就驻进了最艰苦的村。可村里的社员并不欢迎他,认为那个说陕西话的外地干部干不了农活,是来添乱的。张富清就用实际行动来打消社员的疑虑。白天,他和大家一起栽红薯、种苞谷;晚上,他组织研究生产计划,宣传党的政策;空暇时间,他帮社员挑水、打扫院子。那会儿他“手上的血泡从没断过”,张富清对当时的艰苦仍记忆犹新。他说:“说实话,下乡驻村的时候,比带突击组打仗都难”,但不管多苦、多累,张富清一天到晚总是笑呵呵的。

    2019-07-31 10:59:54
  • 田文莉

    现在,我们都知道了,他毅然响应党的号召,来到了那个最艰苦的地方——湖北省来凤县。伴随张富清一起前往来凤的,只有他的新婚妻子和一个皮箱。这皮箱简单至极,却又价值连城,里面有他最为珍视的东西。1955年初,张富清即将转业。他用一块红布包好用生命换来的军功章和报功书,塞进这只箱子的最底层,从此,封存了那段戎马的岁月,也深藏起非凡的功与名。就连他的妻子和四个孩子都“只知道他当过兵”,不知道这箱子里还深藏着一段可歌可泣的烽火记忆,这一藏,就是60多年。从转业那天起,张富清和新婚的妻子孙玉兰从武汉,经巴东,历经一个星期的艰难跋涉,才抵达了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那里是湖北最西南的偏远角落,当时县城里只有三街九巷5000多人,经济落后,民生困难,干部紧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

    2019-07-31 10:59:32
  • 田文莉

    大家好。我是恩施州一名扶贫干部,三年前,由州广播电视台选派到恩施州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今天我为大家讲述张老在我的家乡默默奉献、改变我们恩施贫困面貌的事迹。1953年初,原本准备参加抗美援朝的张富清,被安排到解放军防空部队文化速成中学学习,从此他化剑为犁,开始了以知识和汗水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征程。1954年底,张富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恰逢各地百废待兴,急需大量干部。作为战斗英雄和部队学校的优秀学员,张富清面临着不同的人生选择:一是留在大城市工作,海阔天空,发展空间更大;二是回到陕西老家,与未婚妻孙玉兰组成温馨的小家庭,颐养望眼欲穿的老妈妈;三是响应党的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去。

    2019-07-31 10:55:39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谢谢海伦同志。现在请田文莉同志作报告,大家欢迎。

    2019-07-31 10:54:28
  • 刘海伦

    “信仰和意志”,这不仅是张老战功赫赫的密码,更是中国革命和建设无往不胜的真理。在战火硝烟中,信仰是血与火的淬炼,意志是生与死的抉择,正是因为张富清和千千万万革命军人为人民抛头颅、洒热血、打江山、谋幸福,新中国才迎来了勃勃生机,才巍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当前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这份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也必将永远激励我们这一代军人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不懈奋斗。不断夺取新时代伟大长征中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2019-07-31 10:51:25
  • 刘海伦

    1950年,西北军政委员会对解放大西北的英雄进行表彰,张富清被授予了“人民功臣”奖章。我曾经问张老:您看起来并不壮实,打仗怎么这样厉害?张老铿锵有力地回答:“我打仗的秘诀就是不怕死。决定胜败的关键是信仰和意志。只要党和人民需要,我情愿牺牲,牺牲了也光荣!”

    2019-07-31 10:50:52
  • 刘海伦

    张富清在永丰战役中因作战英勇,贡献突出,荣立军一等功,并赢得“战斗英雄”称号,王震将军亲自给他佩戴了军功章,彭老总握着他的手亲切地说:你在永丰立了大功,我把你认准了,是个好同志!随后,西北野战军总部加授他特等功,并专门向他家寄送报功书。上面写着:“张富清同志为民族与人民解放事业,光荣参加我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三五九旅七一八团二营六连,任副排长。因在陕西永丰城战斗中勇敢杀敌,荣获特等功,实为贵府之光,我军之荣”。1949年至1950年,在党中央“解放大西北”的战斗号令下,张富清跟随部队向西前进,日以继夜,攻城拔寨,从陕西,到甘肃,最终抵达新疆的边境喀什,这一路,他们“多数时候没有鞋穿,把帽子翻过来盛着干粮吃”“打仗不分昼夜,睡觉都没有时间”“汗水血水在身上结块,虱子大把地往下掉”,就这样几乎光着脚板,足足走了7000里。那段日子,除了打仗,他没记起在哪个地方停过。只记得新中国的开国大典时,他们正在进军甘肃酒泉的路上。“新中国成立啦!”他和全体战友们跳跃着把帽子扔向天空,举枪呐喊!那一刻,他觉得打那么多仗、走那么多路、受那么多伤,“人民的共和国”成立了,比什么都值!

    2019-07-31 10:50:11
  • 刘海伦

    战斗结束后,精疲力竭的张富清才发现自己带的两名突击队员没有回来,他不顾头部重伤,在硝烟未尽的战场上四处的死人堆里翻找。“好兄弟,你们在哪里呀,快点回来吧……”可是任由他怎么喊,怎么找,都没有看到他们的尸骨。夜色沉沉,他抱着枪,一夜未眠。一会儿躺下,一会儿坐起来。不是因为伤口痛,而是心痛!想起两个同行的战友,是自己没照顾好,连掩埋一下、立个坟头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想起每一次和自己出发的突击队员大多都回不来;想起他的连长、指导员、排长、班长,牺牲了一个又一个,全连120多人只剩下了七八个,那么多熟悉的、年轻的面孔都不在了,他更是失声痛哭……就这么整整哭了一夜!这是他心底永远的痛啊!

    2019-07-31 10:49:20
  • 刘海伦

    这时,他突然感觉头部被重重地砸了一下,头晕目眩,有点发懵。用手一摸,发现头皮被子弹掀起来一块,满脸满手都是鲜血。如果子弹再下来一点点,他就当场牺牲了。但当时战况激烈,顾不得细想,满脑子都是消灭敌人。迎着“嗤嗤”的子弹声,他时而匍匐,时而跃进,迂回接近到敌人碉堡底下。他拔出刺刀,刨出一个土坑,铺下八枚手榴弹,压上一个炸药包,再盖上一层土,张富清心想,用导火索引爆来不及了,晚炸一秒战友就会多牺牲一个,于是把手榴弹的引线连在一起,再系上一条绳索,向旁边一个侧滚,顺势一拉,随着惊天动地的一声巨响,敌人的碉堡飞上了天,瞬间尘土、石头、弹片四处飞溅,空气滚烫,张富清被穿云破石般的爆破震吐出一口鲜血,满口牙被震松,3颗大牙当场脱落。硝烟还没散去,他又飞快逼近另一座疯狂扫射的碉堡,用同样的方法,将其炸毁。面对敌人的疯狂反扑,张富清随时准备着和敌人同归于尽,直到28日凌晨我军发起总攻,这位身高162、体重不到100斤的共产党员,在没有火力支援、看不到战友身影的情况下,靠着缴获的机枪和弹药,一人坚守阵地已经长达五个小时。上午10时,战斗胜利结束!永丰战役歼俘敌76军2万5千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的军事部署,有力配合了淮海战役。

    2019-07-31 10:48:45
  • 刘海伦

    那个深秋寒夜,敌人在城内修筑了星罗棋布的明碉暗堡,东北角的两个五六米高的碉堡是主要火力点,吐着两条火蛇,不断吞噬着战友的生命。不炸掉它们,就没有前进的道路。张富清和两名战友,子夜出击,他把自己唯一的一条白床单撕成几条,把两个炸药包紧紧地捆在身后,在腰上插满手榴弹,再带上冲锋枪和子弹,足足有六七十斤,几乎是他负重的极限。趁着夜色,他们沿着坑道摸近寨墙,抠着砖缝迅速爬上墙顶,张富清第一个从四米多高的寨墙上跳下去。脚刚落地一转身,已经被10多个敌人团团围住。矫捷敏锐的张富清端起冲锋枪就是一顿猛扫,一下子就撂倒了七八个。

    2019-07-31 10:48:19
  • 刘海伦

    张富清所在的六连是永丰战役突击连,连队要挑选3名技战术最好的班长担任突击组长,张富清又一次主动请缨举起了手。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可能并不知道突击队员真正意味着什么。但张富清和他的战友们心知肚明,那就是“敢死队”,就是要用血肉之躯消耗敌人的子弹和战斗力,为后续部队趟出一条血路。所以,每次出发,都是诀别。

    2019-07-31 10:47:59
  • 刘海伦

    张老说,打了多少仗,他也说不清了。不分白天黑夜,每天都有战斗,只是大和小的区别。不过,有一场战役,却永远烙刻在张老的心底。那就是1948年11月的永丰战役。永丰战役发生在陕西蒲城。胡宗南的精锐部队76军被我军压缩在永丰城内困兽犹斗,我军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攻城异常惨烈,前赴后继的战斗一直没有停歇。那一夜,换了三个营长、八个连长。

    2019-07-31 10:47:36
  • 刘海伦

    入伍4个月后的一天,连队党支部为他一个人举行了入党宣誓仪式。张富清至今还清晰地记得,当时入党要求极高,只有对党忠诚,打仗勇敢,不怕牺牲的人才能入党。从那时起,“坚决跟党走,为人民去打仗,让千千万万个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就成为了张富清最朴实的初心。1948年6月壶梯山战役,他担任突击队长,攻下一个碉堡、缴获一挺机枪、击毙两名敌人,获师一等功和战斗英雄称号,他的右臂和胸部被燃烧弹烧伤,留着一片片疤痕。7月在东马村,他带领6名突击队员,扫清外围之敌,占领敌人碉堡,获团一等功;9月临皋战役,他先敌抢占制高点,压制消灭敌人,圆满完成截击任务,获师二等功。

    2019-07-31 10:44:57
  • 刘海伦

    打小就饱尝艰辛的张富清,第一次感受到了解放军“很仁义、很规矩”,从不拿老百姓的东西。更在一次又一次战争的淬炼中,看到共产党员敢冲锋、敢硬拼,不犹豫、不躲闪——他真心钦佩这些党员同志。“我决心加入中国共产党,诚心诚意为工农劳苦群众服务,为新民主主义和共产主义事业干到底……”

    2019-07-31 10:44:37
  • 刘海伦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作为一名军人,那些从硝烟中走出的英雄,一直都是激励我成长的榜样。当我从新闻中看到老英雄张富清的事迹,我真没想到,原来英雄离我这么近。张富清的故事,要从71年前的1948年说起。那时,中华民族正面临着光明与黑暗的殊死决战。为了建立一个崭新的中国,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反攻。那年,出生在陕西洋县贫苦家庭的张富清刚刚24岁,他在瓦子街光荣入伍,成为西北野战军赫赫有名的359旅的一名战士。

    2019-07-31 10:43:51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谢谢胡成同志。现在,请刘海伦同志作报告,大家欢迎。

    2019-07-31 10:41:51
  • 胡成

    纪念馆里,屏幕上循环播放着张富清深藏功名的人生传奇,成为了启迪当代、教育后人的生动教材,我想这段视频一定会永远播放下去的。张富清一辈子就是突击队员。突击队精神就是牺牲在前,突击突击再突击,突击队精神还是享受在后,奉献奉献再奉献。张富清老人正是秉持这种突击队的精神,所以在战争年代,冲锋陷阵,舍身忘死;在和平年代,深藏功名,克已奉公。英雄无言,大山作证。张富清老人用他的一生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英雄无言,大山作证!谢谢大家。

    2019-07-31 10:41:30
  • 胡成

    5月10日,怀着对张富清老人的敬意,我们来到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永丰镇,千里寻访英雄战斗过的足迹。永丰战役是解放战争中,我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等领导下的一次重要战役,张富清摧毁了敌人两座碉堡,荣获西北野战军特等功,也在这次战役中他的许多老战友为国捐躯。战役旧址上,建起了永丰战役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一座纪念碑矗立天地间,镶刻着王震将军题写的“永丰战役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金色大字,330名烈士安葬着在苍松翠柏之间。看到那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我们终于明白为什么九死一生的张富清对生与死的理解超乎寻,对名和利的追求淡泊如水。

    2019-07-31 10:41:10
  • 胡成

    2月15日,一篇精心调度、细心打磨的报道同时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刊发,立即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网络广泛转发。有的网友说:“岁月静好,是因为有无数前辈披肝沥胆、热血奉献。向默默奉献的英雄们致敬”。有的网友说:“战争时期,他冲锋在最危险的前线。和平年代,他驻守在最困难的地区,他是共和国的英雄,他就在我们身边”。甚至一条网友的评论就有三四万个网友的点赞。作为最早报道老英雄的记者,今天我也首次透露一个细节。当时省里的报道出来后,老人看到报纸,意识到我们这批“省里来了解情况的干部”竟然是记者。“一不留神”他成为名人,老人有些抵触。面对蜂拥而至的记者,老人拒绝接受采访。后来,组织上给他做工作,说宣传他的先进事迹无关个人利益,这是新时期的革命传统教育,与71年前当突击队员、炸碉堡的意义一样重要,是为党为人民再立新功。这样一说老人这才转过弯来,当然他有点担心,可是又怕子女借他的功劳和名声谋利,老人毅然作出决定,4个子女中,只让小儿子协助他接受采访,别的人一律不得沾边。

    2019-07-31 10:38:41
  • 胡成

    接下来,我们对老人的故事多方求证,最后终于在他离休前的建行系统原始档案中,发现了尘封数十年的资料,证实了老人所述的真实性。同时,我们也从张富清的许多老同事那里,他们向记者还原了一个和平年代的张富清从不向组织提要求、从不为自己谋私利的感人故事。张富清老人一辈子对党忠诚,为国奉献,为人清廉,淡泊名利,体现了崇高的精神境界,也深深的震撼了我们采访的记者。

    2019-07-31 10:37:43
  • 胡成

    张富清老人家住在一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楼房里,两室一厅,陈设简陋。老人家从泛黄的《立功登记表》讲起,参军、入党、炸碉堡、打援敌、解放西北、新疆垦荒⋯⋯一桩桩,一件件,张富清有说不完的故事。我们也仿佛跟随着老人,走进当年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那个为了新中国而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现场。采访结束,张富清在老伴的搀扶下,从台桌前努力站起身来为我们送行。这时我们才发现,老人的左腿已经因病截肢⋯⋯

    2019-07-31 10:37:22
  • 胡成

    大年初九,我就与湖北日报记者张欧亚、楚天都市报记者刘俊华,挤上春运的火车,踏上寻访之旅。但来到来凤之后,采访并不顺利。张老的小儿子张健全告诉我们,父亲一生从不向别人讲述自己的战功,可能拒绝接受采访。张健全说,父亲一辈子只服从组织,于是,我们商量了一个小办法:让张健全对他父亲模糊地说,我们是省里来了解当年战争情况的。这样才说服老人敞开尘封已久的心扉。

    2019-07-31 10:36:58
  • 胡成

    初次听到这样的故事,我既惊讶,也怀着一丝疑虑。拥有如此功勋,如何能做到如此淡泊一生,连至亲的人都毫不知情?我问张孺海:你同学的父亲张富清,是一个什么样的老人?他回答,从没听说过他是战斗英雄,我目前不敢完全肯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他是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基层干部。张富清身为国家干部,可4个儿女都没有一丝干部子弟的气息,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张家四兄妹和普通的农家子弟一样穿打补丁的衣服,吃了上顿愁下顿。为了挣学费,他们与张儒海一样,放学后都到酉水河边捡鹅卵石,然后用背篓背到镇上的建筑工地,他们大约10天可以背一个立方米的石头,可以挣1.2元钱,他们的学费就是靠自己的双手双脚挣来的。

    2019-07-31 10:32:41
  • 胡成

    待张孺海慢慢讲来,我们才知道,这位老英雄被发现,其实有一点偶然。张孺海与张富清老人的小女儿张健荣、小儿子张健全是初中同学,可兄妹俩从来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是一名老兵。直到去年12月,来凤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发布退役军人信息采集的公告,张健全告知父亲提供完整信息的要求,正在住院的张老才告诉他:“你去把屋里的一个皮箱打开,那里有些材料”。当父亲箱底的那个红布包裹层层被打开,张健全惊呆了:三枚军功章、一本立功证书、还有时任西北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彭德怀签发的《报功书》。平日里普普通通、少言寡语的父亲,居然是一位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战斗英雄。

    2019-07-31 10:27:03
  • 胡成

    大家好,我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楚天都市报记者胡成,今天我站在这里,给大家讲述我们发现和采访老英雄张富清的故事。

    2019-07-31 10:23:15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现在,请报告团成员作报告。首先,请胡成同志作报告,大家欢迎。

    2019-07-31 10:12:22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现在,我向大家介绍报告团成员,他们是:湖北日报传媒集团记者胡成同志;湖北省恩施军分区政治工作处主任刘海伦同志;湖北省恩施州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人员田文莉同志;中国建设银行来凤分行行长李甘霖同志;张富清同志孙女、湖北民族大学教师张然同志,下面,向报告团成员献花。

    2019-07-31 10:12:14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今天上午,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湖北省委在这里联合举办“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出席今天报告会的领导同志有:退役军人事务部副部长钱锋同志;军委政治工作部宣传局局长张玉堂同志;湖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王艳玲同志;参加今天报告会的有中央和国家机关党员干部、退役军人代表、建设银行干部职工代表、首都各界群众代表等。

    2019-07-31 10:10:13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明天上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黄坤明同志,还将会见报告团全体成员,对学习宣传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进一步的指示。

    2019-07-31 10:09:42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广泛学习宣传张富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中共中央授予他“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宣传部授予他“时代楷模”称号,中央新闻媒体对他的先进事迹进行了集中宣传报道,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

    2019-07-31 10:08:36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老英雄张富清60多年深藏功名,一辈子坚守初心、不改本色,事迹感人。在部队,他保家卫国;到地方,他为民造福。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精彩人生,是广大部队官兵和退役军人学习的榜样,强调要积极弘扬奉献精神,凝聚起万众一心奋斗新时代的强大力量。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退役军人工作会议全体代表时,俯下身双手紧握住张富清老英雄的手,热情问候、亲切交谈,称赞老英雄是全党全国人民的楷模,祝福老英雄保重身体、健康长寿,场面温暖感人。这一幕让人们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对英雄模范、时代楷模的关怀与敬意。

    2019-07-31 10:08:07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请坐下。

    2019-07-31 10:04:33
  • 中宣部副部长 梁言顺(主持人)

    同志们:“时代楷模”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现在开始。请全体起立,奏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2019-07-31 10:03:50
  • 预告

    7月31日上午10时,中央宣传部、退役军人事务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中共湖北省委在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张富清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

    2019-07-31 09:5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