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辛平:复兴,从创立新中国到奋进新时代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解辛平责任编辑:马嘉隆
2019-09-27 02:28

(七)

“快磨亮我们的犁刀,犁开一个新的时代!”

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诗人艾青随10万复转大军来到北大荒,写下壮美诗篇。当时,投身建设共和国“新粮仓”的,还有回国的志愿军部队、铁道兵部队约10余个师。

中华民族复兴,离不开边疆长治久安。千年以来,边疆地区战乱纷扰,发展缓慢。

白桦树、胡杨林,冻土岭、塞外雪……也在那时,驻新疆的约14个师部队集体转业屯垦戍边。“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退伍”的屯垦大军,成为稳边、兴边、卫边的基石。

在雄鸡状的祖国版图上,北大荒位居鸡首,天山南北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翘居鸡尾,并肩建设拱卫祖国北部边疆。

70年来,使命像一根红线,贯穿人民军队在党的领导下打出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建设新中国的征程。

修筑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开发玉门、大庆油田,参建鞍钢、武钢……人民子弟兵筚路蓝缕,心怀“大我”。

修进藏公路时,官兵贴着悬崖绝壁,用简陋的铁锤钢钎,凿石劈山。张福林,一位战争年代的神枪手,不幸牺牲。在他的挎包里发现5包菜籽。他在日记中写道:我要把幸福的种子撒在西藏高原,让它生根、开花、结果。

在那个春天里,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铁道兵、基建工程兵大部集体转业,投身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

战时修筑“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和平时期“林海雪原铺新路,金沙江畔摆战场”……我英雄的铁道兵虽然消失于人民军队序列,但他们像铁轨下的铺路石,承载创造“中国速度”的高铁列车,呼啸向前。

2万余名基建工程兵成为深圳特区的“拓荒牛”,从“南泥湾精神”“军垦精神”到“特区精神”,血脉赓续。

70年,使命召唤,何惧赴汤蹈火。邢台、唐山、汶川、玉树抗震,大兴安岭灭火、九八抗洪、抗击非典、利比亚撤侨……人民子弟兵都是最美“逆行者”。

在簰洲湾抢险中被江水卷走的高建成,在抗击非典中以身殉职的李晓红,在汶川抗震救灾中牺牲的武文斌……人民子弟兵义无反顾,舍身为民。

可以说,从来没有一支军队的命运与一个政党的兴旺、一个国家的昌盛、一个民族的复兴,如此紧密相连。

(八)

2019年9月,牺牲在马里维和一线的战士申亮亮,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

申亮亮,代表了一个英雄的群体——中国维和官兵。维护世界和平,中国军队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动人篇章。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一个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是重要保障。正如邓小平所指出:“争取和平是世界人民的要求,也是我们搞建设的需要。没有和平环境,搞什么建设!”

在马里贫瘠的土地上,悉心播种希望;在黎巴嫩和以色列边境“蓝线”,迈出的每一步都攸关生死;在南苏丹的战火硝烟中,日夜守望和平……中国军队参与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被视为“国际维和的关键力量”。

2008年,中国海军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揭开海外履行使命的崭新一页。

告别万家灯火,甘做暗夜明灯。中国海军护航官兵在亚丁湾深蓝的航道上,犁出维护和平的壮美航迹!

在埃博拉疫情肆虐中、在马尔代夫遭遇淡水危机时……中国军队都未曾缺席。

“中国梦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我们追求的是中国人民的福祉,也是各国人民的共同福祉。”走向世界的中国军队,是中国伸向世界的友谊之手,也是面向世界的和平之窗。

一个塞拉利昂“埃博拉孤儿”,结识了一位“中国妈妈”;

一个出生在和平方舟医院船的孟加拉国女孩,取名“中国”;

一位黎巴嫩的联合国雇员,想把儿子送到中国读书;

一位被中国海军舰艇从也门撤出的日本游客,向着中国国旗深鞠一躬;

……

“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新时代中国国防的世界意义。”今年7月,中国政府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郑重宣示,“一支强大的中国军队,是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服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力量。”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