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民老满在库布其沙漠养了蟹

来源:新华社作者:朱文哲、贝赫责任编辑:杨凡凡
2019-09-29 17:07

牧民老满今年卖了100多头牛,但这并不是他家的全部收入,因为家里养的蟹还会有一笔进账。

51岁的老满名叫那仁满达呼,家住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呼和木独镇巴音温都尔嘎查,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养牛大户,周围的人都爱叫他“老满”。就是这样的一个养牛大户,从去年开始在库布其沙漠深处养起了螃蟹。

说起老满家的螃蟹,还得从杭锦旗引黄河凌水进沙漠讲起。

老满的家在比邻黄河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常年缺水是他以前最头疼的事儿。“沙漠里有几个自然形成的柴达木,牲口喝水靠它,人喝水只能靠打深井,风沙一大,水就少了。”老满说。

老满口中的“柴达木”是蒙古语的音译,意为“低洼、有水、长草的地方”,是沙漠里仅有的绿洲。而沙漠北边的不远处就是黄河,流经的杭锦旗是黄河流域流经最长的旗县,每年长达120天左右的凌汛期给沿岸地区带来了极高的灾害风险。

一边是水害,一边是沙害。沙会掩水,水能润沙。如何让两者达到一个平衡,杭锦旗人开始了认真的思考。

经过调研论证,2014年凌汛期,杭锦旗利用黄河南岸总干渠和牧业分干渠,首次将凌水成功引入了库布其沙漠腹地。“在黄河凌汛高水位时将凌水引入沙漠低洼地,进而形成水面,以此来改善沙漠生态环境,达到减轻防凌压力和治沙的双赢目的,变水害为水利。”杭锦旗水利局局长刘海全说。

2014年引水尝试的成功,让杭锦旗人看到了治沙防汛的新希望。

2015年至今,杭锦旗已累计分凌引水近2.1亿立方米,显著地减轻了凌汛压力。不仅如此,如今的库布其沙漠腹地形成近20平方公里的水面和近60平方公里的生态湿地,有20多种植物自然恢复生长,10多种水鸟在这里长期栖息。

“目前杭锦旗在库布其沙漠形成了沙水相连的自然生态格局,促进了生态系统的恢复,而且也为周边农牧民带来了显著的收益。”刘海全说。

曾经恶劣的生态环境让很多牧民不得不退出沙漠。如今,生态的恢复吸引着牧民重新回到沙漠,回到“柴达木”变多的沙漠。

曾经老满家只能养几十头牛,而现在他的养牛规模已经达到了700余头。老满算了一笔账,现在养牛规模翻了好几番,一头牛平均可以卖1万元,收入也是翻番地涨。“有水了,有绿地了,我就能养更多的牛了。”老满说,“这样的养牛规模在过去可是真的不敢想。”

让老满以前不敢想象的不仅是养牛的规模,还有在沙漠里养殖水产。

老满家有8800亩草牧场,这其中有近1000亩“柴达木”。看着越来越多的水,身为牧民的老满琢磨起了水产养殖。“2016年我尝试在水里养鱼,可是水域面积太大,我缺少养殖经验,好多鱼都游跑了。”老满笑着说。

去年,老满和专业的养蟹人合作,在自家的“柴达木”试着养起了螃蟹。“现在我家的螃蟹大个的每斤能卖50元呢。”在老满看来,自己从放牧“跨界”水产养殖的效果还不错,明年他准备在扩大螃蟹养殖规模的基础上继续丰富水产的养殖品种。

“未来我们规划将黄河凌水继续向东引,进一步扩大水利治沙的效果,让沙漠的生态环境继续得到改善,让更多和老满一样的农牧民能够在库布其沙漠吃上生态致富饭。”刘海全说。

(新华社呼和浩特9月29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