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德环境

来源:光明网作者:刘东超责任编辑:张硕
2019-11-06 10:08

【德润新时代⑥】进一步优化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道德环境

■作者: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教授 刘东超

任何国家治理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相配合的道德环境,才能发挥出良好的治理功能。如果道德环境与治理结构相互龃龉,与治理方式不发生共振,与治理目标不相一致,这样的治理将会受到多种阻挠,治理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在我国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进一步优化支持这一历史任务的道德环境。此次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内容非常广泛,其重要价值之一是推动建设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良好道德环境。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诚信的社会环境

不同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更多地处理的是陌生人之间的关系,这就需要更多地培育社会的诚信资源。现代化的国家治理意味着一系列“不见对方”的规范的落实,意味着海量陌生关系的处理和协调。诚信是这种治理得以有效的道德基石和必备条件。因此,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必须弘扬诚信精神和契约理性。《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有着具体的安排,“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制定诚信公约,加快个人诚信、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构建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健全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通过提高全社会诚信水平,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顺畅可靠的道德环境。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重视公益的社会环境

现代国家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多主体的参与,而其中相当一部分主体是以公益活动者的身份参与国家治理。这样,国家治理现代化实际上需要多种公益团体、公益个人、公益资源的投入。激发全体公民的公益热情、强化支持公益、热爱公益的社会环境非常必要。我国自古以来具有非常丰富的公益文化资源,在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产生过雷锋这样的典范。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应该继承和发扬优秀的公益文化资源,《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弘扬雷锋精神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围绕重大活动、扶贫救灾、敬老救孤、恤病助残、法律援助、文化支教、环境保护、健康指导等,广泛开展学雷锋和志愿服务活动,引导人们把学雷锋和志愿服务作为生活方式、生活习惯。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发展,完善激励褒奖制度”。通过浓厚公益文化环境的建设,可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持力量和重要社会基础。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规范意识强韧的社会环境

重视各种规则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由于人治文化、宗法文化的长期影响,不尊重规则、突破规范的观念和心理倾向直至今天在我国社会中还有遗存。因此,在整个社会上培育严肃的规范意识实有必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不仅强调了对于道德规范的遵守,要求“以主流价值建构道德规范、强化道德认同、指引道德实践,引导人们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同时还讲到对于法律规范的遵守,要求“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鲜明道德导向、弘扬美德义行,把社会主义道德要求体现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之中,以法治的力量引导人们向上向善。”这样,具有强制性的法律规范和不具有强调性的道德规范可以结合在一起,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更好地培育公民的规范意识,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社会心理的支持。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文明意识鲜明的社会环境

人类文明具有逐级向上提升的趋势,现代社会的文明形态总体上高于传统社会的文明形态并具有自己的特征。现代化的国家治理必须有现代化的文明形态与此相适应。在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现代化的文明形态表现为深刻的文明意识和广泛的文明行为。因此,培养整个社会的文明意识是一个极具必要性的长期工程,在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过程中,这一工程的更为人民所需要。《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广泛开展文明出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就餐、文明观赛等活动,引导人们自觉遵守社会交往、公共场所中的文明规范。”同时还专门强调实施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要求在对外交往中重视文明素养的展现,另外,这一纲要还要求摒弃各种陈规陋习,通过移风易俗在农村建立文明乡风。推动建设国家礼仪规程,完善党和国家功勋荣誉表彰制度,通过礼仪活动中涵养文明素质。这些活动将较好地推动文明意识鲜明的社会环境的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把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依法执政基本方式落实好,把法治中国建设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法治和德治在国家治理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说,法治和德治及其互相配合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今天通过推动具有新时代特点的公民道德建设,通过具有现代意义的道德素养培育,可以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的支撑和友好的社会环境。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