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会师圣地奔小康:这里有条走向脱贫致富的军民鱼水路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作者:钱晓虎 孙利波 闫玉洲责任编辑:张硕
2020-01-13 08:44

2016年西部战区陆军参谋部将陇西川村确定为定点扶贫村后,官兵帮村里搞基本建设、找致富项目,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精气神都在发生变化。请关注《解放军报》的详细报道——

情系陇东有远亲

——甘肃省会宁县杨崖集镇陇西川村见闻

■解放军报记者 钱晓虎 特约记者 孙利波 通讯员 闫玉洲

一场大雪,抚平了黄土高原的沟沟壑壑。

记者随西部战区陆军参谋部官兵一早从兰州出发,一路向东疾行。冬雪覆盖下的陇东原野银装素裹,白色的梯田,黑色的田埂,让人仿佛置身于童话般的世界。

从高速转县道,再到乡间山路,当我们来到距会宁县城东约50公里的杨崖集镇陇西川村时,已是中午时分。80多年前,红军长征三大主力曾会师于会宁,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记者一行走进村头一个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5间崭新的砖瓦房与旁边作为杂物间的土坯旧房形成鲜明对比。主人张振将我们迎进屋内,只见堂屋地面铺着平整的瓷砖,家具也是新的。今天的午饭是面条,还有几个家常小菜,屋子里香气弥漫。

“日子过得不错啊!”记者笑言。张振有些腼腆地回答道:“这是托亲人解放军的福。房子是部队和政府一起出钱盖的,面积比过去大了两倍!”

快过年了,张振家的年货也基本置办齐了。东面的厨房里,新宰的一头猪泛着油光,蔬菜、鸡蛋、干果等也已备妥。说话间,张振将记者拉到牛棚旁介绍说:“牛是部队帮忙贴息贷款买的,去年卖牛就挣了1600元。农闲时我去镇上打工,一年还有8000元收入……”

看着眼前这个利落的汉子,很难想象,几年前他还是个出了名的懒汉。2016年西部战区陆军参谋部将陇西川村确定为定点扶贫村后,官兵帮村里搞基本建设、找致富项目,无论是村容村貌,还是村民的精气神都在发生变化。

“部队这么帮我们,自己再不努力,咋好意思见人呢?”张振笑着说,“生活越来越好了,我的目标是把娃娃们都供出来,让他们能考上大学!”

说到这儿,村委会主任芦斌接过话茬:“我们村小学的条件,可一点儿不比城里差!它是目前全县唯一一个开通互联网教学的小学。”

果不其然。走进窗明几净的村小学,记者眼前一亮:网络室有30多台电脑,阅览室有1000多册图书,食堂能容纳100多人就餐。芦斌告诉记者,部队在村里设立了教育扶贫基金,用于改善学生们的学习环境,还为考上大学的孩子发放奖学金。

“对于部队来说,支援脱贫攻坚,是反哺老区的实际行动。”西部战区陆军参谋部领导告诉记者,3年多来,部队筹措资金帮助陇西川村推广种植黑膜马铃薯;采取“银行无抵押贷款,部队全额贴息”的方式,支持贫困户养殖牛羊。仅这两项产业,就帮助村民年人均增收2000余元。

村委会的院子里,整齐停放着拖拉机、秸秆揉丝机和旋耕机。“这都是部队给我们买的,农忙时节这些机械设备用处大着呢。”芦斌告诉记者,部队不仅帮助村委会新建了办公场所,还安排所属某部一连党支部和陇西川村党支部建立共建关系,对村党支部组织生活、议事规则进行规范,使村党支部成为村民脱贫致富的主心骨。

采访结束时,同行的杨崖集镇书记杨恒建议走一走刚竣工的乡村公路。这条由军地双方共同援建的道路长9.6公里,从陇西川村通往杨崖集镇,串联起了沿途5个自然村。杨恒说:“未来村里到镇上的时间不仅将大大缩短,马铃薯、中药材的销售也会更加便捷。”

“这既是一条军民鱼水路,也是一条脱贫致富路。”傍晚时分,我们沿着这条希望之路离开陇西川村。车外空旷的雪野寒风阵阵,车内我们却感到暖意融融:昔日的会师圣地,正在奔小康的新长征路上书写着崭新篇章!

(解放军报兰州1月12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