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事论坛|创新人民战争指导 铸就克敌制胜法宝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作者:马德宝 吴 婧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07-06 06:50

创新人民战争指导 铸就克敌制胜法宝

■马德宝 吴 婧

引 言

在我军历史上,党领导人民军队先后进行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等,打败了国内外一个个强敌,演出了一幕幕以弱胜强、以劣制优的人民战争活剧,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为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作出了伟大的历史性贡献。这些成就的取得,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着眼形势发展,不断创新战争指导,练就了高超的战争指导艺术,铸就了制胜强敌的锐利武器。

积极能动、力争主动,演出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

在我军历史上,党领导的人民战争,有着鲜明的不同于其他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为我们认识战争本质,从而能动地驾驭未来战争提供了深刻启示。

积极能动,充分发挥人的自觉能动性。人民战争之所以能以劣胜优、以弱胜强,其中一个关键点是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在我党我军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人不仅科学地把握战争制胜规律,具备高超的指导艺术,过硬的政治、军事素养,而且善于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广大官兵、各级指挥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创造克敌制胜方法,并在战争实践中铸就了不畏强敌、藐视敌人的大无畏气概,不惧艰险、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前仆后继、一往无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勇挑重担、密切合作的战场协同,为战胜强敌提供了不竭的强大动力。

赢得主动,努力把握战争行动自由权。立足最坏可能,充分做好准备,是争取主动、避免被动的基础。在战前争取主动,就要预见战争可能的最坏走向,提前进行准备。朝鲜战争爆发后,党中央防患于未然,及时组建东北边防军,为后来应对朝鲜危局、跨过鸭绿江进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创造了条件。此外,在战时夺取主动,还要注重在关键地点、关键节点集中优势兵力,形成对敌优势。1947年3月,胡宗南率25万人进攻延安,为诱敌深入,我军主动撤离。3月23日,我西北野战军以6个旅的绝对优势伏击敌第31旅,赢得了青化砭战役胜利。

政治主导、全面发力,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

强调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注重从政治高度指导战争,坚持战略服从政略,夯实制胜政治基础,是党夺取战争胜利的基本经验。

坚持政治主导,汇聚制胜强敌的强大整体合力。抗美援朝战争中,新生的人民共和国之所以能打败世界头号军事强国,关键在于党中央统揽全局,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聚集起支撑这一伟大抗争的磅礴伟力。党的领导,体现在科学规定人民战争的对象、依靠和领导力量,动员、团结、组织最广大人民参与、支持战争,构建健全有力的党组织,发挥党员在战争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体现在各条战线与武装斗争紧密结合,实行“三结合”武装力量体制,提出正确的战争政治纲领和军事战略方针,实施有力的作战指导。

搞好政治工作,夯实克敌制胜的深厚政治基础。在人民战争的长期实践中,党领导人民军队确立起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实行强有力的革命政治工作,为战胜敌人提供了重要的政治保证。解放战争时期,人民军队通过“诉苦”和“三查三整”的新式整军运动,激发官兵斗志,促进内部团结,夯实了夺取胜利的思想政治基础。正是有了这样强大的思想政治基础,人民解放军士气如虹,横扫千军如卷席,仅用4年时间就消灭了800多万国民党军。

注重政治斗争,发挥政治攻势与武装打击的综合效能。将政治斗争贯穿战争始终,统筹打好政治军事仗。在解放战争中,党领导成立了“敌军工作部”,开展“高树勋运动”,加大瓦解敌人力度,并创造了北平模式,开启了以压促谈的新路子。在强大的政治攻势下,起义、投诚和接受改编的国民党军高达177万。在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根据战场内外形势变化,党中央敏锐争取和把握以谈判方式解决问题的机会,创造了以打促谈、边打边谈、打谈结合的斗争新方式,开创了在大国战略对峙背景下打好局部战争的新路子。

着眼全局、抓住重点,把握战争制胜的关键枢纽

党在领导人民战争的实践中认识到,战争全局是由不同空间、不同阶段、不同要素等构成的,驾驭战争的关键是把着眼全局与抓住枢纽统一起来,如此方能切实推动战局向着有利于己的方向发展。

在战争全局指导上胜敌一筹。全局决定局部,战略决定战术,赢得战争胜利的首要因素是搞好战略指导。全民族抗战时期,党在全面分析中日双方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全面抗战的纲领,实施持久战战略,实行“基本的是游击战,但不放松有利条件下的运动战”的方针,为赢得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重要的条件。在这一战略指导下,人民军队扬长避短、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消耗侵华日军实力,持续推动敌我力量对比变化,并最终赢得胜利。而日本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视中国作为进步性大国等因素的影响,在战略指导上存在分散兵力、逐步增兵、全局协同不力等方面的问题。

在枢纽上夺取主动赢得胜利。赢得战争,必须突出重点,集中主要精力、主要资源解决敌我对抗的主要矛盾,关键是抓住战略枢纽去部署战役,抓住战役枢纽去部署战斗,确保赢得战略枢纽上的主动和胜利。辽沈战役中,林彪从东北战局出发,主张先打长春,再由北向南逐步解放东北全境。但毛泽东从全国战略大局出发,把重心转向夺取锦州,以切断东北国民党军陆上南下退路。后来的战事发展表明,我军攻下锦州,下活了华北、东北战局的大棋,体现出把握枢纽带动全局的高超指导艺术。

根据战局及时转换战争指导。兵形似水。战局的快速发展要求不断调整战争指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党领导人民军队由城市转向农村地区。创建根据地初期,主要是打游击战。随着红军力量的发展,开始由游击战向带有游击性的运动战转变。在向全民族抗战转变之际,我军把主要作战形式由运动战转向游击战。全国解放战争开始后,主要作战形式再次转向运动战,并根据敌我力量对比变化及时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适时实行战略决战、进行战略追击。这些战略转变表明,根据敌我对比实际、战争不同阶段及时转换战略指导,才能顺势而为,确保有效驾驭战争。

以我为主、灵活机动,根据战场实际创造作战方法

党在领导人民战争的实践中形成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强调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实质就是根据实际情况创新战法、辩证用兵。

灵活选择时机,主动创设战场。战争是在特定时空进行的力量竞赛,夺控战争时空,是赢得战争胜利的关键一着。争夺战争时间,一个重要方面是选好用好甚至创造战机。1947年,为击破国民党军对山东战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多次致电陈毅、粟裕,强调“要有极大忍耐心”“忍耐待机”,华东野战军巧妙机动,最终调动敌整编第74师孤军冒进,为在孟良崮将其歼灭创造了战机。控制战争空间,一个重要举措是主动创造战场。四渡赤水,妙就妙在不是被动应付敌之包围,而是主动将兵锋直指敌守备薄弱之处,通过转移兵力开辟新战场来调动敌人,最终成功跳出敌之包围。解放战争中,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和陈粟大军、陈谢大军形成“品”字形阵势协同作战,在国民党统治区域成功开辟新战场。

立足敌我力量对比决定基本作战形式。两军较量,最终取决于战场作战,战场作战需要有正确的作战形式。党在领导人民战争中,创造了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三种基本作战形式,找到了依托步兵、运用轻武器击败强敌的战法。抗美援朝战争时,开创了野战防空、空中对抗等作战新形式,实现了向以陆军为主的合成作战的演变。1955年,我军在一江山岛战役中成功实行了三军联合作战,打开了向更高水平作战形式转变的大门。我军基本作战形式的形成和演变表明,作战形式不能照搬照抄、固守成式,只有立足实际、以我为主、敢于创新,才能扬长避短、有效制敌。

根据战场实际灵活创新具体作战样式。具体的作战行动,因地形、天候、海况、敌情、我情、民情等因素不同而异。对此,朱德曾形象地说,“有什么枪打什么仗,对什么敌人打什么仗,在什么时间地点打什么时间地点的仗。”抗日战争中,我军创造了地道战、麻雀战等作战样式,给游击战增添了许多新的鲜活内容。抗美援朝战争中,针对美军有海空支援以及陆上火力、机动力强的特点,我军强调打小歼灭战,丰富了歼灭战的实现形式;在“三八线”附近的反复争夺中,我军创造了依托坑道实施小规模反击的战法,推进了阵地战与运动战的结合、找到了打阵地战的新办法。

回望历史,战争的硝烟虽已散尽,但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在逡巡。党在领导人民战争的实践中创立的战争指导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的科学方法、凝聚成灵活主动的创新意识,这些思想之花,会在奔涌向前的时间长河中继续闪耀真理的光芒,为探索新时代人民战争规律和战争制胜规律提供不竭的动力之源。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