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指导员是我军最基层的政工干部,在我军的发展历史上,对政治指导员地位、作用、工作方式等一系列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浅至深,逐步发展的过程。
土地革命时期:政治指导员(连党代表)是“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的有力推动者与实践者。1927 年,毛泽东同志带领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着名的“三湾改编”,创造性的提出了实行 “支部建在连上”的党建原则和组织制度。连一级的党代表,作为政治指导员的前身,成为“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制度最直接的推动者和实践者。1928 年,为了系统总结党代表的工作经验,红四军专门制定了《红军党代表工作大纲》,对党代表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土地革命后期,随着一批在苏联学习的人员回国进入党的领导层,苏联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的方法被引入到工作中来。政治指导员的称谓也就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1930年,周恩来同志主持制定了《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草案》,其中第一部分详细规定了政治指导员的地位、工作任务、工作方法等,确立了政治指导员在部队中的地位,使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在基层连队开始深深的扎下了根。
抗日战争时期:打破支部工作与连队政治工作并立的局面,进一步发挥政治指导员的作用。抗战初期,国民党为削弱我党对军队的领导,要求在军队中取消政治部门,我党在初期为了 尽快建立统一战线,采取了一定的妥协,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 了政治工作的作用。1937 年1O 月19 日,朱德、彭德怀、任辩时联名电报中央,建议部队仍应保持党代表制。1938 年12 月颁布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中规定,为了进行连队政治工作,在连队中设立政治指导员。1944 政治部副主任谭政在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出:“改变支部与连队政治工作并立的制度,支部除接受总支委领导之外,应该接受指导员的领导,指导员兼任支书,在全连事务和政治工作方面,支部应当经常与连长取得意见上的一致,并尊重连长的意见”。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政治指导员在连队的政治工作和支部工作中地位作用有了新的发展。
解放战争及其以后时期:支部由秘密到公开,政治指导员 的工作方式在发展中出现根本性的改变。随着我军的发展壮大 和革命形势迅猛发展,基层连队支部的建设承担着繁重的任务。为了适应形势任务的变化,1945 年,刘少奇同志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把党支部正式称为“战斗的堡垒”,对基层党支部地位和功能作了明确定位。1947 月28日,总政印发的我军第一部党委条例草案,首次明确支部委员会为全连之最高领导机关。党支部在连队工作核心地位的确立以及工作方式的重大转变,对政治指导员的地位和作用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1954年,我军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规定: 政治指导员在上级机关、营政治教导员和本连党支部委员会领导下,直接进行本连队政治工作和党支部工作,政治指导员和连长同为全连直属首长。1991年的《政治工作条例》进一步表述为:“政治指导员是连队党支部日常工作的主持者和政治工作的领导者”。
从我军历史上政治指导员地位、作用和工作方式的发展演变,结合当前部队基层建设的实际,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基本的启示:
启示之一:加强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是确保党对军队绝 对领导的重大措施。从北伐时期在军队中开展政治工作的探索 开始,到毛泽东同志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制度的确立, 以连队党代表或政治指导员为代表的基层政工干部在加强党的思想领导、纯洁革命队伍、把党的力量向基层连队有效延伸方 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28 年l1 月,毛泽东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写到:“红军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 个重要原因。”今天,在基层政治指导员的调配使用上,一些领 导不愿意把能力素质最强的干部放在政工干部的位置上,在一 定程度上反映了少数部队轻视基层政治指导员的现实。从我军 的历史进程中,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加强基层政治工作干部队 伍的重要性,要把它作为从根本上确保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重 要措施来抓。
启示之二:继承和发扬基层政治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并赋予 其时代特色是政工干部的重大任务。在我军的发展历程中,以 党代表或政治指导员为代表的基层政治工作干部形成了许多的优良传统。包括坚定的党性、过硬的战斗素质、官兵一致的工作作风等。回顾和反思我军历史上基层政治工作者那种率先垂范、文武兼备、深入士兵群众的优良传统,对比当前部队一些政工干部忽视军事素质的培养、在工作方法上简单粗暴、不能深入群众、不注重自身形象等现象,其现实意义不言而喻。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基层的政治工作者必须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根据新的形势和官兵新的思想特点,深入实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形式,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深深扎根于基层广大官兵心中。
启示之三:善于依靠支部开展工作是基层连队依法治军, 规范管理的重要方法。从我军发展的历史进程不难发现,党支 部在基层连队的核心作用是在艰苦的革命实践中逐步发展和巩固的。我军的每一部政治工作条例,都把政治指导员建设、党支部建设作为部队依法治军、规范管理的重点内容,作出详细的说明和规范,目的都是确保连队的政治工作和支部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通过对历史的检索和思考,有利于纠正基层连队中存在的不依法治军、任意制定“土政策”“土规定”的不良现象,纠正一些基层单位更愿意依赖“乡情”“交情”来管理干部战士,而不是依靠党组织、正确运用民主生活会、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方式方法开展工作的不良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