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学好党的历史 加强党性修养|由《囚歌》谈保持革命自信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于永军 责任编辑:姬彩红
2021-04-15 06:43:15

由《囚歌》谈保持革命自信

■于永军

●革命自信,当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对道路选择清醒认识基础之上的。这其实是一种对信仰的忠诚,对理想的坚定追求

有一篇教科书中的课文至今令我记忆深刻,它就是叶挺同志写在被囚禁的重庆渣滓洞集中营楼下二号牢房墙壁上的《囚歌》:“为人进出的门紧锁着,为狗爬出的洞敞开着,一个声音高叫着:爬出来呵,给尔自由!我渴望着自由,但也深知道——人的躯体哪能由狗的洞子爬出!我只能期待着,那一天,地下的火冲腾,把这活棺材和我一齐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

这首诗以凛然的正气回答了“狗洞外面的高叫声”,声明了自己的选择,表明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崇高气节和无畏气概。同时,以激昂的语气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终会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为此不惜献出自己的热血和生命,让自己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体现生命的真正价值。

朗读这首诗,我们仿佛看到了在熊熊燃烧的烈火中,一个顶天立地的共产党人形象巍然屹立,光耀千秋。叶挺同志早年投身革命,率领的独立团在北伐中作战英勇,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被誉为“铁军”。后在皖南事变中,时任新四军军长的叶挺被国民党当局扣押,他拒绝蒋介石的威逼利诱,写下了这首著名的《囚歌》。

由叶挺的《囚歌》,不禁想起了一大代表王尽美的遗嘱。王尽美是山东党组织早期组织者和领导者,长期在艰苦岁月中忘我工作,患了肺病没能得到及时治疗,1925年8月,倒在了为之奋斗的革命征途中,年仅27岁。弥留之际,他在病床上口述,请党组织负责人记录其遗嘱:“全体同志要好好工作,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到底!”王尽美的遗嘱话虽不多,但却充满了对“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和共产主义”一定会“彻底实现”的坚定信心。

何谓自信?自信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深信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作为革命者,就是始终保持革命必胜的信心,无论生活多艰难、环境多险恶,都始终对革命事业抱有必胜信念,笑对一切困难与敌人。叶挺和王尽美用壮丽的一生,诠释了这种自信的力量。夏明翰面对敌人的屠刀英勇不屈,在写给母亲的信中,他预言“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同样诠释了共产党人坚定革命自信的力量。

自信是力量之源。有了自信,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前行的脚步。井冈山时期,弱小的工农红军之所以在“敌军围困万千重”的围剿中,保持“我自岿然不动”,就因为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用革命信心筑起了“森严壁垒”,保持了“众志成城”,取得了“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的胜利。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面对天上飞机的侦察轰炸,地上敌军的围追堵截,面对“平均每300米就有一名红军牺牲,平均每天都有一场遭遇战”的困境,疲惫不堪、缺衣少粮的红军指战员之所以选择迎难而上,最终胜利到达延安,关键就在于树立了“只要听从党中央的指挥,红军就能打胜仗”的必胜信念。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支军队,只要有信仰、信念和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

自信是成功的保证。人只要有自信,就能产生勇气和力量,就永远不会被打垮。20世纪初,美国美孚石油公司曾在中国西部打井找油,毫无所获。于是以布莱克威尔教授为首的一批西方学者,断言中国地下无油,是一个“贫油的国家”。地质学家李四光偏偏不信这个邪:美孚的失败不能断定中国地下无油。他说:“我就不信,油,难道只生在西方的地下?”在这种强烈的自信心支配下,他开始了30年找油生涯。李四光通过运用地质沉降理论,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华北油田和江汉油田,彻底粉碎了“中国贫油论”,也以事实证明了“笃行信道,自强不息”的古训。

自信的本质是一种对选择的坚定,正如《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主题歌中唱的那样:“走对了路就别彷徨。”尤其是在革命出现逆境的情况下,更须做到不为干扰所惑、不为风险所惧,始终朝着既定目标前进。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从这个意义上解读中国共产党从苦难走向辉煌的百年历史,其实就是一部在革命必胜信念支配下的奋斗史。

革命自信,当然不是盲目自信,而是建立在对道路选择清醒认识基础之上的。这其实是一种对信仰的忠诚,对理想的坚定追求。党章开宗明义指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因而,构成共产党员精神谱系的核心,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追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懈坚持,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无限忠诚。这种忠诚,是自觉的、能动的、实践的,风雨如磐,历久弥坚。

实践一再证明,自信只有建立在崇实和自强不息的基础上,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才有价值意义。我们今天“学史增信”,就是要从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力传承中,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凝心聚力奋斗取得的成就,做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自觉把“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融入血液、注于行动,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这是学史增信的目标,也应是检验成效的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