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锻造精兵,这场脱胎换骨式的“手术”是大势所趋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纪 莹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05-25 06:59:08

大势所趋

■纪 莹

1985是个普通的年份。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历程中,这一年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在这一年,中国政府郑重宣布:中国人民解放军3年内裁减员额100万。这一令世界瞩目的举动,不但表明了中国政府和军队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决心,亦反映了我们党和国家在对世界形势做出科学判断后,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发生的重大转变。然而,100万毕竟不是个小数字,尤其这100万涉及的是军人。难怪有人说,这是一次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立体震荡”。这是对一个庞大机体脱胎换骨式的“大手术”。但无论如何,这“手术”是大势所趋。

军队精简整编是锻造精兵、强军制胜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军建设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是一部根据形势任务不断调整改革的历史。正是以变应变,不画地为牢,我军在战争年代才得以把握瞬息万变的形势,取得了最终胜利。

1985年,改革开放的中国已启动经济建设的巨大引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早在新中国成立伊始,国家从战时状态向和平建设转变,军队就开始了裁减整编,可每次都被紧张的国内外形势中断。此后近10年,我军进行了3次精简整编,但由于各种原因,部队编制和员额缩了又胀,再缩再胀。时至1985年,纵观中国军费开支在世界范围内不但很低,而且在政府财政开支中的比例逐年下降;中国军队数量庞大,400多万员额,军费中相当大一部分被众多兵员的“人头费”占去,直接限制了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和战斗力提升……

真是到了痛下决心的时候了!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通篇论证、贯穿的是兵与将、战与法、阵与势、正与奇、军与国、数与量的辩证把握及微妙转换。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和造成的灾难来看,整个国际社会都承认,裁军是当代人类安全与幸福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人人都喊裁军,结果却越“裁”越多,军备竞赛愈演愈烈。在超级大国那里,“裁军”成为一种政治把戏和掩盖军备竞赛的烟幕,整个世界都被拖着不由自主地滑向危险的深潭。

富有远见卓识的邓小平在这样的国际国内背景下,用不可替代的眼光与胆略,坚定地说:“即使战争要爆发,我们也要消肿。”

一个开创中国特色精兵之路的重大战略决定就这样形成。

然而,400多万员额减去100万,意味着很多军人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选择和被选择……但正如所有改革都像湍急的奔流一样,与险滩礁石撞击、裂碎着水花,却阻止不了前去的滚滚潮流。

经过半年多的设想、酝酿、论证,大规模体制改革、精简整编的方案已经成形。方案初步定为:中央军委所属总部机关人员编制精简近一半;11个大军区精简合并成7个;全军减少军级以上单位30多个。

方案虽已成形。但具体谁去谁留、谁撤谁并?

11个大军区的司令员、政委都明确表示过,不论撤销哪一个军区,都坚决服从。

大家都试图找出一个最符合实际、最科学合理的途径。但军事科学以总结经验为基础、以前瞻谋略为指向;它无法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不断地实验,来验证正确与否。因此,每一种理论、战略,都难以绝对精确。着眼未来的整编改革亦是如此。措施正确,事半功倍;错误的决定,或许将要付出一代或几代人的代价。

临近4月,整编的初步方案逐渐明朗。在这个方案中,拟撤并乌鲁木齐、武汉、福州、成都4大军区。对西南战区来说,这意味着昆明和成都只能保留一个。

昆明军区地处祖国南疆,如所有从战争年代打拼出来的英雄部队一样,有着光辉的历史。经略中原,纵横华北,解放大西南,可谓身经百战。自20世纪70年代末边境作战以来,这里就一直是战略前方,是攻守一线。就在军队面临重大转折,人员编制面临重大调整的时候,南疆的战火依然没有平息。

只有战斗,才能铸就一支军队的荣誉。只有战斗,才能体现一支军队的价值。保留11个大军区里唯一有作战任务的昆明军区,似乎是十分可信的初步方案。于是,昆明军区开始自上而下为迎接成都军区的战友到昆明来工作作准备。军区党委决定,严格控制干部提升,以便给成都的同志留出位置。比如,到6月1日以前,军区机关就有26个二级部正、副部长缺编,军事法院院长、军事检察院检察长缺编,党委的答复仍然是:留待合并后统一考虑。与此同时,军区抓紧动员临近离退休年龄的同志离职,以便空出位置。已离退休的同志提前搬进干休所,以便空出宿舍。机关刚建好一栋宿舍楼,机关缺房干部早已望眼欲穿,但党委决定一律留给成都来的同志……

千里之外的成都军区,每个人都明白服从的意义。军区党委一班人更意识到,在这个时候保持机关正常作战指挥和生活秩序的重要性。

军区党委一班人规定:不许突击提升干部,不许突击发钱分物,要克服人心涣散,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军区机关每天坚持集体出操、点名、严格上下班请销假制度,军区政委还常常亲自到操场和各办公楼检查。对于检查到的问题和涌现的好人好事,在每周的例会上进行讲评。比如纪检部有位老同志,因为精简整编,提前退休命令即将下达,可他似乎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面临退休的人,依然兢兢业业、忘我工作……

上下齐心的结果是,营区里营造出一种非常特殊的氛围。来军区检查工作的军委领导为此称赞:“你们这里一切如常,不像要解散的样子!”不久,军委、总部通报表扬了成都军区“精简劲不减,整编心不散”的好作风。

当时,成都军区干部部的同志对那段时日的记忆更是深刻而难忘。在千头万绪的整编工作中,重中之重,不仅是落实好人的问题。还有,大家一致认为:尽管我们按照军委部署在逐一落实,与中央保持一致,但敢于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保持一致!

成都与昆明之间没有绝对优劣之分,有的只是对军队长期发展建设的利弊。成都自古“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历来为军事重地。且随着历史变迁及历史选择,逐渐成为西南地区的中心,是祖国西南门户及交通大动脉……

比较之下,云南地理位置略显偏远。特别是云南和西藏之间没有直通航线、没有光纤线路,陆路交通也不太便利。再说将战区机关设得太靠近边防,也不是有利之举。从战略上考虑,合并后军区机关定在成都应该是更适宜的。

5月23日,军委扩大会议在北京召开。在这军事战略方针大转变、军队建设大调整的历史时刻,要做出一个对历史负责、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决定,需要的是理性、深谋和超前的眼光,需要慎之又慎。于是,会议召开前,成都军区司令员和政委以个人名义、以书信方式,本着科学的分析和判断,再次向军委作了情况说明……

原定5月31日扩大到军一级主官的第二阶段会议,提前到5月26日。6月3日上午,军委常务会议则集中到会同志对精简整编方案提出的意见,再次进行研究。

上午会议结束后,时任军委常务副主席杨尚昆就分别找了昆明、成都两个军区的司令员、政委谈话。

下午开会,军委委员杨得志宣读军委对这次整编讨论后的十几条意见。其中第一条就是,成都、昆明军区合并,机关定在成都,称“成都军区”……这是一个急转弯,是180度的掉转。“船小好掉头”,但这条船一点也不小……邓小平同志在会上说过,“要在大局下面行动”。在军事上,为了战略全局而牺牲局部是常有的事情。改革就是要有人来承受和面对这切肤之痛。

历史就是这样前进着。对于亲历者来说,不仅见证了军事改革的不易与慎重,更体现出广大官兵坚定听党指挥的忠诚品格和强烈的历史责任感。

1985年9月1日,新的成都军区开始办公,正式实施对西南战区的组织指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