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事论坛|攻“芯”:信息化战场制胜之钥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胡劲松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1-07-15 10:08:37

攻“芯”:信息化战场制胜之钥

■胡劲松

引 言

芯片是信息系统运行的核心,其体积微小却牵动着现代战争的神经。在初具智能化特征的信息化战场,无论是虚拟空间的网电交锋还是实体战场的体系对抗,其背后都离不开芯片的支撑。芯片之于作战体系的重要性,使其成为军事对抗的新焦点,围绕芯片技术的战略封堵和着眼芯片控制权的激烈争夺已成为战场制胜的重要途径。

用“芯”下好先手棋

芯片,堪称现代工业的大脑。芯片技术一旦受制于人,国防安全和技术革新必将遭遇掣肘。在军事领域,谁能更快更敏锐地用“芯”下好战略先手棋,谁就能掌控先机,赢得主动权。

攻“芯”慑敌,不战而屈人之兵。随着芯片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今,那指甲般大小的硅片已成为各国化工、电力、石油等核心工业发展的“命门”。针对芯片的攻防对抗,已由单纯的信息系统控权之争上升到影响国家工业基础和国家安全的战略博弈过程,芯片地位的陡然提升,使得“芯战”悄无声息地站上战争前列,并以其“四两拨千斤”的影响力,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砝码。对抗双方都试图从“芯”入手,从源头上削弱对方的战争潜力,阻扰其战争准备进程,降低对方民众对战争胜利的信心,以最小代价攻“芯”慑众,兵不血刃地实现止战、胜战之目的。

侵“芯”控脑,抢占认知高地。认知空间是反映人的知识、信念和能力的空间,是未来战争的战略制高点。伴随着人工智能、认知科学和脑机接口技术的兴起,人们有望通过智能芯片和脑机接口打通“硅脑”与人脑之间的控制链路,促使军事对抗向认知域拓展。未来战争中,以侵“芯”控脑为主要手段的认知争夺将成为制胜新途径。究其本质就是从战争的精神层面出发,把人的意志、认知、心理等作为作战对象,以精准意志摧毁和认知控制为目的,通过个性化信息精准推送、蛊惑性信息诱导、病毒式信息渗透,扰乱敌方心智,弱化敌抵抗意志,降低敌决策能力,甚至直接操控对方指挥员思维或决策指挥系统,以软杀伤方式从认知层面夺取战略制高点,撬动敌体系根基,进而达成作战目的。

认清战场“芯”优势

现代战场,情报收集和处理、预警指挥、各类作战平台等全面数字化、网络化,其背后反映了芯片种类的不断增加、性能不断提升以及应用数量的普及化。某种程度上说,信息化战争打的就是芯片,谁掌握了芯片优势,谁就拥有制胜信息化战争的优势。

用“芯”联通“最后一公里”。当前,战场态势信息主要以人工采集为主,信息获取效率低,采集的数据在精确性、广泛性和时效性上还远不能满足快节奏的战场所需。为了让数据多跑路,官兵少跑腿,世界主要军事强国纷纷加快了战场态势感应手段的部署,各类传感设备遍布战场,促使信息采集终端传感器化。随着传感器芯片快速迭代发展,各种传感器的分辨率和探测距离大幅提升,以传感器为核心的情报、侦察、监视系统可精确探测战场每个角落,有效破解战场感知“最后一公里”瓶颈,实现战场态势信息收集全、不间断且更新快。

精“芯”计算战场“时间差”。未来军事对垒,可能在导弹、战机出动之前,双方已经在看不见的电磁世界分出了胜负。这其中,具备超强算力的芯片扮演了重要角色。芯片广泛作用于军事装备的侦察、指挥、控制、通信环节,如雷达的探测能力就是建立在芯片的运算能力之上,预警机强大的目标识别和指挥控制能力也有赖于高性能芯片的支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诸多计算任务都要通过芯片来实现。电子信息以光速在作战系统内部沿着“OODA”闭环自动循环,而芯片则是决定其循环速度的关键。可以说,芯片性能差一分,信息获取、指挥控制就可能慢一拍,其结果轻则贻误战机,重则影响整个战局。在时间要素不断升值的信息化战场,毫秒之间的“时间差”就可能决定了双方输赢。

凭“芯”掌控战场主动权。在新一代通信技术的推动下,物联网将引领战场步入“万物互联”的新时代。与此同时,作战方式也将颠覆性地从“互联攻击”升级为“物联攻击”,而当前制约技术嬗变的核心在于芯片。随着芯片制造工艺的提升,特别是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加持下,技术引领者可借助广域部署的多维传感器开启透视信息化战场的“慧眼”,看清山的那边“是什么”,做到知彼知己、料敌于先;可凭借芯片性能之优获取决策优势,精准判断“打哪里”,做到先敌一步、先机制敌;可依托分布式网络凝“芯”聚力,统筹调度人、设备和武器,做到“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实现致人而不致于人。

把握战场攻“芯”计

芯片虽小,却控制着作战体系之咽喉。如果没有芯片,网络不会链接,雷达通信也将“眼瞎耳聋”。一旦芯片被控或损毁,自动化指挥控制系统和大部分现代化武器平台就会失灵,整个作战指挥体系将难以有效运转。因此,攻“芯”制敌,将成为信息化战场的主要手段。

跨网入“芯”,篡改指令骗敌。由于自身的物理特征,芯片在运行过程中会与所处的环境发生物理交互作用,而攻击者可运用离线攻击技术干扰芯片的电压、电流等,从而实现跨网攻击,可以非侵入性地从设备中提取加密密钥和其他机密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介入或部分介入对方指挥控制系统的协议层,篡改真实信息或植入虚假指令,“接管”系统控制权,发布虚假信息,使对方思想混乱、指挥失序、行动失调;或按我方意图向对方部队发号施令,使其为我所用。

病毒攻“芯”,降效失能弱敌。在许多人的观念中,电脑病毒最多就是破坏文件和软件系统,只需杀毒或重装系统就可继续使用。震网病毒的出现改变了人们的看法。这种病毒通过控制基于芯片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既可以破坏化工、电力、石油等工业的核心控制软件,也能破坏其关键硬件设备,堪称世界首个网络超级破坏性武器。如伊朗布什尔核电站遭震网病毒攻击后,该工厂的离心机因转速超过合理范围而失控损坏,致使伊朗核电站无法正常运转。可以预见,未来战争将更加注重运用网络武器精准攻“芯”,以期限制或破坏对方关键设备、摧毁对方的核心工业基础设施,以釜底抽薪的方式达成“失能”作战之目的。

动能毁“芯”,一剑封喉制敌。芯片通常封装于各种电子元器件内部,是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关键部件。一旦芯片受损,武器平台或系统的功能将受到严重影响。美国退休军官阿兰·坎彭在《第一场信息化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盎司硅片比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如果说芯片的性能是作战能力,那芯片的防护效能则攸关装备平台和系统的生存能力。战场对抗中,可利用高能微波武器直接烧毁对方指控系统和打击平台的电子元件,或利用激光武器照射速度快、摧毁威力大、命中精度高的优点,精准打击敌侦察平台、武器装备、网络节点的芯片组,以精准点穴的方式击点断链,达成毁“芯”瘫体、一招制敌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