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中国边关|一名边防大学生士兵的“成长日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郑伊、訾 豪、黄宗兴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1-08-31 07:23:22

“最美士兵” 成长记

■刘郑伊 訾 豪

营区里,全连官兵整齐列队。一道道目光齐刷刷地注视着队伍前方——那一个个胸前佩戴党员徽章的年轻面孔。

7月1日,新疆伊犁军分区波马边防连,一场简单而又隆重的入党仪式正在进行。这一天,4名入党积极分子光荣地加入中国共产党。

站在4名新党员的“C位”,刘侃这位21岁的大学生士兵是唯一一名义务兵。

光环之下,刘侃的变化看得见。

2年前,上大二的刘侃时常为了枯燥的学习生活而焦虑。一言一行总带着叛逆的味道:上课点名他迟到,老师查人他旷课。

带着“换种人生”的想法,刘侃报名参军入伍。他没想到,走进军营就像是走进了一个“特殊磁场”。站在这个磁场中,他重新标定了人生方向。

几天前,刘侃的“成长日记”在连队学习室展出。从入伍之初的边防连“后进分子”逐渐成为连队的新兵骨干,无论是上级领导还是身边战友,对他的评价竟然都是——“一个难得的好兵”。

成就优秀的是奋进和自律。早起不磨叽,巡逻路上注意队列意识……这些平日里被战友吐槽的“条条框框”,在刘侃看来却是一个又一个“及格线”,就像他日记里写的,“别人的‘终点’是我的‘起点’。我可以落后,但不能总落后。”

连队生活单调琐碎,坚持做好每一件平凡小事,在刘侃眼中就是“不简单”。集合唱歌时,最卖力的是他;出公差,第一个站出来的是他;过周末,坚持练体能的还是他……

刘侃奋力通过云梯。

刘侃的“完美”收获众多点赞,偶尔也会让人感到“压力”。

和刘侃一起入营的同年兵说:“每次听到刘侃喊‘报告’都紧张,这是提醒我们要加油了!”高强度训练结束,看到刘侃还在压被子,小伙子们谁也坐不住了,直言“玩手机都玩不踏实”。带兵骨干喜欢刘侃,经常拿他教育新兵:“该怎么办?大家看刘侃!”

如今刘侃成了“名人”。每当看到刘侃在营区打扫卫生,看到他晚饭后还在一遍遍练习单杠,战友们都会投来敬佩的目光。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战友加入向刘侃学习的行列。

去年隆冬,连队按计划组织刚下连的新兵抵边执勤。4个多小时的山地行军,第一批参加巡逻的刘侃表现出色。

刘侃巡逻边防线(左一)。

“就像在黑暗的隧道中看到了光,内心难以按捺的激动。”刘侃清楚记得到达终点时的场景:边防线沿着界河蜿蜒向远方延伸,神圣的界碑矗立在高高的山脊上……站在山巅心潮澎湃,他和战友大声呼喊。

入伍近2年,刘侃军旅生活“开了挂”——“龙虎榜”更新,刘侃“霸榜”6周;理论考核,刘侃回回高分;课目示范,刘侃站排头……如今,连队要事日志的评“好”一栏,总是出现“刘侃”的名字。

年纪轻轻的刘侃,成了老兵、新兵眼中公认的“最美士兵”。

又到退伍季,有人问刘侃有何成长心得?他笑笑说:“我的心得都写在日记里。”

刘侃在蛇山哨所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长日记。

一名边防大学生士兵的“成长日记”

■刘郑伊 訾 豪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黄宗兴

成长是什么

“真正的成长,就是永不相信失败。”

——摘自刘侃日记

新兵刚下连,指导员冯亮一眼就瞄上了刘侃。

“大学本科在读,学的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这么好的条件,搞文艺活动绝对没问题!”适逢团里组织文艺汇演,正愁找不到合适人选,冯亮心里有了底气。

熄灯后,冯亮和连长曹稳一致决定启用这个“秘密武器”,全力备赛。

情景小品曾是连队的“拿手好戏”,以往因为内容形式丰富经常参加上级演出。他们决定从这个优势项目入手,由刘侃担任文艺创作小组组长,负责节目筹演。

从节目构思、表演技巧,再到语言逻辑,冯亮带着刘侃反复推敲。他们还从共建单位请来“帮手”,对节目的细枝末节精细打磨。初步成形,两人又组织官兵观看提意见。用冯亮的话说,“这次必须在团里‘一炮成名’”。

没想,正式演出时,刘侃闹了个“笑话”。那天连队的情景小品压轴登场,刘侃惟妙惟肖的表演,给团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小伙子,听说你是大学生,你能不能解释一下小品里‘区块链’这个词?”团政委的提问,让刘侃脑袋一阵发蒙。

迅速扫描了脑海中的知识,刘侃心想:“糟了!平时只是背台词,谁知道这个新词的技术内涵啊?”刘侃的脸涨得通红,答得支支吾吾。抬头看到政委鼓励的笑容,他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没过多久,连队组织条令法规考核。按照要求,每个班的成绩“以最后一名的成绩来登记”。那段时间,战友们没事就查资料、背理论,连队学习氛围火热。

“高考都过来了,这考试算个啥。”刘侃一点也没吸取教训。看到战友们都在用手机线上答题,他却不以为然地用手机打游戏。

成绩揭晓,不出所料,刘侃没及格。全班的成绩因此垫了底。部队和学校不同,却有很多相似之处——考试不过,在哪都抬不起头!看着同年战友个个神采奕奕,刘侃像泄了气的皮球。

自卑又自责,刘侃开始写日记:“打破‘蛋壳’成就另一个自己。”

看到刘侃趴在学习室的书桌上写日记,班长詹兵华总想找机会和他聊聊。这些日子,詹兵华看出了刘侃在训练中的倔强,他相信这小子有潜质。

“成长有很多种‘表情’,任何一种成长都可以用进步来定义,再小的进步也是成长。”一个周末的晚上,詹兵华叫上刘侃一起散步,“完成好每一件过去不能完成的事,这就是进步!”

这次聊天给了刘侃极大的启发。横下心来适应新环境,刘侃像上紧了的发条。很快,他的训练成绩上去了,理论学习成效明显……上等兵授衔后的第一个月,刘侃就被营里表彰为“学习之星”。

周末,刘侃起了个大早爬上后山。他的视线追着冉冉升起的朝阳,眼眸闪烁着希望的微光。那天夜里,刘侃打开日记本写道:“真正的成长,就是永不相信失败。”

我为什么在这里

“以前觉得学习很苦,如今在边防执勤,要学的东西是以前的几倍,可为啥一点不觉得苦呢?”

——摘自刘侃日记

站在边防线上眺望远方,刘侃常想起小时候。

每年放假回家,父亲让刘侃去田里除草,他总是不情愿。如今在部队啥事都抢着干,刘侃连自己都会感慨:这是一种“蜕变”。

北疆贫瘠的土地,绿色顽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扎根,每一名战士都像这里的绿色一样坚韧。

蛇山执勤哨所位于冰川深处。一位老兵告诉刘侃:“那里与世隔绝,去一次就会懂得我们为什么在这里。”

一次,连队组织去蛇山执勤哨所送给养,刘侃二话没说报了名。

那次是詹兵华带队。上山时突然大雪纷飞,上士刘华崴伤了脚不能再前行。詹兵华让中士王国强下山找人救援,又让刘侃留在原地照看受伤的刘华。刘侃说啥也不同意,非要跟着上哨。

运送物资的队伍一下少了3人。詹兵华带着刘侃以及另外2名战士,4人要背运原本7人的物资重量……詹兵华最不放心的,还是第一次上哨的刘侃。

刘侃没有让人失望。直到攀上哨所,他一路跟上了班长。

回到连队洗完澡,虽然浑身酸痛,刘侃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他在日记里写道:“看到山上战友的笑容,所有的疲惫都烟消云散。”那天起,刘侃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的意义不仅是看你付出了什么,而应该看你收获了什么!

哨楼执勤,刘侃特别用心。

“执勤观察视角,特情处理步骤,如何通过监控识别边防线上的‘黑影’……”执勤刚满一个月,他就琢磨了一套“技术要领”,详细记录下几种观察方法;执勤半年,刘侃已经能通过监控观察牧草的消耗,判断出一个牧民养了多少头牛。

“这是个用心的兵。”这件事传到团里,领导都记住了“刘侃”这个名字。

“以前觉得学习很苦,如今在边防执勤,要学的东西是以前的几倍,可为啥一点不觉得苦呢?”一次,刘侃在日记中写下心中思考。

刘侃展示他的日记。

那时正值隆冬,刘侃所在班到另一个哨点守哨。遇上大雪,哨所发电机经常罢工,刘侃一边看书,一边写日记、记读书笔记。

刘侃在宿舍写日记。

整整一个月没法使用手机,生活中没了游戏、短视频,刘侃和战友一起踢球、打乒乓球。他觉得,“每天早出晚归巡逻执勤,反而过得比大学时更充实”。

等到换哨回到连队,已经快到年根了。

刘侃和父母通电话。他自豪地说着取得的成绩,吃的苦却只字未提。“不想让父母担心,我是大人了。”刘侃在日记中写道,“为祖国奉献,把边防守好,这样度过青春特别有意义!吃苦也觉得比蜜甜。”

再次来到哨点守哨,刘侃提醒连长给哨所添置新书。他还建议哨长每周开读书分享会,每个人讲一个小故事。那个月,刘侃和战友的心里都装满了故事。

“一个生活和内心都很丰富的人,日子怎么会枯燥?”

“五四”青年节,团队举行“哨所与青春”演讲比赛。刘侃的演讲赢得热烈掌声:“从高中到大学,我以为自己很优秀。来到边防我才发现,还有很多高山需要攀登。当一个人将青春赋予祖国,一切奉献都是成长,一切坚守都有了意义。”

青春因坚守而闪亮

“部队是一个有魂的地方,这辈子当兵不后悔。”

——摘自刘侃日记

得知连队推荐自己参评团队“党史讲述人”,刘侃兴奋又忐忑:团里可是“高手云集”,自己能行吗?

“人家都是班长上台,咱连让列兵上阵,可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支委会上,几位骨干说出了内心顾虑。冯亮坚持道:“给刘侃一个机会,我相信他!”

“军营是个大学校,每名战士都渴望成长成才,为他们搭建舞台,关键时刻才能‘好戏连台’。”那次会上,冯亮建议每名列兵都当“候选人”,通过备战党史课提高理论功底。

晚点名,冯亮当着全连官兵的面说:“波马连的兵,个个都是好样的。”解散后,冯亮叫住了刘侃:“最近要组织阶段考核,白天训练不能落,备课也要晚上加班,有什么困难就说……”

“报告指导员,没困难!”冯亮话音刚落,刘侃就坚定地回答。

深夜,哨所学习室灯火通明。那段日子,冯亮格外留心观察刘侃。让他欣慰的是,刘侃已经不是当初那个“不谙事理的兵”了。

两周时间,刘侃写出了授课草稿,又利用课余时间练习讲课。这期间,他还征求几位班长意见,多次修改稿件……不久后的连队选拔,刘侃当之无愧地成为全连投票推选的“党史讲述人”。

第二天支委会上,刘侃赢得了连队所有骨干的支持。

这让刘侃内心压力倍增。波马连在整个团队并不起眼——驻地不是最偏远,环境不是最艰苦,没有出类拔萃的兵,训练成绩平平。“讲不好对不起组织,拿不到名次对不起战友的信任。”刘侃明白,这一次压力必须成为动力。

白天训练,刘侃一天没落。晚上休息,他就在学习室备课,这一熬就是大半个月……终于,到了刘侃登台的那天,台下整整齐齐地坐满了战友,一如去年那次“失分”的文艺汇演。

刘侃深深吸了一口气,目光快速扫过台下,与一束束期待的目光相接。

“小小一艘红船,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航程。”台上的刘侃,多了几分成熟,多了几分稳重。他一开口,坐在台下的团政委就觉得:“这小伙像变了一个人!”

最后一句话讲完,如潮的掌声响起,刘侃松了一口气。此刻的掌声和灯光,是他一个多月以来每天都会梦到的场景。

走下讲台,掌心依然冒汗,刘侃却感受到一种满足。

“这种感觉太棒了,比吃到美食、收到礼物还幸福。”日记中,刘侃这样说:“这就是成长,这就是坚守边防的动力。”

党课之后,刘侃利用自己所学专业,依托强军网在团队建起一个“学习平台”,让战友们发挥特长、互相学习。

有了这个“学习平台”,许多战友走上了“虚拟讲台”授课:有的自己设计讲课内容,有的创新“情景小品”授课形式。有了展示的舞台,越来越多的战友自觉充电学习,自告奋勇地走到“聚光灯”下。

一步一个脚印,刘侃成了连队军事训练和理论学习的“双料尖子”。后来,他又顺利入党,成为连队最年轻的党员。

刘侃每天都会去看一眼自己种的扎根树。2年前,他在营区一角种的那棵白杨树,如今已经长得和自己差不多高了。

刘侃和他栽下的白杨树。

2年,小白杨扎下了根。2年,刘侃成长为了更好的自己。

不久前,征得刘侃同意,指导员冯亮把他的“成长日记”放入了连队荣誉室。作为连队的新传承,这本日记等待着一茬茬“新读者”来学习、来感悟。

“部队是一个有魂的地方,这辈子当兵不后悔。”看到刘侃日记里的这句话,冯亮也期待着更多“刘侃”来到边防,续写连队新的传承、新的荣光。

(图片由庞志鹏 摄)

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伊犁军分区副政治委员 许必成

每到征兵季,总会有一批热血青年怀揣成长成才的美好愿望,汇入人民军队滚滚铁流,摔打锻炼、建功立业;待到退伍时,又会有一批士兵带着军旅的深情眷恋,或满载而归、或默然离队。

同样的军旅,同样的青春,有的收获满满,感恩军营种种馈赠;有的心怀遗憾,不舍逝去的韶华青春;有的信心满满,开启新的人生征途……军旅人生的差别,折射着我们如何度过军营时光。

军队,从来都是人才辈出的摇篮,是民族精英的荟萃之地。新时代官兵肩负着特殊历史使命,承载着民族重托,有着更加广阔的舞台,必须志存高远,矢志报国,将小我融入为祖国奉献的大我之中,大力弘扬与时代同行的奋斗观,在不懈奋斗中报效祖国、献身使命、收获成长,谱写新时代青春之歌。

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理想信念越坚定,精神支柱越强固,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破浪前行。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每一名军人都应当涵养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自觉把国家和军队建设需要作为青春的首要选择,把对党、国家、人民的热爱熔铸在一岗一哨、落实在一言一行。

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作为肩负特殊使命的边防军人,要把大漠的风、高原的雪、边关的月、海岛的水熔铸成军人的情怀;把高强度的训练、高标准的备战、高质量的任务当作特别的锤炼,有苦不言苦,把苦当作甜,苦中求作为。

一位作家说过,如果世界上真有奇迹,那只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选准一个方向,就要矢志不移,始终笃定本职、保持自律、坚韧不拔,百炼成钢、出彩出色。人生原本就是一场沉淀与积累的过程,所有努力和认知,都是一次次片段的叠加。要梦想成真,就要一以贯之、久久为功,决不能虎头蛇尾、半途而废。唯有苦干实干、开拓进取,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能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伟大征途中实现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