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千里铁骑”驰骋雪域高原,关键是有这样一个“主心骨”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王凤 付凯 刘一波 责任编辑:杨凡凡
2021-11-05 07:03:55

驰骋在雪域高原上的坚强战斗堡垒

——走近联勤保障部队汽车运输某团一营一连党支部

■中国军网记者 王凤 通讯员 付凯 刘一波

初秋的青藏高原,风雪凛冽,一连士官支委、党员突击队员冯志威驾驶运输车行驶在喀喇昆仑山脉,向某边防连运送补给。

冯志威是一名有14年兵龄的“王牌驾驶员”,提到这次任务,他直呼“开到崩溃……”

“海拔基本都是5000米以上,5500米以上的达坂就有4个,最高的一个是5900多米。”

“路比较窄,不停地调整方向,往后倒的时候有1/4的车厢悬空着,后面就是悬崖峭壁。”

“路面浮土十几公分,一脚踩下去,鞋面都没了。”

……

开过十多年车的冯志威说,从来没有开过这么险的路,最后的140多公里,他们开了7个多小时。

回到连队,他曾说:“再也不去了……”

可当任务再次来临的时候,他又主动找到连长:“这次任务还得我去,我熟悉路段,可以开头车……”

在“世界屋脊”之上,盘旋的公路跨越江河,穿过雪山,见证着一连官兵的奔波、奋战与坚守。高寒、缺氧、路况复杂……是什么力量激励着他们闯过一道道天险,一次次奋勇向前?

(一)

走进一连荣誉室,一件件文物、一枚枚奖牌、一幅幅照片、一排排奖状,诉说着这个英雄连队的英勇与无畏、铁血与忠诚……

每一场战斗,每一次冲锋,每一回拼搏,每一公里都写满了这个坚强战斗堡垒的强军故事。

1950年12月,联勤保障部队汽车运输某团一营一连前身诞生于鸭绿江畔,组建还未满月便开赴抗美援朝前线。

在炮火硝烟中,一连党支部带领连队官兵转战2年多,50多名烈士长眠他乡,110余人荣立战功,用滚滚车轮、血肉之躯和忠诚信仰跑出了一条“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

在战火中淬炼,在任务中成长。“尖刀一连”事事冲在前,处处争第一。在一连党支部的带领下,全连官兵圆满完成了多项重大保障任务:2008年汶川地震抢险救灾、2010年舟曲抢险救灾……71年来,一连之所以能成为运输保障线上的一把尖刀,官兵们说:“党支部这个坚强战斗堡垒,就是我们的‘尖刀之锋’。”

90多岁高龄的马玉金是一连第一代老兵,曾任一连指导员。他说:“朝鲜战场上,敌军想尽各种办法对付我们汽车兵。”美军飞机为了阻止志愿军将物资运送到前线,在夜间使用照明弹分区搜索目标,发现我军车队后进行跟踪追击轰炸。一旦暴露,就由一台“党员突击车”打开车灯,驶离车队,吸引敌机火力,保证车队安全,甚至牺牲自己的生命……

危急关头,这是党员才有的特权!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进入新时代,一连党支部坚持用习近平强军思想建连育人,弘扬“尖刀精神”,带领全连官兵圆满完成各项重大保障任务。2016年连队被中共中央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被誉为千里运输线上的坚强战斗堡垒。

去年5月,一连所在团接到任务,远赴海拔近5000米、环境极端恶劣的某地执行任务。任务特别危险,一连党支部第一个上书请缨,官兵纷纷写下请战书。闻战则喜、热血报国!在生死考验面前,一连官兵的果敢坚决,令人动容。

(二)

关键时刻,党员骨干冲锋在前,是这支连队赓续不变的优良传统。

有一次,连长孟凡龙带领车队执行任务,途中突遇暴风雪,路上积雪达一米多厚,分不清哪里是路、哪里是悬崖,堪称“死亡地带”。他找到指导员刘庆商议后决定:由他带领20余名党员负责3公里长危险冰雪路段驾驶,指导员带领其余10多名党员站在雪地中充当路标。许多党员都冻成了“雪人”,却犹如高原运输线上立起的一面面战旗,傲然战风斗雪。

如果说一连是一把“尖刀”,那党员就是尖刀上的刀尖。他们事事打头阵、时时冲在前,用无声的行动影响着全连官兵。

2008年,一连作为首批救灾部队参加汶川抗震救灾,执行宝成铁路109隧道坍塌抢险任务。车队行驶到距目的地还有6公里左右的时候,眼前的路况让所有的驾驶员都傻了眼:左侧是山体,右侧是悬崖,最窄的地方只能靠着指挥,逐台逐台车辆通过。

“让我来驾驶,班长在前面指挥。”一向驾驶技术过硬,急难任务争着去、抢着上的张荣亮,冲到连长面前请战。情况危急,他想都没想就钻进了驾驶室。从后视镜看去,左后轮已紧贴着山体,右后轮外侧几乎悬在空中。

张荣亮深吸一口气,调整好状态,挂入低速挡,缓缓地抬起离合器,让车身紧贴着山体慢慢前行。当车辆行驶到中间位置时,突然余震来袭,车身不停地摇晃。张荣亮屏住呼吸,两手紧握方向盘,最终车辆安全顺利通过了坍塌路段,圆满完成任务。

任务一线,张荣亮“火线入党”。这,成为他最为骄傲的人生高光时刻。

(三)

去年7月的清晨,蔚蓝的湖畔传来运输车的轰鸣声。一连党员骨干、三班战士刘永斌配属某医疗队执行前出保障任务。“每天早上,起床号还没响起,就被刘永斌发动车辆的声音叫醒了。”某旅卫生营高原病专家张瑛说。

每天早上启动车辆,每天补充主副油箱,每天检查车辆技术状况,这是刘永斌的“肌肉记忆”;学习急救知识,担任“担架员”,成为“男护士”,这是刘永斌的“全新使命”。

“联战联训联保体制下,我们的‘一专多能’不仅是能驾驶多种车辆,还要能当卫生员、炊事员……”连队党支部的认识,迅速成为一连官兵的共识。

近几年,一连党支部聚焦能打仗、打胜仗,着力提升战斗力标准,始终瞄准战斗力保障力抓建设。“上车精驾驶、下车能修理、停车能战斗”是每名官兵的必备技能。

兵法有言: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一连车队天天都在线上跑,则是养兵千日、用兵千日。“在用兵中练兵是最好的练兵”,这是一连党支部的重要抓建体会。

多年来,他们结合上千次高原运输实践,探索总结出了闭灯驾驶五要、车辆隐蔽六法、灯光信号十种、小路多群直达等实用经验,成为高原运输的法宝。

抽组某旅执行支援保障任务期间,一连圆满完成多次运输保障任务,该旅领导感慨道:“一连的官兵犹如油箱中的柴油,始终是满注的,犹如机械上的发条,始终是上紧的。这样的连队,谁会质疑他们保障打赢的实力?”

(四)

一连是一支车轮上的连队,长期在外执行运输任务,如何在动散条件下抓建一直以来都是工作中的难点与重点。

在一连,每个车队都有支委,每5台车就有一个临时党小组,每个任务方向都有党员突击队。任务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覆盖到哪里。越是时间紧、任务重、风险大,党支部战斗堡垒的作用越凸显。

去年10月,连队在执行运输任务时,一台车陷进了泥潭。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党支部紧急研究,召集全体党员搬运物资,经过一夜奋战,将全部物资安全运送到指定地点。

2015年,一连战士刘志良、黄浩等4人配属某输油管线队执行运输保障任务。他们及时成立党小组,召开党小组会,围绕发挥党员作用、完成好任务相互提要求,增强了凝聚力战斗力,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连队宿舍的走廊里,两侧“优秀标兵激励墙”格外引人注目。“支委每年都会从执行大项演训任务、军事训练考核、比武竞赛中选拔优秀代表,将他们的照片和事迹悬挂在连队走廊里。”指导员刘庆说,“优秀标兵激励墙”有驾驶、修理等9个板块,在这里,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一个天地,连队“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和训练氛围格外浓厚……

每次上线运输、每回执行重大任务都是一次淬火,每经受一次淬火,都让一连这把钢铁运输“尖刀”变得更加锋利、更加坚韧。如今,只要一声令下,不经训练、不经物资装备补充、不经车辆检修保养,一连随时可以拉得出、上得去、保得好。

“尖刀一连”,名不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