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班长俞细文的“士兵突击”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李先慧 何友文 段开尚 程鹏宇 责任编辑:叶梦圆
2020-12-30 21:20:29

班长俞细文的“士兵突击”

中国军网记者 李先慧 何友文 通讯员 段开尚 程鹏宇

火箭军某团班长俞细文 何友文摄

多年前,在一些人眼中,俞细文不是块当兵的好料子,他学啥都比别人慢半拍,新兵连时齐步走会顺拐,应知应会知识一抽考就垫底。

但俞细文自打入伍就立志要当个好兵。2019年,他被国务院表彰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受邀在天安门观看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阅兵。

风雨十六年,少年变精兵。俞细文蹚出一条极具个人特色的蜕变之路,他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概括了“弱鸟也能高飞”的诀窍: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

(一)

2004年的一个冬夜,19岁的俞细文躺在自家土瓦房里傻乐,他终于也当了一次“天选之子”——要去当兵了!和他一趟被拉到县城的应征青年有60多个,最终只有3个人通过体检,他是这三分之一。退伍回来的舅舅试图给他个下马威:“当兵很苦的哟。”俞细文哪儿顾得上这些:“谁还怕它苦!”

俞细文确实不怕吃苦,他出生在江西省婺源县中云镇龙山村,这是省级扶持贫困村,他家是村里的赤贫户。

从小,俞细文为了给自己赚学费,要去山上砍木柴背下来卖,一百斤只能卖5块钱。读初中时的俞细文矮小瘦弱,母亲担心他长不高,狠下心杀了正下蛋的老母鸡,给他补充营养。没钱上高中,俞细文初中毕业就去读了中专,他心里一直摇曳闪动着比考大学更有吸引力的梦想:去当兵!

接到入伍通知的那一瞬永远铭刻在俞细文心里,大山里的少年第一次尝到梦想照进现实的甘甜。新兵俞细文戴着大红花坐上火车,立志当一名好兵,这个年轻人的血液里奔腾着无限的力量。

刚入伍的俞细文

现实迎头就给了俞细文一记闷棍,他确实缺了点当兵的天分。练队列,他四肢不协调,一走就冒泡;学“应知应会”,他背得慢忘得快,一考就垫底。但俞细文心态好,不沮丧不自卑,他想自己笨鸟先飞,多练多背总能行。

终于,牺牲的休息时间和浸透衣服的汗水,为他换来了全班唯一的新兵嘉奖。

不过阶段性胜利并没有改变俞细文“先天不足”的处境,兵之初的他常常在“淘汰”边缘挣扎。俞细文就像鱼群里那条“吊车尾”,只能追着大部队拼命向海洋深处游,稍微喘口气就会被潮水留在沙滩上。

俞细文是通信兵,新训结束后被选派到基地报务集训队,学习电键拍发、电台编程、电报抄收等专业技能。集训队实行“末位淘汰制”,他找来纸盒子画上电脑键盘,藏在被窝里打手电筒练,困了就在脑门儿上涂风油精,使劲儿掐大腿。最终,“吊车尾”成功逆袭为“优等生”。

俞细文想考学,班长好心劝他:“你这水平肯定考不上,还不如好好学专业,省得到时候两头耽误。”俞细文不甘心,总想试一试。不抛弃不放弃的干劲儿一上来,真的考上了士官学校。战友们打心眼里服气:“细文,不简单!”

不简单的俞细文靠的是最简单的逆袭方法,“弱鸟先飞”的心态和吃苦耐劳的意志,在十几年里成就了他载满荣光的军旅路。

(二)

乐观开朗的俞细文心里也有疙瘩。参军报国的大学生士兵越来越多,他担心学历有限的自己无法适应改革后的新体制。

后来,他在《之江新语》中读到习主席的一句话,茅塞顿开:“只要你肯学习、能吃苦,没有读过大学,照样能成才。”

俞细文在图书馆认真学习理论书籍。

俞细文喜欢读书,很多想不明白的问题总能在书中找到答案。他家里的书架上有几百本书,单位的床头柜里还放着100多本,这些书绝大多数都是理论书籍。俞细文读得最多的是《习近平强军思想学习纲要》《习近平论强军兴军》《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他还写下了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学习感悟。

今年11月上旬,在国防科技大学信息通信学院,全军各部队面临套改的优秀中高级士官集中淬火。同为参训队员的俞细文登上讲台,和大家分享学习习近平强军思想的认识体会。他利用自己总结的思维导图,结合日常生活中的训练故事,用兵言兵语将宏大理论讲解得鲜活生动。教室里座无虚席,一众老兵听得津津有味。

俞细文苦学理论,最初只是源于理论会操时的“败北”、站上讲台时的尴尬、战友听完课后的“差评”……渐渐地,他越学越有滋味,越学越感受到理论带来的力量。一个普通士兵,“看了习主席的书、听了习主席的话,就明白了活着为了什么、工作图什么、过后留什么。”

十几年前,俞细文觉得,干的工作被领导表扬就是个好兵;而今,他觉得,心中装着强军梦,带动更多战友一起思战谋战才是个好兵。

俞细文利用训练间隙为战友讲解党的创新理论。刘明松摄

闫能改是俞细文班上的少数民族士兵,说着一口云南味儿的普通话,皮肤黝黑,战友们都喊他“小黑”。小黑干起工作来积极主动,就是不爱学习,一到理论课他就头疼,翻开书本就犯困,考试更是次次都垫底。

俞细文也替小黑着急,他习惯每天熄灯后都去学习室看书,于是每次都会喊上小黑一起,成了他的“闹钟班长”。他带着小黑写汉字,耐心地给他梳理知识点,把理论要义掰开揉碎了讲解。在俞班长的帮带下,小黑有了明显进步。

学得多了,想得深了,俞细文越来越觉得:“军改是个大棋局,每名官兵都不能当局外人。”身处改革的神经末梢,他从官兵关注的焦点问题入手,撰写了《进一步完善士官夫妻分居补助制度》《合理增设士官职业技能津贴》等100多篇建言文章,其中7篇在军事期刊发表,16条建议被上级采纳。

一位将军曾称赞他:“一个再小的士官,只要有奋斗担当精神,照样可以为强军兴军奉献才智和忠诚。”

(三)

杨沛忘不了7年前和俞细文的那场比武。

2013年,杨沛从兄弟单位调入该团。在原单位,他就是通信专业的行家里手,能一口气默画出含有上百个元器件的复杂电路图。团里组织线缆制作小竞赛,杨沛对战俞细文,他摩拳擦掌,终于能在新战友面前露一手了。

比武正式开始,杨沛快速制作出一根直通网线和电缆,一套动作行云流水,沉稳老练。成绩出来,他却比俞细文慢了14秒。杨沛心里不大服气:“在老单位,这个项目我是拿过第一名的。俞细文的电缆肯定质量不行。”谁知道,评委紧接着就宣布两根线质量都没有问题,俞细文获得第一名。杨沛脸上腾得烧起一团火。

俞细文走到杨沛身边:“其实咱俩的速度不分上下,只是你忽略了很多细节,在线缆分割上耽误了好几秒;没有预热电烙铁,焊接头达不到温度要求又耽误了好几秒,这两个‘好几秒’就导致了落后。”俞细文一语中的,杨沛心服口服。从此,杨沛一直把俞细文当成较量的对象,一路比拼成长,考取了全军技能职业鉴定计算机专业所有的高级证书。

俞细文在机房进行网络状态检查。刘明松摄

2019年5月,俞细文和杨沛又碰到了一起,这次俩人不是对手而是搭档。他们共同参与执行红蓝对抗演习通信保障任务,负责视频传输、设备调试等。两个人铆在机台半个月,吃住都在机房。

临近发射前一晚,俞细文带着杨沛对照《设备保障清单》,从线路节点到路由交换,再到硬件终端和网线线缆,逐项检查确认,不放过一个接口。熬了26个小时,俞细文两眼充血,痛痒难忍。当“所有导弹准时发射,精准命中目标”的信息传来,杨沛冲着他使劲儿竖了个大拇指。

俞细文所在单位担负着繁重的军事斗争准备任务,官兵常态处于高戒备状态。一次,单位组织战备等级转换演练,一些刚来不久的新兵一时无法适应紧张的战斗氛围,小声嘀咕:“打仗时通信兵不是在机房吗,干嘛这么紧张兮兮的?”

不曾想俞细文听到这话,笑呵呵的脸立马板了起来:“平时演练都紧张不起来,战时不可能顶得上!对通信兵来说,机房就是战位、就是战场!习主席讲过‘思想的锈蚀比枪炮的锈蚀更可怕。’”

俞细文帮带新号手提升业务技能。刘明松摄

穿上这身军装,俞细文就做好了时刻上战场的准备。他日复一日钻机房、练保通,凭着一股子不放弃的韧劲儿,苦练胜战本领,被评为火箭军“信通尖兵”。

“战场保通、胜战托底,宁舍生命、不辱使命!”这是俞细文在战位上许下的承诺。

(四)

每个月底收到工资,俞细文先做两件事:一件是交党费,一件是给资助的小孩们打生活费。他总说:“不能打晚了,不然小孩们没饭吃。”

7年多来,俞细文和他的“爱心团队”已经援助了来自江西、安徽、贵州、西藏等地33所学校的2000多名贫困学生,帮助102个因贫辍学的孩子重返校园。

俞细文带领驻地留守儿童走进乡村田野进行校外辅导。刘明松摄

一切要从2013年那次探亲说起。5月,俞细文趁着休假去看望外婆,刚巧看到村里一个小孩正要去放牛。“这会儿小孩不应该都在学校上课吗?”俞细文问。“早不上了,家里供不起了。”外婆叹了口气。俞细文心里忽然被什么东西击中了。“我来资助他上学。”他脱口而出。

放牛的孩子让俞细文想起为了让自己继续念书而辍学打工的姐姐,想起深夜趁孩子们睡着后偷偷去借钱的母亲,想起山上一捆捆又重又扎人的木柴,想起自己没钱交学费的窘迫……他太知道那种渴望和无助的感觉了。

俞细文特意去了趟村里的龙山学校,才知道村里因家庭贫困而辍学的孩子有5个。“我都帮一帮。”和家人商量后,他决定每年资助每个孩子1000块钱。虽然当时他自己每月的工资只有3700块,1岁的女儿还在喝奶粉,房贷也没还完……

这一帮就是7年多。俞细文兵龄增加了,工资也涨了,帮助的小孩也多了,每个月还是过得紧紧巴巴。9月份是俞细文经济最紧张的时候,因为这个月要给孩子们交学费。从7月份开始,他就和家里人商量好,要开始攒钱了。

俞细文和驻地小学的孩子们在一起。邹雪锋摄

他极少买衣服,每年陪着爱人回娘家都穿同一件。村里的大娘趁他走了问:“咋从来没见你家女婿穿过新衣裳回来呢?”后来,衣服后脖领磨出了洞,怕老婆把衣服扔掉,他就偷偷藏起来。这套“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被他贯彻在生活工作中,战友们袜子破了洞,他随手就拿来补好了。

俞细文想帮的孩子太多了,一个人的力量终究有限,他拉着战友成立了“俞细文志愿服务队”,在单位的支持下,团队规模越来越大,从最初的23人扩大到2000余人。团队下设8支小分队,除了爱心助学外,他们还进校园、进社区、进乡村开展国防教育、理论宣讲、心理疏导等。

“俞细文志愿服务队”成员同援助学校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张大龙摄

每一次,俞细文和战友们一起去学校看望孩子们,都能在校园里引起一阵阵欢呼。孩子们太喜欢他了,扑到俞细文身上摸他的胸章和臂章。俞细文带他们升国旗,小家伙们一个个站得笔直。不止一个孩子说:“俞叔叔,长大了我也要像你一样当解放军。”这是俞细文最幸福的时刻,他告诉孩子们:“叔叔期待着和你们一起在绿色方阵里并肩作战。”

如今,俞细文资助的小孩已经有28个考上了大学。今年,曾桃香更是以616分的优异成绩被西南交通大学录取。

俞细文有个梦想,他希望5年后,考上大学的孩子能增加到50个;再过几年,实现100个小孩考上大学的小目标。眼看着一个个孩子长成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心底里的幸福是难以言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