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88岁老兵杨占泉:用忠诚破译“风”的密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张 诚 徐汇博 王 冬 责任编辑:李佳琦
2021-10-14 15:15:27

88岁老兵杨占泉回忆红色“听风”往事——

用忠诚破译“风”的密码

■张 诚 徐汇博 王 冬

走进北京卫戍区海淀第三十七离职干部休养所离休干部杨占泉家中,第一眼就会被客厅里的那面墙吸引。墙上挂满了杨占泉的立功证书、老照片及书法作品,还有一张《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的曲谱。

“这张照片是当年我在训练班学习时的留影……这张是朱德副主席接见单位先进工作者时的合影……”老人轻抚着墙上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和证书,给我们讲起背后的故事。在他的深情讲述中,我们得以了解这位无线电侦察老兵的“听风”往事。

小小少年志存高远

1947年,在河北武安一所学校就读的杨占泉,是一名个头小小的14岁少年。他的父亲是村里的农会主席,一名老党员,大哥与三哥也入了党。那年12月,代表军委二局来学校招生的工作人员,翻看学生档案时一眼相中了这个根正苗红、看上去聪明伶俐的小伙子。当时,杨占泉不知道自己将去向何方,但是看到这位工作人员面慈目善、兄长模样,而且还是打过仗的老红军,胸怀报国志的杨占泉当即决定跟着他走。

不过,杨占泉首先得通过一场测试。他还记得测试的题目,“树上有三只鸟,打下来一只还剩几只?一个砖头砍去一个角,还剩几个角……”杨占泉忘记自己当时如何作答,但看到前来送行的父兄,他知道自己被选上了。只是那时他并不知道,因为工作需要,他将与家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失去联系,家人也不知道他参军后的去向。

杨占泉跟随工作人员一路躲避国民党飞机的轰炸,徒步来到距离平山县西柏坡不远的一个小村庄,被分在军委二局第十三训练班,开始为期大半年的专业技术训练。

特殊战场激扬斗志

虽然起初对机要情报工作并不了解,但在学习过程中,杨占泉认识到通过无线电侦察可以为指挥员决策提供信息,毛主席还曾称赞无线电侦察部门是“长征中黑夜走路的灯笼”,他觉得自己从事的是一项非常光荣的事业。尽管在训练班学习的日子紧张且单调,杨占泉也一刻没有懈怠。他和同学反复背记电码,直到烂熟于心、倒背如流。在日复一日的“嘀嘀”声中,杨占泉练就了伴随他大半生的敏锐的听力、反应力和洞察力。“我在这方面还是很有天赋的!”如今评价自己当年的学习能力,杨占泉还是难掩自豪,不论是背记电码还是抄收电报,他学得都非常快。

学习训练的日子不总是平静的。当时,平山县频繁遭到国民党飞机轰炸,他们妄图通过无差别轰炸,搜寻党中央领导人的行踪。一听到飞机轰鸣声,大家立即停止训练,迅速寻找掩体躲藏。有一次,杨占泉钻进教室旁的玉米地里。那时正值玉米抽穗,他蹲在高而茂密的玉米地里仔细听动静。“我的听觉经过训练已经非常敏锐,能感觉到一架飞机正低空低速盘旋,离我非常近。”杨占泉不禁抬头看了一眼,竟然从玉米叶的缝隙中清楚看到敌军飞行员的面孔。

“那张丑恶的脸我终生难忘!”后来,杨占泉得知国民党飞机前往附近镇子空投炸弹,炸毁房屋100多间,炸死炸伤无辜群众30余人。一次次类似的惨剧让他暗下决心,要更加努力地学习训练,争取早日投入革命工作,为解放全中国作贡献。

从训练班毕业后,杨占泉被分配到军委二局某处工作。没过多久,因为在一项特殊任务中截获多份内容准确无误的情报,杨占泉受到书面嘉奖。

不出国门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杨占泉和战友虽然没有走出国门,但通过无线电侦察工作密切配合前方战场,在“无形”战线与敌人斗智斗勇。

如今回想起来,对那时简陋的工作条件、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杨占泉记忆犹新。当时配备的电台设备比较落后,而且由于技术人员少,杨占泉只能和战友24小时轮流值班。前方交战正酣,时间就是生命,他们除了吃饭、睡觉都坐在设备前,仿佛铆在了电台边。

虽然敌人的电台每周都会变换频率、呼号和波长,但杨占泉通过分析对方发报员发报特点,判断电报声调和报头报尾,总是能以极大的耐心适时重新发现敌台。

“无线电侦察工作的确很辛苦,但能够经常听到我军节节胜利的消息,我们就有使不完的劲儿。”杨占泉和战友那时真切感到,志愿军官兵面对强敌如此英勇无畏,抗美援朝一定会取得胜利。怀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在接下来的工作中,他们更是干劲十足。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杨占泉第一次回家探望父母,向家人报平安。因为6年间一直没有杨占泉的消息,他的家人四处寻找,甚至曾登报寻人。得知杨占泉从事的工作后,他的父母都以儿子为傲。

那一年,由于工作成绩突出,杨占泉加入了共产党,他与两位入党介绍人的合照至今还挂在客厅的墙上,作为光荣入党的见证。后来,杨占泉继续在隐蔽战线奋斗了30多年,多次被评为五好工作者和先进工作者,荣立个人三等功。

闲暇时,只要是有关“听风者”的影视作品,杨占泉都很关注,边看边重温自己的“听风”岁月。“虽然我是懵懵懂懂地与电台结缘,但从不后悔自己的人生选择。我非常有幸当年能成为一名红色‘听风者’,一生做党的忠诚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