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红山河,那浓浓的饺子香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责任编辑:刘秋丽
2022-02-09 08:24:51

红山河,那浓浓的饺子香

■解放军报记者 徐 娜 特约记者 张 强 通讯员 蒲杰鸿 王博峰

上士张金海(左前)和李正渊(正中)带着战友们喜挂灯笼。任慧文摄

电话里传来了一阵软糯糯的声音:“爸、爸、爸……”那个第一次被叫“爸”的人瞬间红了眼眶

除夕这天,早上8点,红山河机务站外一片白雪茫茫,寒风夹杂着雪粒将值班机房内的窗户吹得砰砰直响。此时,祖国内地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忙活着贴春联、挂灯笼、准备年夜饭……而红山河的天还没有亮。

望着黑漆漆的窗外,李正渊不禁感慨:“日子过得可真快啊。” 从19岁穿上军装,他在红山河一干就是11年。今年,他和列兵李文浩在这里迎来了又一个新年。

每年春节前夕,都是红山河机务站最忙的时候,来往通信数量多、密度大,他们的保障任务十分繁重。由于机务站人员紧张,李正渊有时一天24小时都待在机房值班。工作忙了难免不修边幅,一个冬天过去了,他成了机务站最“邋遢”的兵。

天空渐渐泛起了鱼肚白,院子里也热闹起来。看着整装待发准备外出巡线的战友,李文浩说:“班长,等他们回来咱们就能贴春联、包饺子了,早就听说你包的饺子好吃,今天可得好好尝尝。”

要论包饺子,李正渊可是连队数一数二的好手。这几天也只有在准备年夜饭的时候,他才有片刻时光可以从机房出来。

简单收拾了一下,李正渊小跑着奔向食堂。调馅、擀皮、捏饺子……不一会儿,一个个皮薄馅大的饺子就整齐地码放在案板上了。

在红山河,包饺子看的是技术,煮饺子凭的可是经验。“在高原上煮饺子,要用高压锅,火候的掌握十分关键,煮的时间短饺子馅夹生,煮的时间长就成了一锅面片汤。”李正渊说。

说着,李正渊捏起饺子,一个一个送入锅中,他看了眼表,默默估算了下时间。火苗在不停地跳动,李正渊有些出神,心里琢磨着:“估计闺女这会儿正坐在桌边看她妈包饺子呢。”

入伍11年,李正渊只在去年春节回过家。今年,初为人父,他的人生有了一个崭新的角色。

前一阵突降大雪,红山河机务站内的太阳能电池供电不足。为了保障通信设备的正常使用,机务站关掉了生活电源。

那一天,李正渊刚刚6个月大的女儿第一次学会了叫爸爸。妻子高兴地给他打来视频电话,始终无人回应。反复尝试后,妻子又打给连队的固定电话,这才联系上了李正渊。

此刻,电话里传来了一阵软糯糯的声音:“爸、爸、爸……”那个第一次被叫“爸”的人瞬间红了眼眶:“孩子刚会说话,就一直叫爸爸,听着心里可暖了。”

女儿的第一声爸爸,通过电话线从千里之外传到了红山河机务站。“我错过了女儿成长的很多时光,第一次听见她叫爸爸的时候,浑身好像充满了力量。”李正渊说。

女儿叫第一声爸爸的时候,李正渊正坚守在岗位上,不能与女儿视频。“这种错过,我们早已习惯。这就是我们通信兵的日常生活。” 李正渊说。

饺子熟了。热腾腾的饺子刚一出锅,香味就四散开来,战友们争先恐后地品尝着第一锅饺子。“班长,这饺子真不错。”“和我在家吃的味一样。”“班长,你这手艺是谁教的?”李正渊也尝了一个,“我妈妈教的。唔……以前妈妈包的饺子,就是这个味道。”

快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马上就要到零点了,李正渊起身向机房走去,这是他上哨的时间。除夕,对于他来说只是工作岗位上平凡的一天。然而,平凡的一天,却有不平凡的坚守。

出门前再回首,看着电视上举国同庆新春佳节的热闹景象,李正渊笑了。

这是他用青春守护的美好。

在红山河,永远都交织着两种情绪——“痛并快乐着”,关键是看哪种情绪占上风

锅里煮着饺子,人还在路上……

除夕下午,张金海和战友巡线结束回到红山河机务站时,正赶上指导员李金东招呼大家布置连队。

以前在家过新年,张金海就热衷于氛围布置。一张张福字,一个个灯笼,他觉得这是过年的味道,也是团圆的象征。如今,每个不能回家的春节,他都在这些喜庆的装饰上寻找、重温昔日一家人团聚的时光。

张金海是红山河机务站光缆专业的骨干,机务站700多公里的管控线路他走了一遍又一遍。巡线路上,时间过得很慢。遇到暴雪、山洪、塌方时,等待的时间,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有时候,他又觉得时间过得很快。这一眨眼,他已经迈进了入伍的第12个年头。

饺子在锅里翻滚,心里也像开了锅。12年的高原军旅,有很多事情张金海都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回忆起来,就像那融合了许多味道的饺子馅,百味杂陈。

去年4月,空喀哨所到河尾滩边防连的通信线路中断。上午10点,张金海和战友乘车前往故障地点抢修。在经过海拔5600米的红旗达坂时,抢修车辆陷入雪坑,张金海和战友代锋、龚栋友下车铲雪开路。

当时,车外的温度将近零下30摄氏度,又厚又硬的积雪让这些经验丰富的老兵有些力不从心。仅仅一公里的积雪路,他们足足铲了三个多小时。

“这条通信线路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赶到故障地点,完成抢修任务。”张金海说,当时他们三人一刻也不敢停,一锹接着一锹地把积雪清理到道路两边。

当车开出积雪路段时,张金海和战友累得一直干呕。此时,他们的眉毛已经沾满了白霜,双手也被冻得颤抖不止。

好不容易找到准确故障点,他们对光缆进行开剥,再对光纤进行熔接。完成这一切后,天已经黑了。

“报告,空喀到河尾滩方向的通信线路抢修完毕。”在向值班室报告后,抢修小分队马上驱车返回。

第二天凌晨3点,他们穿越风雪终于回到了机务站。

零下30摄氏度,17个小时,350公里路,这是张金海工作的常态。

今年,张金海的两个孩子在电话里说想来跟他一起过年。“还是过几年,等他们长大点再说。高原环境艰苦,他们太小,来了肯定吃不消。”他说。

刚上高原时,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张金海也曾抱怨过。但在漫长的岁月中,“坚持就是胜利!”是他挂在嘴上最多的一句话。

此刻,张金海正看着朋友圈封面上一家四口的生活合照,照片中他一手抱着女儿,一手搂着儿子。

忽然,机务站外升腾起璀璨的烟花,放下手机,张金海赶忙走出屋去。这是红山河除夕夜最热闹的时刻。

上等兵王文聪也在院子里看着烟花,入伍后的第二个春节,他没有想象中那么想家,在机务站的日子让他觉得平凡的坚守有了更多的意义。

王文聪的家在繁华热闹的都市广州,从家步行20分钟就能看到美丽迷人的珠江,开车20分钟就能看到令人心旷神怡的大海。来到红山河,同样20分钟,他仅仅能到达距离机务站400米的松木希错湖。

相同的时间,不同的距离,不同的风景。

松木希错湖四季冰封,王文聪几乎没有见过湖水融化的时候。曾经,每每透过机房的窗户看到封冻的湖水,他的心头都会涌起一丝失落。但随着业务能力逐渐提升,与战友一同保障祖国通信大动脉的日子,每坚守一天都让他有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对王文聪来说,在机房奋斗到凌晨的夜晚,过去是“痛”,现在更多的则是“快乐”。“在红山河,永远都交织着两种情绪——‘痛并快乐着’,关键是看哪种情绪占上风。”凌晨4点那一杯最浓、最苦的茶,陪着他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漫漫长夜。

吃过红山河的饺子,新的一年就到了。在给家人的问候电话中,王文聪很坚定地说:“爸妈,我在部队挺好的。”

站在比“东方明珠”还高4800多米的地方,评论垒起了“高楼”,点赞汇成了“火炬”

今年,是毕志刚在红山河机务站度过的第一个春节。除夕晚上,班长李正渊包的饺子,他一连吃了好几碗。他说:“像家里的味道。”

去年8月,毕志刚第一次来到红山河机务站。初上高原,他的反应很强烈:“头疼、耳鸣、睡不着……那几天非常难受。”

毕志刚的老家在山东菏泽,一个海拔只有54米的城市。来到红山河,5000多米的海拔高度差,考验着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适应环境、熟悉业务、融入集体,毕志刚日子开始过得忙碌而又充实。在闲暇时,他还是会想起家人。

去年11月10日是毕志刚20岁的生日,也是他到部队后的第一个生日。那天,他跟李正渊在机房处理业务,一直忙到了第二天凌晨。

下班后,李正渊将毕志刚拽进了食堂。刚进门,一个带着“笑脸”的蛋糕就出现在毕志刚眼前。“每天忙工作,我都忘了自己的生日,没想到班长还记得。”看到蛋糕的那一刻,他高兴极了。

“以前的生日,爸爸都会早早做好饭菜,妈妈会提前订好蛋糕,一家人在一起热热闹闹的。”毕志刚说,没想到在部队过生日,还能吃上蛋糕。

在红山河吃蛋糕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这里方圆100公里都是“无人区”,往返最近的镇都要将近6个小时。为了保证蛋糕能在毕志刚生日那天准时到达,李正渊提前一周就托人从700多公里外的叶城订好了。

蛋糕在路上“走”了两天,经历了沿途的低温冷冻,到了机务站又在房间回温,味道有些变了。但毕志刚仍然觉得这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

李文浩的除夕是和班长李正渊在值班机房度过的。到机务站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

那天,李文浩的师傅陈家宝到边防连调试通信装备,值班机房只剩下他一人。中午,上级来电要求紧急调度线路。从来没有独立完成过调通任务的李文浩,接到电话后一下子有些紧张。

“我可以吗?”李文浩在心里问自己。身边没有师傅,也没有战友,来不及多想,他赶紧回忆此前这类任务的具体操作方法,“首先要核对口令……”15分钟过去了,他独立圆满完成了此次调通任务。也正是从那时起,他明白了成长的含义,就是承担起自己该扛起的那份责任。

上等兵吴怀彬从上海入伍,见惯了都市的繁华,第一次来到高原,看到连绵不绝、荒无人烟的雪山,情绪一落千丈。他想念都市的热闹繁华,想念街道两旁的烟火气,想念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光。

转变,发生在第一次巡线后。那天,吴怀彬跟着班长登上界山达坂,看见海拔5347米的指示牌。巡线结束,他把这一高度发到了朋友圈。“有图有真相,快看,这儿比东方明珠电视塔整整高出了4800多米。”一位同学的“发现”让吴怀彬“火”了,朋友圈里的评论垒起了“高楼”,点赞汇成了“火炬”。一种强烈的自豪感在吴怀彬的心中油然而生。

坚守在全军海拔最高的机务站,身上的责任要重很多,这群年轻的官兵在飞速地成长。

十八九岁的少年,因为穿上了军装,他们的青春就注定具有别样的气质。也正是因为这一身军装,他们身上多了一份责任担当。在高原、在海岛、在都市,只要是祖国需要的地方,都有他们坚守的身影。在凌晨、在深夜、在春节、在假日,只要是祖国需要的时刻,都有他们默默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