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时机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林明雄、高媛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1-08-08 06:32:59

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时机

■林明雄 高媛

三伏天,酷暑与湿热相伴,却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的特色疗法,是指在夏季气温高时温补阳气,驱散体内阴寒之气,从而预防冬季易发的慢性疾病或减轻其症状。

冬病夏治疗法主要适用于以下几类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慢性腹泻等虚寒性消化类疾病;女性痛经或产后头痛等寒症妇产科疾病;风湿类疾病引起的颈、肩、腰、腿痛;平时四肢寒凉、怕冷和免疫力低下等亚健康状态。

冬病夏治常用的方法有三伏贴、艾灸、刮痧、拔火罐、足浴等。不同人群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相应的方法进行调理。

三伏贴。三伏贴是一种中药制剂,将其贴敷于特定穴位,可使药物经皮肤由表入里,到达经络和脏腑。临床常用的穴位有肺俞、定喘、膏肓、大椎、中府、膻中等。如果患有慢性气管炎、哮喘、慢性鼻炎等冬季常见的慢性疾病,可在夏季入伏后,按照三伏贴的图示说明进行贴敷。三伏贴适用于2岁以上儿童及成人。2岁以下儿童皮肤过于娇嫩,可能无法耐受药物的刺激,一般不建议使用。

艾灸。艾灸可驱散体内寒气、温经通脉、调和气血,有助于缓解寒性病症。艾灸足三里、神阙、中脘等穴位,可预防和治疗慢性腹痛、胃痛和慢性腹泻;艾灸子宫穴、关元、三阴交等穴位,可缓解痛经。

刮痧。刮痧是用刮痧板蘸刮痧油向一个方向刮动,能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出现青紫色出血点,从而改善局部微循环。如果战友们受凉后出现畏寒、头痛、肢体困倦、关节酸痛等不适,可进行刮痧调理。需要注意的是,刮痧后尽量避风保暖,当天不宜洗澡。

拔火罐。拔火罐的原理与刮痧相似,也是通过刺激经络穴位,使局部皮肤发红充血,从而起到疏通经络、祛除寒气的作用。

足浴。足浴适用于畏寒、四肢不温、腰膝冷痛等虚寒性病症。临床常选用艾叶、红花、干姜、桂枝、川椒、鸡血藤、伸筋草、透骨草等药物,通过水煎泡脚,达到温经通络、舒筋活血、祛风散寒的目的。

除上述方法外,战友们在夏季还可从用药、饮食、起居等方面进行综合调养。一是慎食、慎用辛燥之品,如羊肉、狗肉、新鲜龙眼、荔枝等食物和附子、干姜、肉桂、小茴香等中药。二是忌大量服用寒凉之品,如冷饮、冰激凌等。如果大量进食寒凉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导致冬病复发或加重。三是少食肥甘厚腻之品,如红烧肉、烧烤等。夏季暑湿,若过量食用肥甘厚腻的食物,易出现头身困重、肛门灼热等不适。四是忌过度运动,以免出汗过多,导致头晕、心慌、乏力等。五是安排好睡眠时间。建议官兵晚上11时左右入睡,适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尽量避免长时间熬夜。六是保持心情舒畅,尽量避免烦躁、动怒、情绪抑郁。

(作者单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

(《解放军报》2021年8月8日第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