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西藏军区某炮兵旅火炮技师王艳峰:把“士官”当“事业”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马三成 责任编辑:张硕
2022-01-10 07:03:34

火炮之恋

■马三成

2021年2月3日,西藏军区某炮兵旅火炮技师、高级士官王艳峰,应邀回河南老家参加“感动周口十大人物”颁奖活动,并休假过年。他前脚刚走,新火炮就闹起了“脾气”。

“王艳峰,新火炮训练时出现故障,你看怎么办?”二营营长王雷打来电话。王艳峰是一营的火炮技师,二营营长求助,他没有二话。虽然已是深夜,王艳峰睡意全无,画草图、看结构、找故障,比比划划,直到天亮。

参加完颁奖活动,王艳峰买了返程机票。老母亲问,能不能过了年再回去?王艳峰说,不行,部队有任务!父母一起来周口参加颁奖晚会,一家人也算团聚了。他决定返回部队,家人能理解。

2021年2月5日,王艳峰飞回部队。来到训练场,找到了故障点,等修好火炮时,营里的除夕会餐已经开始了。

一营教导员仇永恒说:“大家都看到了,王艳峰抢修火炮修到了大年三十。他提前回来了,火炮也能回到车炮场过年了。这就是管装爱装的王艳峰!”

因为管装爱装表现突出,王艳峰1次荣立二等功、3次荣立三等功,2020年12月被西藏军区评为第二届“固边稳藏十大标兵”,2021年12月晋升二级军士长。

1982年1月,王艳峰出生在河南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姊妹5个,他是老大,高中入党,考上大学,因家穷弃学从军。来到西藏,与火炮结缘,2006年成为火炮技师。

伴随火炮参加训练,年年实弹射击,次次一线保障,王艳峰与火炮情同手足,老火炮的各种顽疾他手到病除。

2007年8月,在高海拔野外驻训地的演习中,一门火炮出现“卡弹”故障。当时火炮还有膛温,如果再击发,可能出现炸膛、误击误炸等事故。王艳峰建议,疏散人员车辆,人工退弹。

第一次退弹,王艳峰如履薄冰。降低炮身,把退弹器从炮口放进炮膛,用炮锤试探着一锤一锤向后打。记不清敲打了多少下,大约三四十分钟,才把留膛弹退了出去。

面对表扬,王艳峰却高兴不起来。排障用时太长,排障方法也不科学。分析炮弹留膛原因,他发现原来是炮手装填弹药时,不慎将除锈剂带到药筒外壁,以致药筒装填不到位。由此,他深深感到,火炮技师对战斗胜负至关重要。之后,王艳峰提出了火炮实弹射击“几不准”。

2017年7月,老火炮进行雨夜射击。突然,炮长夏陈报告:“二连二炮发生故障,不能正常击发,弹还在炮膛里。”

“火炮技师王艳峰排障。”一营副营长赵俊杰指示。

王艳峰观察现场后建议:二炮暂停射击,人员后撤,火炮不退弹、不退出战斗,现场排除故障。

“有没有把握?”旅参谋长常新春坐车赶过来。“让我试试!”王艳峰冷静作答。

“人员、车辆后撤200米!”参谋长下达命令。同时,五六台车的驾驶员一齐把车头对准他,用大灯照明。

王艳峰用嘴咬着手电筒,双手拿着检修工具,排查“卡弹”故障。他将闩体关闩到位,复拨了一次,听到击针向前撞击的声音,但火炮没有反应。

王艳峰逐项排查分析,判断可能是击发杆活动部位的黄油里进了细沙杂质,导致击发杆活动到不了位,击针一直处在保险位置,造成不击发。

故障原理分析清楚后,王艳峰把火炮重新装定诸元,并向参谋长报告:“故障排除,留膛炮弹可否击发?”

“自由放!”参谋长说。当时,全营几百人心都揪着,远远看着王艳峰的一举一动。

王艳峰戴好钢盔,拿着起子,拆掉击发板,用起子对正击发杆,然后用维修铁锤砸向起子,使击针触发药筒底火。“轰”的一声,留膛弹出膛了。

“安全!”王艳峰用对讲机向参谋长报告。

全营官兵跑过来,抱住王艳峰激动地又跳又喊。王艳峰第一次流泪了。

2017年底,四级军士长王艳峰服役期满,面临走留。他依令回到老家等待消息。如果晋升了,就返回部队;如果晋升不了,就脱下军装。那段时间最为煎熬。

2018年2月13日,王艳峰晋升三级军士长的命令下了。他第二次流泪了,热血在心中沸腾,他决心要与这支改革重塑的部队一起展翅高飞,成为新时代高素质复合型的高级士官!

某新型火炮参加了国庆70周年阅兵,现已列装部队。但在列装前的试验阶段,新型火炮与王艳峰之间,还有一段难忘的磨合期。

2019年4月,一门新型火炮的轮胎出现悬空,不能均匀承载负荷。经排查,是汽油弹簧进了液压油液,导致悬架和车轮一体上下动作。

排障时受野外场地限制,王艳峰利用高原上雨水冲刷的水沟,带着工具下到水沟进行作业。由于弹簧进液量较大,加上水沟空间限制,火炮液压油喷出时,喷了王艳峰一脸一身。

走出水沟的王艳峰,已经成了一个“油人”。当他把新火炮开回训练场时,战友们都笑了,调侃说:“王技师的这身伪装,连卫星都发现不了。”

在西藏,新型火炮跟人一样,免不了出现“高原反应”。2019年6月,王艳峰陪伴新型火炮机动数千公里,进行高海拔射击试验。

二连三炮炮长宋茂真进行自动操炮训练时,火炮的身管在高低射界运动中出现“死机”故障。

冒着雨雪,排查了几天,多次集体会诊,把全炮分解了,模块更换完了,才发现竟是一小段线路上像绿豆粒大小的2个电阻被烧坏了。原来是瞄准手操纵台密封不好,高原温差大产生水汽所致。

两个电阻很小,小得要用镊子夹。技术人员没有带配件,加上这里是无人区,配件的邮寄、购买、更换都不现实。参试专家组无奈地宣布:这门新型火炮不参加射击试验!

王艳峰回到帐篷,总觉得太遗憾。火炮列装前进行高原试验就这一次,何况这几门火炮是他带队经过10多天铁路输送,又用平板车运了几天,翻越多座高海拔达坂,才运上来的。

关键是,少一门新型火炮进行试验射击,打出来的数据肯定不准确,对未来精确作战也会产生影响。

能不能找一个替代品呢?王艳峰东翻西找,灯泡和插线板没有集成电路,都不行。他急得在帐篷里转圈圈,当目光落在电动剃须刀上,他顿时眼前一亮。

王艳峰急忙拆开电动剃须刀,看到电路板后喜出望外,再用万用表一测,上边10多个电阻,最大的100欧,最小的10欧。他用电烙铁把电路板上2个100欧的电阻的针脚熔化,用镊子小心翼翼取下来,电话报告参试专家,想把这2个电阻换在火炮上。

试验场的火炮设计副总工程师一听,激动地说:“很好!”王艳峰和2名厂家技术人员,用了半个小时,将2个电阻焊接到新型火炮上。怀着忐忑的心情,王艳峰启动火炮,检验随动调炮功能,结果调炮正常。这门火炮起死回生了!

第二天,这门火炮先后射击三次,打了100多发炮弹,都是正常状态,较好地完成了这次高原试验任务。

事后总结时,新型火炮的副总工程师感慨地说:“火炮技师王艳峰了不起,应该立功!如果每个人都把装备当生命来看,咱们的装备事业就不得了!”

试验任务完成后,上级召开了新型火炮试验问题及整修升级方案评审会,王艳峰作为唯一士官,进入13人专家名单。他提出火炮存在火力、火控、液压、底盘、电气等方面的168个问题,需要30多个厂家改进。

2019年11月,在北京召开的新型火炮问题“归零会”上,作为专家组成员的王艳峰,再次发言提出整改意见,赢得多方尊重。

王艳峰妻子韩卫卫是他中学同学,现在在郑州市一个中学当英语老师、教研组长。她曾笑着说,王艳峰感情专一,对火炮和对家庭一样忠贞不贰。

2019年6月,王艳峰带着几名战士,到外地一个货运站接收新型火炮。因为要在那里等待几天,且货运站距离老家比较近,正好又是暑期,他就让家属带上两个小孩前来相聚。

货运站环境脏乱差,夏天蚊虫多。王艳峰带着几个战士睡在露天的站台上,没有蚊帐,胳膊腿被咬得到处是包,吃饭是黄瓜、西红柿就方便面。

因为忙于联系起运手续和火炮安检手续,王艳峰没有去接家属和小孩,只发了个手机定位,他们娘仨打的从高铁站赶过来。

韩卫卫来到站台,非常惊讶:“你们就住在这儿?”

王艳峰笑了笑,用手机叫了外卖,一家人在货运站吃了一顿团圆饭。

短短相聚3天,家属、小孩住在附近宾馆,王艳峰住在站台上,守着火炮,也没有带家属和小孩去景点游玩。

战士们说:“王技师对嫂子苛刻了些,一年多没见面,来了也不去宾馆团聚一下。”

王艳峰嘿嘿一笑说:“老婆和火炮都重要。组织让我带队接收新火炮,运输管理不能有半点闪失,我不敢离开火炮。”

王艳峰对待火炮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有加。不管火炮在哪里,他每天都要去转几圈,哪怕自己辛苦一点,也绝不让火炮有个“头痛脑热”。他常说:“只有在日常管理和训练中多关心火炮,当战争真的来临那天,才能对火炮有底气。”

2020年6月26日凌晨一点多钟,在海拔4500多米的外训地,王艳峰被风雨声惊醒。他急忙翻身下床,拿起手电筒和雨衣就冲进了雨夜。

到了炮场,王艳峰发现低处的两门火炮有被洪水浸泡冲刷的危险。他迅速上车,发动车辆,将火炮转移调整到高处安全地域。然后,逐一将每门火炮炮衣进行捆绑加固。不久,一阵电闪雷鸣,更大的山洪滚滚而下,而火炮安然无恙。

新火炮配发部队以后,王艳峰不忘技术革新。他对老火炮传统炮弹装填方法进行创新,摸索出“湿水装填法”,使火炮快速反应能力明显增强。新火炮列装后,他革新了“行程开关信号采集器”等10多个新型火炮保障难题,获得火炮设计专家的认可肯定。

前不久,旅里请王艳峰给新兵作事迹报告,他发言的题目是《把“士官”当“事业”干》。许多领导听后感慨地说,王艳峰给每一个人上了一课。

王艳峰被西藏军区评为第二届“固边稳藏十大标兵”,旅里邀请家属来部队给王艳峰颁奖。舞台上,妻子韩卫卫给王艳峰披上红色的绶带,儿子给他挂上金灿灿的奖章,王艳峰深情地对妻子说:“老婆,你辛苦了!获奖的应该是你!”闻听此言,韩卫卫百感交集,眼里涌出了晶莹的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