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思想战线丨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李晓阳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11-04 07:48:03

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李晓阳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书信选集》(以下简称《选集》)第一卷中收录的多封书信,从不同方面体现了习主席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邃思考,深刻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如何建设这个世界”等关乎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充分彰显了中国将自身发展与世界发展相统一的世界胸怀和大国担当。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历史演进规律,深刻洞察时代发展大势,集中反映人类共同美好愿景,高瞻远瞩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展现了高超的政治智慧、积极的历史主动、勇毅的时代担当。

把握人类发展大势的深刻洞见。从人类历史来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断推动世界各国融通交流,日益成为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尽管当前经济全球化遇到一些挫折,但综合研判世界发展大势,开放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互利共赢依然是人心所向。习主席在《选集》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各国利益高度融合”“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各国相互依存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各国利益日益交融、命运更加休戚与共是大势所趋,不断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期待”。这些重要论述表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刻洞悉时代潮流和把握人类前进方向,有力回应了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不懈追求和美好期待,鲜明彰显出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世界视野和崇高追求。

探究世界发展变局的科学回答。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人类社会面临的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有增无减,实现普遍安全、促进共同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习主席在《选集》中强调,“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加速推进”“国际社会面临着日益凸显的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坚持倡导要“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促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我们党对“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这些时代之问所作出的科学回答,为这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正能量,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宏伟蓝图。

推动共同发展进步的责任担当。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党不仅是大力倡导者,更是积极奉行者和有力践行者。《致首届丝绸之路沿线民间组织合作网络论坛的贺信》中对“一带一路”民间组织合作的嘱托,《致中国河北省—美国艾奥瓦州结好三十周年纪念活动的贺信》中对地方交流合作的重视,《致中俄执政党对话机制第九次会议的贺信》中对新型政党关系的呼吁,《致第二届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的贺信》中对开展民间外交的倡导……从深化教育、科技等领域国际合作,到密切青年、企业家等民间群体交流;从加强政党、民间组织等友好往来,到推动法律、标准等交流合作,《选集》第一卷收录的多封书信,生动展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由科学理念到战略规划再到丰富实践的历程,彰显出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国际情怀和责任担当,表明了推动世界走向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追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饱含深邃的理论思考,蕴含丰富的价值意蕴,为解决人类社会发展问题和引领人类文明进步方向贡献了富有东方智慧的中国方案、中国主张。

秉承互利共赢的发展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是为了少数国家的发展和强大,而是追求世界各国共同繁荣。习主席在《选集》中多次强调“合作共赢是大势所趋”,即使在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大背景下,中国依旧将“坚定不移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主张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贡献。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始终把自身发展置于世界发展的坐标系中,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他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努力构建开放包容、共享发展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倡导权责共担的治理观。历史充分证明,政治上平等相待、互商互谅,是各国和睦交往、消弭战乱纷争的基本前提。各国或许在国家体量上大小各异,在综合实力上强弱悬殊,在发展阶段上先后有别,但各国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都是完善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理应共同掌握世界的前途命运。习主席在倡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时,强调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促进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这些重要论述,深刻揭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平等相待、相互尊重,促进对话协商、求同存异,为妥善解决国际争端和地区冲突,引导国际关系朝着公平正义、健康持续的方向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

追求包容互鉴的交往观。文明是人类社会的思想血脉和精神根脉,文明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习主席在《致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的贺信》中强调:“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在《致二〇二一“一带一路”·长城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的贺信》中指出:“中国秉持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愿同各国一道,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和而不同,倡导美美与共,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在行动。在新的征程上不断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必须为消除分歧战乱、维护和谐稳定而持续奋斗,为摆脱贫困落后、促进繁荣发展而不懈努力,为加强科技创新、推动团结合作而贡献力量。

不断促进世界和平安宁。人类命运共同体与基于集团政治、小圈子利益的狭隘共同体有着本质不同,为化解国际和地区冲突提供了一种超越“均势”和“霸权”旧秩序的策略范式,为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构筑起强大支柱。习主席在《选集》中深刻指出,“和平始终是人类社会的普遍期待和殷切向往”,不断重申“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倡导“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不断发展新型安全伙伴关系”。我们要更加注重在制定国际规则和承担国际责任方面发挥大国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不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辟道路、创造条件。

不断推动世界共同发展。作为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发展始终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谋求世界各国发展最大公约数,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增添发展新动力。习主席强调,“中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贡献者,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继续为开放型世界经济发展增添动力”。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贫困问题、气候变化、网络安全等全球性挑战,习主席在《致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特别会议的贺信》《致人类减贫经验国际论坛的贺信》《致世界环境司法大会的贺信》《致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贺信》等书信中,分别将卫生健康、减贫、生态环境、网络空间等纳入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范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推动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应对,不断提升发展的整体性与可持续性,努力走出一条公平、开放、全面、创新的发展之路,实现各国共同发展。

不断加强科技创新与合作。中国始终是国际合作的倡导者和多边主义的支持者。进入21世纪,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给人类社会发展带来深刻变化,为解决和应对全球性发展难题和挑战提供了新路径。习主席在《致博鳌亚洲论坛国际科技与创新论坛首届大会的贺信》中指出:“科技是人类克服重大挑战、促进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愿同各国一道促进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创新交流。在《致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重大工程安装启动仪式的贺信》中强调:“科学无国界,创新无止境。国际科技合作对于应对人类面临的全球性挑战具有重要意义。”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中国愿意继续同世界各方加强科研交流合作,合力突破重大关键科学和技术,推进全球科技创新,为增进各国人民福祉、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不断作出新贡献。

(作者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