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第6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军医李飞:把爱播撒在东非高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孙兴维 文玉洁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3-18 11:18:43

把爱播撒在东非高原

——记我第6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军医专家组组长李飞

■解放军报记者 孙兴维 通讯员 文玉洁

视频制作:文玉洁,视频编辑:杨 帅

“没有你,我可能活不到今天!感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去年底,一位40多岁的患者康复后,来到我第6批援助埃塞俄比亚军医专家组所在医院,拉着组长李飞的手,一个劲地表示感谢。

送到医院时,这名患者伤势严重——他的下颌飞进了一块约两厘米大小的金属片,嵌于颅底颈静脉球的位置。正在吃饭的李飞得知后,撂下碗筷,立即带领专家组火速赶往医院参与抢救。

看到患者的伤势,李飞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颅内已经形成血肿,若不能及时取出金属片,一旦发生感染,就会危及生命。李飞当机立断,立即启动多学科协作机制,联合神经外科、五官科、颌面外科、放射科等医生,讨论手术方案。

为防止取出时颈内动脉受损造成大出血,需要预先在患者颈内动脉内放置球囊,但这需要在专用手术室进行。埃塞俄比亚的医疗条件相对落后,不仅没有这种手术室,甚至连CT血管成像都做不了。

李飞(右一)与当地医护人员交流讨论。援埃塞军医专家组提供

怎么办?李飞只得将CT图像导入电脑,利用成像软件,根据颅骨孔的位置,一层一层画出颈内动脉,并重建血管和金属片的相对位置。

“金属片与血管间有约两毫米的距离,可以手术!”经过李飞与颌面外科、五官科等医生的合作,最终金属片被顺利取出。“这场手术让我们大开眼界,学到不少经验!”当地医护人员目睹了中国军医的精湛医术,纷纷竖起大拇指。

生命至上。在场地有限、资源有限、技术支撑有限的情况下,我军医专家组常常需要克服外界难以想象的困难。“在考虑周全的基础上,尽力把事情做好。”在李飞的倡议与带领下,军医专家组在驻地设立起临时门诊。

去年3月,埃塞俄比亚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之后疫情形势逐渐加剧。李飞带领军医专家组积极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将中国抗击疫情的经验及时相授。

疫情发生初期,当地民众的自我保护意识淡薄,很少有人戴口罩,这给防疫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为此,李飞与当地卫生部门一起制作防疫知识宣传单,不仅在医院张贴,给患者分发、讲解,还每周给医护、行政及后勤人员安排三次讲座,全方位传授相关防疫知识,使医院的整体防护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在专家组所在医院,由于有的同行缺乏实践经验,李飞不厌其烦地指导穿戴防护装备。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医护人员自我防护能力大大提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负责重症新冠肺炎患者抢救治疗的5个多月时间里,李飞帮带的一位当地医护人员共收治患者60余人,在治愈患者的同时实现了零感染。李飞说:“我们培养的这个‘徒弟’也得到了院方领导的认可,去年9月被派去邻国苏丹帮助救治新冠肺炎患者。”

地处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进入雨季后,气温下降、湿度增加,当地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明显的社区传播特征。在李飞的强烈建议下,专家组帮助援助医院迅速建立隔离中心,培训专职医护人员,并提升新冠病毒检测能力。不久后,该中心成为埃塞俄比亚政府指定的重要隔离与治疗中心之一,隔离治疗确诊病例400余人。

“没有条件,我们就去创造条件。”李飞说,越是艰难时刻,就越要彰显中国军人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