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岩层之下的青春与热血!走近常年在洞库里工作的火箭军官兵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周晓星 罗文杰 张圣 张景瑜 责任编辑:杨红
2021-03-24 02:36:51

岩层之下

有这样一群火箭军官兵,他们常年在阴暗潮湿、烟尘弥漫、机械轰鸣的洞库里工作,没有四季之分、昼夜之别……

一次次战艰斗险,一次次破障攻坚。在他们心中,这里是净化灵魂的热土,是忠诚使命的见证。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感受那岩层之下的青春与热血。

——编 者

每一座山川都记得

【人物名片】蒋海斌,火箭军某工程旅二级军士长,荣立三等功3次。

重峦叠嶂,云雾缭绕。离开大山,随着皮卡车三拐五拐,蒋海斌很快失去了方向感。

虽然来工区已经半年,但因极少外出,蒋海斌对山外的情况并不熟悉。这次,还是兄弟单位请他去参加保障,他才坐上进城的车。

蒋海斌还记得与大山初次相遇时的情景。18岁的他坐着运兵卡车一路向西,繁华的城市渐渐向后退去,眼前是连绵起伏的大山,最后到达了一座简易营区。营区位置偏远,土坯房四处漏风。当听到老兵说“打电话要蹚过一条河,再走5公里路”时,蒋海斌的心好像掉进了冰窟窿。

真正投入工作后,繁重的任务成了压在蒋海斌身上的另一座“大山”。为了释放压力,每到休息日,他都要和战友一起爬爬山,喊上两嗓子。听着山间传来悠长的回声,他的心也慢慢平静下来。

那时的蒋海斌还没意识到,平静的大山背后,危险随时可能降临。一次,蒋海斌在一处塌方段进行测量作业,脆弱的岩层突然发生二次滑塌。尖利的碎石陡然滚落,眼疾手快的蒋海斌一把推开身边的战友,可碎石却在他左臂划开一道长长的口子。

遇到这种情况,说不担心那是假的。可当工程顺利竣工,蒋海斌第一次走在气势恢弘的“地下龙宫”,听着营长描述导弹入驻后的场景时,他由衷觉得“当工程兵真有意义,就算是牺牲了也值得!”

“扎根深山、为国铸盾,导弹工程兵像大山一样沉默,也像大山一样伟岸。”爱上大山后,蒋海斌在山里待得更久了。除了出差办事,他几乎不外出。

虽然对山外的世界不够了解,但对山里的施工蒋海斌却越来越专业。那年,由于技术干部缺编,蒋海斌成为单位首位战士技术员。为了确保施工零失误,他一份方案要修改五六次,每天都守在施工现场跟踪指导。

时光荏苒,蒋海斌在“雕刻”大山的同时,也把图纸上的“龙宫”刻进了心里。有一次,蒋海斌发现图纸上的一处设计存在误差,如果盲目按图施工,不仅达不到战标要求,还可能导致后期构筑物结构不稳定。顾不上多想,他第一时间向上级设计单位汇报。经过反复论证修改,风险最终被扼制在萌芽中。这些年,蒋海斌参加的13项工程验收合格率达到100%,其中多项被评为全军和火箭军的“样板工程”。

从一座深山转战到另一座深山,蒋海斌把对大山的爱融入一座座坚不可摧的“地下龙宫”。然而,结婚这么多年,他却是妻儿靠不上的“大山”。蒋海斌也曾动过退伍的念头,但听说工地上缺技术员,他又义无反顾地扎进深山里。“爸爸,你守护大山,我和妈妈守护你!”听到儿子用稚嫩的声音安慰自己时,这个像大山一样坚韧的男人忍不住抹了一把泪。

随着某工程的竣工移交,蒋海斌和战友们再次踏上新的征程。第一次坐飞机转场,年轻的战友兴奋异常。但一想到可能再也不会回到这里,大家又忍不住伤感起来:“班长,你说有谁能记得我们吗?”

“每一座山川都记得!”蒋海斌想了想,坚定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