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美军高度关注“星链”计划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杨歆 俞俊 责任编辑:徐占虎
2022-02-28 15:22:02

“星链”卫星整装待命。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日前表示,由于遭遇地磁暴,该公司本月3日发射的49颗“星链”卫星中有40颗于次日损毁。据悉,这是单次地磁暴对卫星造成的最大规模破坏。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声称,“星链”计划旨在组建天基互联网。实际上,美国军方早已深度介入该计划,其军事应用意图十分明显。

真实意图遭质疑

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星链”将由4.2万颗卫星组成,耗资约300亿美元,不包括后期维护和补替费用。按照卫星单价为100万美元计算,此次地磁暴令该公司损失了4000万至5000万美元。

自2015年2月“星链”计划启动至今,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已发射2091颗“星链”卫星,相当于7年完成总计划的5%。据报道,“星链”卫星的使用寿命约5至7年。也就是说,上述4.2万颗卫星每隔7年需全部更换一遍,即每年要发射6000颗。若以每次集体发射60颗计算,每年需发射100次,平均每周发射约2次。目前,该公司发射频率约为每两周1次,1年发射千余颗。以此速度,“星链”计划将是一个永无终日的“黑洞”。

目前已升空的“星链”卫星主要为北美、欧洲等国家终端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单个用户每月费用为99美元,终端接收器费用为499美元,而该接收器的成本在2500美元左右。在美国,以地面基站构建的家庭宽带网每月最低费用在80美元以上。从商业角度看,“星链”计划规模庞大,但赚取的利润并不高。而且,“星链”的设计初衷是针对偏远地区、远洋舰船、航空器等地面基站尚未覆盖的地区,而这些区域用户量仅占全球人口的3%。“星链”计划这种商业运营模式在让人费解的同时,也引发外界对美国发展这一计划真实意图的诸多猜测。

军事应用潜力巨大

事实上,“星链”的真正价值不在商业而在军事,未来或将引发新一轮“星球大战”。

美国媒体称,未来“星链”或将代替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称GPS),成为美军下一代“可靠导航定位与授时”的首选。测试结果显示,“星链”卫星的传输速率在100Mbps以上,精度在1米以内,信号强度是GPS的10倍以上,具备更强的抗干扰能力。

目前,美军使用高轨道卫星通信存在250毫秒的延迟传输,而“星链”卫星可提供25毫秒的低延迟速度,实现实时通信,并在各类武器平台交换数据。事实上,美军提出的“多域作战”“马赛克战”“作战云”等新型作战概念,都是以“星链”提供的分布式极速数据通信为技术支撑,以达成“从传感器到武器”的内聚式联合作战效应。

美军现有各类侦察卫星存在过顶次数有限、分辨率不高、造价昂贵等缺点。而“星链”卫星具有成本低、数量多、覆盖面广、重访周期短、识别率高等特点。在“星链”卫星上搭载各类军用载荷,可对地面目标进行全方位、全天候侦察监视,也可遂行防空反导、拦截高超音速武器等任务。

据报道,每颗“星链”卫星都配备氪离子推进器,具备机动可变轨功能。若搭载传感器、机械臂、弹头、激光、微波等装备,可对他国卫星、空间站实施侦察监视、软杀伤、硬摧毁等作战行动。

各军种相继参与

一直以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与美国政府和军方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早在2005年,时任美国宇航局局长麦克·格里芬就与马斯克相识,在格里芬推动下,美国宇航局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不断加强合作。2018年,升任美国防部副部长的格里芬推动组建太空发展局,并明确该机构的主要职责,即加速以商业低轨卫星为重点的太空军事能力建设。2020年10月,美国太空发展局授予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1.5亿美元合同,用于开发军用版“星链”卫星。首批军用“星链”卫星将于今年9月发射。目前,该公司军用“星链”项目由美空军前太平洋空军司令部司令特伦斯·奥肖内西监管。

美国空军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也有着深度合作。2019年3月,美空军授予该公司2800万美元合同,对“星链”开展军事服务演示验证。在同年11月的低轨技术验证试验中,“星链”为美空军C-12运输机提供高达610Mbps带宽的网络服务。2020年9月,在美空军实弹演习中,“星链”为美空军“高级战斗管理系统”提供服务,并与AC-130“空中炮艇”、KC-135空中加油机等多种空基和陆基平台进行联通。

美国陆军也在开发“星链”的军事价值。2020年5月,美陆军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签署了为期3年的合作研发协议,以测试“星链”为陆军通信网络提供服务的可行性。在“项目融合-2021”实弹演习中,美陆军利用“星链”卫星搭载的传感器探测目标,并将数据传输至“泰坦”地面站进行智能决策,自主选择打击武器并摧毁目标,将完整杀伤链时间缩短至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