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堂感人至深的国防公开课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李涛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09-23 18:52:28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面临的安全和发展形势更趋复杂。

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是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设立全民国防教育日就是为了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普及国防教育,使全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必要的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自觉履行国防义务,关心、支持、参与国防建设。2022年9月17日是第22个全民国防教育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军事节目中心联合国家全民国防教育办公室策划制作的全国首档全民国防教育日特别节目——《国防公开课》,在总台央视国防军事频道及相关新媒体平台播出,产生了强烈反响。节目由“家国”“山河”“征程”三个篇章构成,通过故事讲述、情景演绎、人物访谈及记者走访体验等形式,全方位阐释了“居安要思危,有备才无患”“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方能国安”的真谛,为全国人民上了一堂别开生面、内容丰富、感人至深的国防教育公开课。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家国”篇章是从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讲起的。九一八事变,日本帝国主义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蕞尔岛国敢于侵略中国,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当时中国积贫积弱、有国无防,被西方列强讥笑为“一盘散沙”。中国共产党率先举起抗日旗帜,在惨遭日寇铁蹄蹂躏的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杨靖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杨靖宇的孙子马继志在节目中动情地讲述了爷爷与日伪军血战到底的故事。那把杨靖宇将军的口琴,向我们诉说了这位抗日英雄柔情的一面,当年杨靖宇就是用它在林海雪原里的抗联密营中为战士们吹奏《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军歌》的慷慨旋律,“夺回来丢失的我国土,结束牛马亡国奴的生活。英勇的同志们前进吧,打出去日本强盗”。当耄耋之年的志愿军老英雄武振东走上舞台,回忆起佛国山阻击战的七天七夜时,眼中泛出泪花;而当他向“佛国山上的大功连”战旗庄重敬礼时,目光依旧那么刚毅坚定,仿佛又置身于70多年前与战友们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杀敌的场景。正是这些“最可爱的人”一把炒面一把雪,用手榴弹加步枪的简陋装备,将“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志愿军战士们打出了血性,打出了尊严,打出了国威军威,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真正地站起来了。

山河无恙,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在“山河”篇章中,来自西藏军区的岗巴营塔克逊边防连指导员吴震讲述了边防官兵对祖国的誓言:“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我用生命捍卫守候,哪怕风似刀来山如铁,祖国山河一寸不能丢。”雪山回荡英雄气,边关高原写忠诚。一代代戍边官兵把热血和生命融入了雪域高原的亘古冰山,铸就了祖国神圣领土主权的尊严,彰显了新时代卫国戍边官兵的昂扬风貌。在我国漫长的边界线上,还有着许许多多不穿戎装的戍边人。节目讲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吉根乡义务护边员,已80岁高龄的布茹玛汗老人的故事。在长达60年的边境巡逻中,布茹玛汗走过8万公里,在10多万块石头上刻下了“中国”二字,用坚持和热血筑起了巍峨界碑。正是有了这些驻守雪域高原、扎根海岛丛林的戍边军民,才有了祖国边陲的安宁,才有了更加巩固的国防。

国之重器,安全柱石。锻造国之重器是大国地位的战略支撑,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在“征程”篇章中,情景演绎《初心·归途》讲述了上世纪50年代,新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际环境。帝国主义依仗手中的核武器多次对我国进行威胁和讹诈,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毅然作出发展导弹核武器的伟大决策。以钱学森、郭永怀等为代表的科学家毅然回国,在戈壁荒滩上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制出导弹、原子弹,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使中华民族再也不受帝国主义的欺凌,同时也铸造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通过中部战区空军航空兵某团团长李彦和中航西飞机翼装配厂的铆装钳工张晨光的讲述,观众了解到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大型多用途远程运输机——“运20”背后的故事,也让观众强烈地感受到人民空军在创新驱动发展中加快推进“战略性军种”建设,已经张开大国的翅膀拥抱空天,锻造成为一支威震苍穹、令敌胆寒的空中尖兵,更加深刻感悟到科技强军的力量。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提出要聚焦全民国防教育主题,推出专题专栏、新闻报道、评论言论和各类融媒体产品,着力打造“全民国防教育日”系列活动品牌。期待明年的《国防公开课》更加精彩,也期待更多像《国防公开课》这样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推动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