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我愿做一颗最小的螺丝钉,永远坚守在我的岗位上

来源:中国战略支援微信公众号 作者:阿木尔 赵鑫 梅丽娜 责任编辑:贺书引
2021-03-08 17:13:28

“雷锋精神”所承载的红色基因,澎湃着昂扬向上的力量,强军文化既能铸造“战火精英”,也能滋养“精神榜样”。

“雷锋精神”能够让官兵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在本职岗位上干出“最好的我”。我们的身边不乏一些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榜样”,下面就随笔者来认识下战略支援部队驻疆某部支援保障营官兵中的“雷锋”代表们。

刘尚尚,四级军士长,程控技师。从小受到“雷锋精神”的熏陶,榜样的力量引领着他前行,用实际行动在岗位上践行和传承着奉献精神。性格内向的他,在新兵时人送外号“机器人”,因为埋头苦干、一丝不苟是他的座右铭。入伍十六年来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用实际行动叫响了“我先上”的行动口号,不管脏活累活他总抢在前、干在先。因业务需求调整新岗位后,面对新任务新变化,他严苛要求自己,加班加点学习新知识,向专业技师请教学习,钻研设备使用说明书,结合实践操作很快适应了新岗位。不仅自己成为了专业领域的行家里手,他还带出了一批批得力干将。同时也将好的经验分享给大家,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升团队的专业水平,带领大家一起想办法克服困难、圆满完成各类任务。他自觉把以连为家的思想一以贯之,成为连队干部的好帮手、同志们的“老大哥”。

王伟,四级军士长,勤务保障兵。少说话、多干事的“老黄牛”就是大家对他的印象。入伍十六年来一直从事勤务保障工作,在平凡岗位上坚守与奉献着。不管是绿化浇水、烧锅炉、通下水道,还是黑夜白昼,寒冬酷暑,他都努力践行着不怕苦、不怕累的战斗精神。电话铃声就是为勤务保障兵吹响的出征号角,哪里有“跑冒漏滴”,哪里有“堵塞脏乱”,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近年来,为适应网络快捷时代,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他们专门建立微信平台维修报修群,专门服务官兵家属,从此报修求助信息几乎天天爆满,他们几人也开始了连轴转的日常。尽管任务很重,王伟干活的原则是:只要他经手就要做到完美才算过关。每次维修任务,他总能“揪”出别人不容易发现的隐患和故障。这份独特的“眼力”,其实就是16载寒暑,每天重复着熟悉而又烦琐的动作,将一件小事干到极致的体现。

马静,四级军士长,油机员。大家都说他有两把“刷子”,其实有一把是“剪子”,他为部队官兵理发理了15年。入伍至今他自己也数不清给多少人理过发,有新兵、有将军、有家属、有小孩.....理发员是一个兼职岗位,平时正常参加连队训练、学习等工作,因为大家的理发时间不能统一,周末节假日或者其它休息时间便是他的工作时间,有时忙碌一天还没缓过劲来,又要到理发室工作了。坚守初心,不改本色,需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要受得住平凡岗位的寂寞和艰辛。说到为何选择了这个兼职任务时,他说每次看到战友们对着镜子露出满意的笑脸,就觉得什么都值了。

王福洲,2016年9月入伍,汽车修理工。虽然军龄短,但是专业技术精湛,他刻苦努力、要强好学。因一次参加修理工比武失利,他就把这次经历化作进步的动力,为了更熟练、更系统掌握修理业务知识,他细致研究专业书籍不断“充电”,一有空就会钻进车库研究分析故障,动手操作基本功。功夫不负有心人,2020年他获得该部“砺剑+”修理工比武竞赛“金牌修理工”称号。每周的装备维护日,他协助驾驶员做好车辆保养,把故障隐患排除在动车之前。他说工作没有技巧,全靠认真细致的态度和耐心服务的精神。

郑丰浩,2017年入伍,警卫班班长。他的军旅生活中每一天几乎都是重复且枯燥的,但又充满了挑战和考验。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值守营门,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员和各种突发事件,要练就火眼金睛才能应对自如。年仅20岁的他却显得成熟稳健又机敏果敢,不仅自己业务过硬,他带出的兵都是个顶个的优秀战士。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们头顶烈日,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坚守岗位,挥汗如雨;他们脚踩“热”土,刻苦训练,备受“烤”验,在哨位上坚守着部队的第一道防线,为部队安全稳定默默守护着、奉献着。

他们每个人都有很多故事,而每个故事折射出的都是一种爱岗敬业、助人为乐、默默无闻的“雷锋精神”,同时也传递着这样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

正如雷锋日记中的一句话:“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一个人先进总是单枪匹马,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 我们身边还有很多像雷锋一样的人,支援保障营官兵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干着平凡普通的工作,靠着坚守和奉献为部队建设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为新质力量生成汇聚着无穷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