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58岁老兵3公里考核成绩14分46秒!走近高级工程师王西安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建伟 彭冰洁 赵国涛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2-01-19 06:55:18

革命人永远年轻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彭冰洁 特约记者 赵国涛

14分46秒——这个3公里考核成绩,属于一个从军40年、已经58岁的老兵!

新年伊始,中部战区体能考核现场,某保障队高级工程师王西安一头花白的头发与健步如飞的身姿形成鲜明对比,在人群中格外显眼。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提起这位在我军军事通信领域赫赫有名的高级工程师,很多人都会脱口说出这句经典歌词。在大家印象中,王西安体能素质好、走路风风火火,让人很难想到他已年近花甲。

王西安在研学理论著作。朱 嘉 摄

每年隆冬,中部战区都会组织一次远距离拉练。参训人员背着20多公斤重的背囊,徒步行军数十公里,并在途中完成多个战术课目考核。2021年拉练,大家觉得王西安可能会“缺席”。令大家没想到的是,他不仅主动报名,而且全程走在队伍前列。

这是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气温接近-20℃。全程都是山路,不少人脚底被磨出了血泡。不少年轻官兵都说:我们是看着王高工的背影坚持下来的。

“都说人过四十不学艺,王高工已经年近六旬,仍然酷爱学习。”助理工程师毛文梁对此感慨不已。3年前,小毛研究生毕业分到保障队,王西安了解到他对人工智能、仿真建模等方面有研究,主动向他请教新技术在未来军事通信领域的应用问题。

王西安的那股痴迷劲、钻研劲,每次都让毛文梁觉得是在跟同龄人交流。随着了解不断深入,他对王西安更加敬佩:“王高工与我们之间没有代沟,就利用网络研究新兴技术而言,他的很多学习习惯比我们还‘前卫’。”

“爱学习,是让我保持良好心态、年轻状态的秘诀!”王西安自己也这样说。酷爱学习,使王西安从战士成长到博士,从一专练到多能,从一名普通技术人员成长为我军军事通信领域的专家。

前些年担任原网管中心领导后,王西安作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决定:攻读博士学位。当时,身边人都不理解:已经攻读完军事通信学和联合战役学双硕士研究生,又刚走上领导岗位,年纪这么大、工作那么忙,这时候读博为了啥?

对此,王西安态度坚决:网络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不学习就会故步自封,甚至严重落伍。接下来几年的时间,他像海绵吸水一样拼命吸收新知识,并结合多年工作经验思考未来通信组网方向,率先踏上了探索道路。

3年前,王西安从总工程师岗位退下来。大家觉得,这下他该歇歇了吧。可没想到,王西安依旧干劲不减。看到他这样,妻子忍不住劝他:“年龄不饶人,你悠着点吧!”王西安却说,年龄越大,留给自己的时间就越短,必须争分夺秒只争朝夕。靠着这股拼劲,王西安相继攻克多项技术保障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大奖,有效推动了战区指挥通信能力跃升。

从军40年,老兵依然年轻!前不久,战区在新媒体上推出“中部先锋系列故事”,看着他风风火火干事创业的故事,不少官兵再次发出感叹: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老兵新传:年近花甲当尖兵

■解放军报记者 刘建伟 李伟欣 张毓津 特约记者 赵国涛

夜深人静,无数信号沿着有形线缆和无形电波传至四面八方,又有无数信号从各地汇聚于此,信息交互在悄无声息中瞬间完成。

中部战区某保障队机房内,高级工程师王西安穿梭在设备间,这些常人听来单调的“嗡嗡”声,他觉得很动听,宛如一曲交响乐。

高山密林、荒漠雪原、演训一线、设备机房……在58年的人生长河中,王西安有近40年在军营聆听这一曲特殊的“交响乐”。如今年华逝去、两鬓斑白,他仍然激情满怀。

新年伊始,记者来到该保障队,追寻王西安矢志奋斗的动力源泉。

图①:王西安(左二)与队领导筹划保障方案;图②:王西安对数据进行分析。朱 嘉 摄

有事业就有激情,有目标就有方向——

“热爱就不觉得苦,喜欢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平淡”

20年前,王西安任参谋,在工作中不慎骨折。休养仅半个月,他就拄着拐杖回到了岗位。

前不久,他出差途中遇到飞机晚点。在机场人声嘈杂的环境下,他戴着老花眼镜坐在角落里,专心致志撰写论文。

从风华正茂到两鬓斑白,在40年的军旅生涯中,王西安始终保持着这样如火的工作热情。

一次,某项任务涉及多个省市数十个台站。时间紧、任务重,数十个台站又非常分散,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王西安只能争分夺秒,一个台站一个台站现场解决难题。

那段时间,王西安带着大家晚上赶路、白天解难,现场发现问题、当场解决推进,经常忙到凌晨再奔赴下一个台站,大家吃住在车上。每到一个台站,他们下车就干,忙完上车就睡,最终如期完成任务。

正式联通那一天,大家把王西安的足迹用地图标记,由南至北、由点成线,他的足迹蔓延形成了一幅立体直观的“日夜兼程图”。那一刻,许多和他一起奋战的技术骨干说:这次跟着王高工干,我们都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事业就有激情,有目标就有方向。

从军40年,这样的辛苦对王西安来说已是家常便饭。很多人不理解,问他:你长年累月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能始终保持激情?王西安回答:“热爱就不会觉得苦,喜欢就不会感到枯燥和平淡。”

40年专注研究提高我军通信保障能力,在别人眼里很枯燥乏味的工作,王西安却始终兴致勃勃。用他的话说就是:“咋会枯燥呢?每年都有新目标,我可是每一天都不敢耽搁。”

最近3年,王西安担纲某重大系统建设任务。三年磨一剑。总结那天,保障队展示了王西安攻关计划表:从受领任务到组织筹划,从制订方案到选拔培训,从分系统推进到全系统集成……每一步都有明确的时间点,有的甚至精确到了具体哪一天。

目标越清晰,方向越明确,动力就会越强劲。回顾整个研发过程,官兵们感慨地说:这些年,王高工每年都有攻关项目,每年都有获奖成果,每年都有论文发表。丰硕成果的背后,是他对军队通信事业的挚爱深情。

年轻人爱学习,爱学习使人更年轻——

“学习让每一天都是新的”

“终于把它搞明白了,原来是这个原理……”午夜,走廊里传来王西安兴奋的声音。忙碌了一天的王西安,此时丝毫没有倦意。弄懂了一个知识点的他,跟个孩子一样开心不已。最近,他牵头组织某重大系统建设。面对一个相对陌生的领域,他必须从最基础的学起。

“学习钻研让我乐此不疲。”王西安常说,专业研究得越深,越发现自己有不足,越觉得要学习的知识还有很多。

那一年,王西安走马上任原网管中心领导岗位。面对许多之前不曾接触的专业,他意识到自己的知识储备还不够。“读博已是刻不容缓!”利用课余时间复习,第二年他如愿考入原通信指挥学院博士班。

当时,他已经43岁了。班里很多同学,比他孩子大不了几岁。年龄虽大,但王西安学习的劲头不输年轻人。每次做课题研究,他都要提前查阅大量资料;每次课题讨论,他都要跟年轻同学抢着发言。

“未来信息化战争,打的就是新技术!”对挚爱的工作,王西安有更深的认识:知识改变命运,知识更改变军队作战方式和战斗力生成。这些年,王西安特别自豪和骄傲——自己就是这支“科技尖兵”中的光荣一员。

“我们的年龄可以老去,但脑袋要永远年轻,永远追逐时代最前沿的新知识新技术。”这是王西安经常对年轻战友说的话,也是他始终践行的工作理念。

2019年初,某系统进行维护测试任务。听到这个消息,王西安立即激动起来。他知道,这正是深入了解这套系统的最好机会。

那天晚上,他第一个来到机房,对100多台设备逐一进行研究,时而拿着笔记本画设备线路图,时而动手实操连接线路。“只有亲自操作,才能把系统彻底搞明白。”

那两天,他几乎没有离开过机房,每一个设备的位置,每一根线的连接关系,他都力求熟稔于心。

“学习让每一天都是新的。”20年前,王西安对某项科技项目十分感兴趣;20年来,他坚持不间断收集学习相关资料。如今,他终于带领团队在这项技术应用上取得一定成果。庆功会那天,王西安激动地说,做一件事情只要肯坚持肯学习,就一定会有回报。

日复一日钻研学习,让王西安从原本单一的有线专业,发展到现在精通无线通信和指控领域,掌握联合作战、防空反导等知识的全军通信领域专家。

胸中有使命,心中有责任——

“琢磨打仗让我浑身都是劲”

前不久,战区组织某指挥通信系统培训。作为培训的技术负责人,王西安只要组织大家把课讲好就行了。可让很多人没想到,各部队参训名单报上来之后,他却在严把“入口关”上较起了真。

王西安发现,有部队上报的参训人员里面,个别官兵专业不对口。“他们参加培训后,能不能从事专业工作?”他一个个沟通核实,硬是提议将4个非专业人员进行了更换,确保了参训官兵专业对口。

敢于担当、敢于负责、敢于较真,是大家对王西安的另一直观印象。去年初,战区组织某新型通信装备作战试验。按照标准,作战试验需要连续多昼夜不间断进行。

各军兵种参加试验的部队集结到位,数十台新装备完成组网,此时遭遇了年度最恶劣的暴风雪天气。

“暂停还是继续?”盯着被狂风吹得摇摇欲坠的树枝,不少人都担心:新装备价格昂贵,万一出现损毁,谁来担这个责任?

对作战试验负技术总责的王西安态度坚决:既然是进行作战试验,就必须突出实战标准。如果连恶劣天气都经受不住,新装备还怎么挺进未来战场?“这种天气可遇不可求,出了问题我负责!”

迎风冒雪,戴月披星,在那个寒冷的冬夜,王西安带着大家冒着巨大风险将这场至关重要的试验进行下去。

事实证明:通过作战试验,他们不仅第一时间发现了新装备的几处微小瑕疵,而且还总结出了好几种在严寒恶劣条件下的操作技巧。

“临近退休年纪,你为啥还浑身都是劲?”看到这一幕幕,也有很多人不理解:重任当头,有的人往往怕担责不敢主动作为,王西安咋就不担心?

“说完全不担心是假的,但懂技术、知底数,干起工作我心里有数。”那年执行某重大任务,在研究通信保障方案时,王西安发现了几处问题。当时上级已经审定方案,说不说?王西安没有犹豫,不仅直言不讳指出问题,还立下军令状负责改进。

改进完善谈何容易,系统方案牵一发而动全身,很多地方都需要推倒重来。王西安带着大家一个环节一个环节过筛子,硬是在短短一个月内完成了方案改进工作。

胸中有使命,心中有责任,这是支撑王西安矢志奋斗40载的原因所在。正如他所说,“琢磨打仗让我浑身都是劲”!

有了这股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劲头,前不久,王西安又领衔研发出一项重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