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山下地还能这样活,红瑶女不再既定的人生

来源:中国军网作者:孙继炼 赵波 许东责任编辑:任爽
2017-03-31 16:52

她们一小步,红瑶一大步

“从她们的眼神里,你能看到一个民族的未来”

第一届女童班毕业生凤妹忠,10年前选择到1500多公里开外的成都创业。这些年,她一直保持着和武警广西融水县中队官兵的联系。她说:“是部队官兵让我认了字,我才可以出一趟远门,找得到回家的路。”

出一趟远门,意味着她们的人生之路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凤妹忠的学妹代鲜花至今记得初到县城见到的一幕:“天哪,城里人居然在太阳底下还打着雨伞!”

“出一趟远门”的不仅仅是她们俩。第一届女童班的凤秀娟,1999年应征入伍,成为当地红瑶人历史上第一位女军人,并荣立个人三等功;第二届女童班的陈英花,凭着诚信品质和拼搏精神,后来成为一名成功的商人,被称为瑶乡“女强人”;第二届女童班的兰春银,成了一名妇产科医生,在呵护每一位新生儿的诞生中找到了人生价值……

她们一小步,红瑶一大步。今天,“知识改变命运”已成为红瑶人的共识。不少当年女童班的学生也开始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武警红瑶女童班”。

2001年,武警官兵接力帮助红瑶女的故事,经《解放军报》报道后广为传颂。16年过去了,在他们的帮助下,先后有458名红瑶女童读完小学、初中、高中、中专,27人读完大学。如今,在军地机构的资助下,当地红瑶女童的入学率已达100%。

数字背后,不仅折射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一群人的命运。倘若我们将目光投向神州大地更多贫困地区,便会发现,脱贫——既是中国共产党发起的攻坚战,也是我们正在书写的历史答卷。

今天,类似“武警红瑶女童班”的故事,每一天每一年都在续写。内容或大同小异,形式或各有不同,却都如涓涓细流,滋润着党、人民军队与人民群众的血脉深情。

在瑶寨采访,记者问这里的年轻人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回答竟然惊人一致 :参军入党。只是,在说出这句话后,他们又会加上一句感叹 :这是做梦都想的事啊!

代妹省,红瑶女童班第一届学生,现任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计生办工作人员,是从红瑶女童班走出的第一个乡镇干部。这些年,她一直积极扶助红瑶女童,关心她们的成长。

陈英花是第二届红瑶女童班的代表。从女童班毕业后,性格好强的她在商业上取得了较大的成功。如今,在外打拼多年的她回到家乡经营矿业。

代英梅是第二届红瑶女童班的学生,现为融水苗族自治县白云乡中心小学的数学老师。

毕业于第一届红瑶女童班的凤金花,与丈夫白手起家在家乡开起了木材厂。

在武警广西总队官兵的关心和帮助下,孩子们通过电脑熟悉了外面的世界。

渴望知识的红瑶女童们走进学堂,命运开始悄然改变。

课堂上,孩子们在高声朗读。2017年开班的第十一届“武警红瑶女童班”有近60名学生,她们依然是武警广西总队官兵结对帮扶的对象。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