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第二炮兵>>正文

某新型长剑旅:在忧思中不断前行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陈可非 张铁汉责任编辑:宋开国2014-04-21 15:17

原标题:假如战争现在来临

军人使命有二:第一,打仗!第二,准备打仗!

——一位将军如是说 

人们有所不解,发展势头如日中天的第二炮兵某新型长剑旅,作为“点穴致瘫”杀手锏武器的掌控者,为什么官兵时常都处在一种忧患之中。

新型长剑旅确实值得牛一牛。若干年的创建、创业,若干年的锻造、磨砺,如今已大踏步地进入快速发展期。不说别的,仅少有人可以赶超的实弹发射数目,已具极强的说服力。功劳簿已经不薄了,那他们还忧患什么?

“这是个什么分量的角色啊?”角色就意味着责任,他们在为自己担当的角色深深地忧虑着,苦苦地思索着——现在还不到手捧鲜花的时候,等到取得战争胜利的那一天,我们再松开紧锁的眉头吧。

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找到真正的短板

“以往我们都在求胜,这一次我们恰恰要求败!”政委柳长国话一出口,令在座的所有旅党委们心中一惊。在新型长剑旅,柳政委是个“老字号”了,8年的旅政委生涯,使他对部队的点点滴滴了如指掌。“只有在失败中才能找到我们真正的短板,只有教训才能让我们在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放弃“大出彩头”的训练发射,争取“处处险阻”的“红蓝”对抗演习,这不是求败是什么?但这是为胜利而败,败得其所啊。大伙一下子悟出了其中的意义。

这天晚上,时任旅长程丛才和政委柳长国都有些激动,不谋而合地来到作战室,在作战地图前,两人相视而笑。

“有了这次‘红蓝’对抗,部队战斗力的底数就摸清了……”

“这可是由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5支精锐部队组成的‘联合蓝军’,我相信,这一回我们一定不虚此行。”

有人为荣誉而战,有人为胜利而战。许多年来,第二炮兵部队一直以发射导弹为荣,似乎谁发射了实弹谁便是“英雄好汉”,谁发射得越多,命中率越高,必然越受关注。

推迟发射,奔赴“红蓝”战场,不仅丢失一次“出彩头”的机会,还可能因暴露诸多训练问题,面临功败垂成的危险,但既然想变革那就从思想上的变革开始,新型长剑旅决心做一个为胜利而战的追求者。

摊开中国地图,困难映入眼帘:从祖国最南端到最北端,将横跨大半个中国,光铁路输送就要面临极大的难度。说出去的话就像泼出去的水,无法收回。如果连战场都走不到,还谈什么打胜仗?

战前誓师大会上,柳长国政委的动员非常简短:“传承已知、更新旧知、挖掘新知、探索未知。对抗不对立、斗智不斗气。我们不是去比武、竞赛、拿名次,而是去发现自己的问题,问题发现得越多就说明我们去得越值,今天败得越惨,他日我们就能在真正的战场上胜得越痛快!”

时值6月,烈日炙烤着大地。新型长剑旅成建制挥师北疆,拉开了“红蓝”对抗演练的序幕。

训练不动脑子,战时就丢脑袋

夜已深。随着第一列满载装备车辆的军列驶进北方某小站,作为梯队负责人的时任旅参谋长杨智炜,跳下站台命令身边的参谋:去,把站台的灯关了!

“好家伙!既要求严格,又懂得保护。”躲在某山林高地,手持侦测设备的“蓝军”特战队员眼前虽是一片漆黑,心中却是一阵暗喜:这个旅有点意思!

接连3天,数十公里外的导调大厅内,“蓝军”指挥员们密切关注着陆续到达的“红军”,通过布控在沿途的红外等侦探设备发现,该旅数百台装备战车,三三两两地从铁路站台驶出,零散地向演练宿营区挺进。

“战车进出,避免‘铁流滚滚’,分散行军,既可防侦察监视、精确打击,又可避免暴露被摧毁。进入‘红蓝’战场敢用‘小群多路’,他们不光胆子大,看来也动了不少脑子。”盯着监控显示屏,“蓝军”指挥员陷入深思:新型长剑旅真诡!

带领车队到达宿营地后,某营刘营长手持对讲机:“黄河,我已到家!”

“家里怎么样?”

“全是树林,原来预定营指挥车的地方有几根断木……”

刘营长根本没想到,就是与教导员的这番通话,一周后被清晰地播放在了导演部组织的进场复盘式讲评会上,导演部判定:“刘营长明暗语混淆,极易暴露行踪!”

炊事车伪装不到位、特战队员抵近宿营区10米哨兵没能发觉、宿营点生活垃圾导致暴露……真是防不胜防!一张张图片、一帧帧影像、一段段语音,曝光了新型长剑旅官兵平时军事行动中习以为常的“言行劣迹”,让在场的“红军”营以上指挥员们瞪大了眼睛,低下了头。

“问题终于暴露出来了。”一直跟踪指导演练的基地副司令员戴隆淦倒像捡了个宝,深陷的眼睛闪烁着光芒。在总结反思会上,他让官兵自己说话。官兵惭愧地说:“倘若实战,仅仅这些小问题足以导致部队暴露。敌人发现你,接着便是摧毁你。”

败虽败了,这场思维风暴,却强烈持久地震撼着新型长剑旅官兵。训练就是打仗,军事行动中的一言一行,极有可能造成“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可眼泪不会让你重获新生,再不动脑子,到了战场脑袋可真就搬家了。

今天只有往死里练,明天方可绝地逢生

“号手就位!”“展开设备!”“连接电缆!”一阵阵铿锵有力的女子导弹号手操作口令传来。

对于这群“90后”女兵来说,走进那片人迹罕至、没水没电、随处都有毒虫威胁的原始森林,感受恶劣的环境已是一种震撼,但真正触动她们神经的还是训练。

爆炸声突然传来,阵地上冒起烟幕。官兵知道这个特情是化学武器袭击,但没想到,就在官兵快速穿好防护服,感觉这个科目已处理完毕后,“蓝军”末端调理员提出要检查防护效果。

官兵被拉出阵地,进入“蓝军”专门搭置的一个类似班用帐篷的小房间内。那个写着“气密检查室”的小房间,门帘处不断向外冒着青烟。突然,一名正在接受检查的战士大声喊道:“真有毒气!”仅过几秒钟,这个战士冲出来,取掉防毒面具,趴下便哇哇吐。

“是催泪瓦斯。”官兵进入帐篷待足5分钟才算合格。原来,平时防化处置,多数是穿戴整齐模拟通过染毒地域,为了呼吸不那么难受,这个战士偷偷把防毒面具里的薄膜取掉了。

刚完成上轮对抗退出“战位”的女兵们看得目瞪口呆。许久,“牺牲者”还在流泪,流泪多半是因为后悔,因为他清楚如果是实战,这一切将意味着什么。这也让官兵们明白,只有今天往死里练,时刻把自己往死路上逼,明天上战场才能绝处逢生。

回忆起那次作战区转换经历,五营三级军士长薛伟记忆犹新,这个有着18年兵龄的老兵,感觉那是“当兵以来最累的一次”。

当奋战了数个小时,刚刚艰难完成两个波次火力突击回宿营区后,便又接到连夜进行作战区转换的命令。薛伟好长时间没缓过神来——已经凌晨1点多了,部队早已“人困马乏”。

命令面前不含糊。从基本指挥所到预备指挥所,从主战发射分队到通信、电子对抗等作战保障分队,纷纷闻令而动,若在一定时间内到达不了预定地域、开设好各作战要素,这仗可就败了。

杨家宾至今记得多年前第一次“搬家”,锅碗瓢盆什么都带,全旅用了好几个小时才全部撤离。如今,“搬家”轻松多了,因为许多与打仗无关的物资早已封存。

从几个小时到几十分钟,其实并不是部队没有搬的能力,而是观念没有向战场聚焦。天亮,官兵全部躺进几十公里外新搭建并伪装到位的帐篷内。以往,演训中部队作战区转换,都专门提前筹划安排时间,且事先选好点、搭好帐篷、构设好要素,一切就绪后“拎包入住”。如今,“打完仗”接着“搬家”,连续作战,更像个战场了。

平时训不实,战时心定虚

“将导弹升级测试后装进发射箱,机动运输数千公里直接拉上战场发射!”闻听此令,新型长剑旅上下惊了。拉着临战状态下的导弹跑那么远,可谓在鸡蛋上跳舞,稍有不慎,其后果不堪设想!

从“红蓝”战场“战败归来”的新型长剑旅,迎来了一次绝佳的训与战的无缝对接。没有准备的时间,同样从祖国最南端到最北端,军列徐徐启动,没有欢送的锣鼓、没有送别的人潮,有的是,机车的巨大轰鸣,大地的长久震颤。

这是一片全新的战场。飞机、大炮、坦克,最惹人注目的当然还是新型长剑旅的神秘战器。果不其然,新型长剑旅将打响“第一枪”,当一直自诩的“首战用我”变成现实,官兵的脸庞变得分外凝重和坚毅。

作为发射单元指挥长,四级军士长邱仲琪白天与战友驾战车上阵地,晚上加班加点,对白天出现或将来在实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破解、巩固,他们单元最终以出色战绩,在执行此次任务的9套单元评估中名列前茅,赢得了上阵实射的机会。

导演部一名参谋看到新型长剑旅上报的实射人员名单时,在邱仲琪三字上打了个问号:这么重大的演习,指挥长是个士官,可靠吗?新型长剑旅依然故我。

一早,威武的导弹车队,如离弦之箭直指北国草原深处。当远方第一枚导弹拖着火舌离架而去,数秒后,邱仲琪与远方的另一发射单元同时接到“发射”命令。随即,两枚导弹从两个阵地“双剑齐发”,在蔚蓝的天际上划下两道悦目的烟云。邱仲琪书写了该旅第一个士官指挥长指挥实弹发射的历史。

前方正在演习,后方呢,第二炮兵大规模联合作战装备保障演练也在新型长剑旅如期进行。四总部“十二五中期评估联合考评组”考官们的突然到来,真让人有种忙得喘不过气的感觉。

柳长国政委在动员中号召,来不及准备,就不要准备,平时怎么练,现在就怎么展示!

看方案、见行动、评能力。演练结束,带队的总参领导走近撤收装备的官兵,鼓励道:看了你们的演练,你们是一支能打仗的部队……

送走总部考评组,官兵又刻不容缓地投身所在基地实战化背景下的军事大比武赛场,同样是没时间准备,就当作一次例行的训练演练。

视频宣布比武结果那天,10余个旅团级单位官兵都盯着屏幕,新型长剑旅最为兴奋:团体总评第一、作训科长组第一、营长组第一……当宣布营长组的前8名名单时,新型长剑旅发现本旅就有4名营长靠前,现场掌声响了起来。

战场较量不容重置

3月中旬,南方如约而至的淅沥细雨,湿润着渐渐苏醒的大地。新型长剑旅营区东北角那条不足200米的道路上,尽管经过细雨洗刷,但战车过往的轮迹依旧清晰可见。这条路,一头连着特装库房,一头连着实装训练大厅。

战车一出库,官兵们劳神费力进行伪装,将全车包裹严实,其实连油门都不用踩到底,便可到达目的地操作大厅。尔后,官兵们又将是一番劳神费力拆掉伪装展开训练。

不到200米的路,一装一拆,刚到任不久的旅长张正红敏锐地发现了这个貌似“多此一举”的举动。他还发现,只要战车出库,官兵们还会根据机关下发的卫星临空表错开时间有效规避。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的张旅长觉得事情虽小,却实在地反映着官兵自觉的行为,说明大家脑子里时刻装着敌情,把实战化训练当作打仗。只有一点一滴地跟自己较真,跟自己过不去,训练才能实起来。

战场较量没有假如,不容重置,非胜即败。

时来易失,赴机在速。战争没有固定模式,小打大准备,短打长准备,全系统、全方位一个都不能落下。新型长剑旅在今年开局布阵“第一篇”中这样写道:军人与战争相随,备战打仗永远是军人的主旋律……

新型长剑旅的官兵一刻也不会停止忧思。因为世界在不停变幻,战场在不断翻新。忧患能促使他们思考,思考能让他们获得灵感,灵感能让他们增长智慧。在他们热辣滚烫的心中,都揣着一个浩浩的强军梦。

《解放军报》(2014年4月21日 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