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导弹输血"大动脉"上的"搬运工",这是一群与危险掰手腕的兵

来源:中国军网 作者:张督都 高明俊 发布:2018-12-26 08:23:13

幻灯片 手机看 分享到

我的付出祖国会记得

“铁流轰鸣穿山越岭,多向多路同时保障,点滴不漏一次成功,我们为长缨输送血液……”这首《转注兵之歌》是一营一连连原指导员周冉创作的。

每次唱起这首歌,一个个在烈日下与危险较量的镜头便在官兵头脑中浮现。

一次执行转注任务,泵车号手邹旋发现某气动膜片阀附近有红色烟雾冒出,立即进入车体检查。防毒面具挡住了车内微弱的光线,邹璇一时无法判断故障位置。

此时,转注正在进行,而泄漏造成的烟雾越来越多。几乎没有犹豫,邹璇一把摘下防毒面具,深吸一口气再次钻入车体检查。几进几出,邹璇终于发现阀门法兰连接处松动导致泄漏,迅速紧固排除了险情。

在一营,不少官兵都有过执行任务时被烧伤的经历,但他们无一例外选择继续坚守。

实战淬火

深处大山腹地,守护国之重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外出机会少,转注官兵都学会了“找事干”。

四级军士长许成圆是营里熟练掌握泵车、槽车、消防等多项专业技能的“兵专家”。在历次转注任务中,他发现抽吸剩余的残液时采取开路抽吸模式,残液和空气接触容易变质。

经过反复琢磨,许成圆提出在液路和气路之间加装手动截止阀,抽吸时打开阀门使液路、气路进行闭回路沟通,能有效防止液体与空气接触发生变质,减少环境污染。

无独有偶。三级军士长彭立华,长期工作在化验岗位,他通过对钢瓶进行改造革新,探索出密闭自流式取样法,有效避免了取样过程中液体蒸汽挥发,降低了阵地取样危险系数。

正是靠着这股钻劲,一营官兵先后探索出转注液路观察窗、燃油出滤器等多项科研革新成果;营队7次荣立集体二等功,被上级表彰为“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十佳砺剑堡垒”。

虽然营里尽量把转注兵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但提及家人,很多官兵心中却充满歉疚。

去年5月,邹旋正在实弹发射现场处置管路泄漏险情的时候,妻子也在家里翘首盼望丈夫回来一起迎接新生命的诞生。当邹旋执行完任务回到家中,孩子已经出生半个月了。

而这并不是邹旋第一次对不起妻子。2014年年初,由于任务需要,邹旋新婚当晚便踏上了归队的列车。“只有更好地完成任务,才能对得起家人。”在日记中,这个坚强的北方汉子这样写道。

王言传结婚10年没有孩子,营里多次安排他陪同妻子做检查,但只要有任务,他总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到现场。直到前年,年近不惑的王言传才抱上女儿。

……

又一轮转注战斗即将打响,王立帅和他的转注兵整齐列队,向前来送行的团领导庄严敬礼,转身登车出发。

车辆轰鸣,官兵无言。但转注兵们知道:实弹发射成功的时候没有我的身影,但我的付出祖国会记得!

紧急出动

阳春三月练兵忙

1 2 3

责任编辑:于雅倩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数据加载失败,请确保在www.81.cn域名使用侧边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