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江西省军地探索共建共享共用民兵训练基地释放多重国防效能

来源:中国军网-中国国防报 作者:肖海波 郭冬明 龙礼彬 责任编辑:赵镭饷
2022-11-30 07:23:09

“1+N”:释放多重国防效能

——江西省军地探索共建共享共用民兵训练基地新闻调查

■肖海波 中国国防报记者 郭冬明 龙礼彬

江西省弋阳县民兵训练基地。宋国宾摄

初冬时节,赣鄱大地依然满目葱郁。记者来到江西省宜春市民兵训练基地,一片火热练兵场景映入眼帘。“今年6月,训练基地投入使用,先后完成了民兵专业训练、群众性练兵比武、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培训、森林消防支队新队员集训等14个批次的训练培训。”该基地负责人、宜春市袁州区人武部部长刘逸飞拿出训练基地使用情况表介绍,下半年基地使用率很高,充分发挥了作用。

“我们以省级为重点、市级为骨干、县级为补充,打造集民兵军事训练、全民国防教育、学生军训、应急救援训练演练等功能为一体的民兵训练基地体系。”江西省军区领导介绍,近年来,他们聚合军地资源、搭建实践平台,探索民兵训练基地以民兵训练为主,军地共建共享共用的新路径,释放“1+N”多重国防效能。

开放共享

开设国防教育大课堂

江西省委党校中青班学员走进兴国县民兵训练基地开展国防教育专题培训。图为教练员示范轻武器分解结合。戚永雷摄

军事化管理、连队化生活、现地式教学……说起在兴国县民兵训练基地参加国防教育专题培训的经历,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宁洁至今记忆犹新。

在江西省,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国防教育培训进民兵训练基地已成为常态。据悉,2018年,该省军地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推开国防教育进党校、进行政学院的通知》,对领导干部国防教育专题培训作出规范。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大都领导或参与武装工作,有的兼任省军区系统领导职务,有的分管征兵、国防动员、国防教育等具体工作,必须成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的“明白人”。江西省军地在国防教育进党校、进行政学院基础上,进一步推动领导干部走进民兵训练基地接受国防教育。

在联合推进民兵训练基地建设升级过程中,江西省军地把国防教育需求融入建设规划。有的增设国防教育馆、党史文化长廊;有的选址在革命纪念场馆、烈士故居等红色资源集中的地方;有的新建装备展示区,开放实弹射击、单兵战术训练场等,一体打造军营体验与红色研学场馆。他们还聘请党史专家、部队官兵、优秀退役军人等担任国防教育教员,建强训练基地教练员队伍。

“我们在建设中突出红色文化引领,打造了党史文化长廊。”上饶市信州区人武部政委邱树梁介绍,他们在民兵训练基地建成一条20米的长廊,用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老物件讲述上饶地区革命历史,作为参训学员学习党史军史、传承红色基因的阵地。

江西省浮梁县人武部组织预定新兵参观民兵训练基地国防教育馆。王 健摄

“培训前,觉得部队离自己很远、战争离自己很远,培训后,对国防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高校是为部队输送人才的主阵地,回到学校后,我更加注重将国防意识融入工作,引导高校学子爱军尚武。”宁洁告诉记者,在民兵训练基地这个国防大课堂接受培训,让大家在体验“兵”的生活中强化了国防观念。

“好战必亡,忘战必危,国防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金溪县人武部政委刘华珍告诉记者,他们不仅将领导干部请进县民兵训练基地,还依托基地定期举办军营开放日,让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走进基地,学习国防知识、增强国防意识。

参观武器装备、走队列叠军被、在功臣荣誉墙前学习先进事迹……在民兵训练基地参加一系列活动,让金溪县仰山小学的师生们收获满满。“少年强则国强,国防意识要从娃娃抓起。”带队老师刘燕玲说,尽管在课堂上也会开展国防教育,但来到基地零距离体验部队生活,学生们的积极性明显提高,教育效果倍增。

转型升级

建强民兵训练主阵地

江西省南昌市消防救援支队在江西省民兵训练基地进行无人机训练。郭冬明摄

“飞鹰注意,目标正前方,战术飞行抵近侦察……”11月中旬,一场重要目标夺控实兵对抗演练在江西省黎川县民兵训练基地展开。无人机依次通过蛇形空间障碍、水平环形障碍、垂直环形障碍等,到达指定地域后定点侦察。

“这些障碍训练场地都是升级改造后增设的。民兵无人机分队训练对飞行空域有明确要求,并需要贴近实战设置飞行场地。”黎川县人武部部长张永涛介绍,升级后的民兵训练基地不仅可以承训新域新质民兵力量,还可承担民兵分队全流程对抗演练、指挥研练等任务。

近年来,随着民兵力量调整优化,无人机分队、气象水文分队等一大批新域新质力量进入编组,对训练场地、教练员配备、器材装备等提出新要求。与此同时,江西省军区战备建设局组织调研发现,部分地区民兵训练基地设施陈旧、承训能力有限,专业训练配套设施和器材配备较为滞后,个别基地管理人员编设不合理、教练员不稳定、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比较突出,难以满足新域新质民兵训练和成建制民兵基地化轮训需求。

为此,江西省军地统筹辖区内民兵、国防动员专业队伍、驻军部队、地方应急力量等训练需求,区分省、市、县三级,省本级和设区市分别建设一个中心基地,承训规模满足民兵分队跨区域联训、基地化轮训要求;县级依据本级民兵训练规模,采取有条件集中建、无条件合力建等方式,划分东西南北等片区开展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最大限度发挥保障效益。

在南部片区,赣州市下辖18个县(市、区),面积较大。“我们针对地域分布广、组训力量散、保障条件参差不齐等实际,以市民兵训练基地为中心,兴国、瑞金、宁都、信丰、崇义等5县(市)民兵训练基地为骨干,按‘中心+片区’模式进行建设。”赣州军分区战备建设处处长钟世琨介绍,他们结合任务特点,每个训练基地突出一个重点构设实战化训练环境,例如在靠近水域的崇义县设置抗洪抢险训练场地、在临近山区的信丰县设置森林灭火训练场地,整合优势力量,节约社会资源,提升训练效益。

记者走进赣州市民兵训练基地看到,多媒体教室、单兵战术训练场、综合演练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侦察无人机、卫星通信系统、指挥方舱等器材装备成建制配备,全市优秀训练骨干充实到基地担任教练员,承训能力大大提升。

训练场上练精兵,砥砺奋进谋打赢。前不久,赣州军分区备战省军区“红土精武-2022”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遴选训练尖子充实各训练基地教练员队伍,让各人武部参赛队轮番到基地“打擂台”,在与高手对抗中磨砺“刀尖”。最终,该军分区在比武竞赛中取得4个单项第一、单位总成绩第一的佳绩。

浓厚军味

打造军事训练体验营

江西省军区群众性练兵比武竞赛现场。 戚永雷摄

今年秋季,全南县百余名高一新生在县民兵训练基地进行军训。战场医疗救护、识图用图等课目,让参训学生感到新鲜又实用,参训热情高涨。

“过去学生军训大多在校园内组织,以走队列、站军姿、练军体拳等课目为主。”军训教官、该县人武部副部长蒋小武介绍,今年军训在民兵训练基地组织,更多有军味的课目得以展开。

记者从江西省军区战备建设局了解到,他们借助民兵训练基地转型升级契机,依托基地设置战场医疗救护、电磁频谱监测等场地,增配一批满足学生军训需求的物资器材,探索学生军训基地化模式。

“我们从退役军人、民兵教练员、民兵训练尖子中遴选教官,组织学生军训承训教员资质认证培训和考核。”赣州市章贡区人武部政委蒋亚平说,学生军训基地化后,他们选准配强组训骨干,满足不同群体学生军训需求。

据悉,各级根据学生对象的不同,训练重点各有侧重、分类施策。比如,低年级学生突出军营体验、国防意识培养;高年级学生突出基本军事素养和技能培养;大学生军训模拟部队建制营连管理,既有国防理论授课又有单兵技能训练,既有部队装备展示演示又有轻武器射击,提升军训质量。

“在基地开展军训,从言行到着装都有明确要求,能让学生在点滴中养成优良作风,提高综合素质。”江西理工大学负责学生军训的老师说。

军训,是生动的军事体验课。基地化军训改变了以往模式,通过构设军营化环境,参照新兵入伍训练模式,在专业场所由专业人员组织,军训质效水涨船高。

“民兵训练基地建成后还解决了新兵役前教育训练的场地问题。”省军区动员局参谋张思毅说,前两年不少单位的预定新兵役前教育训练没有专用场地,不得不“打游击”,训练质量难以保证。

预定新兵役前教育训练旨在让预定新兵提前适应部队生活,端正入伍动机,为择优定兵打下基础。“我们在升级改造民兵训练基地时,充分对接预定新兵役前教育训练需求,既注重硬件设施扩容,还将体格检查、心理筛查、革命传统教育等纳入其中。”万安县人武部部长许细兵介绍,从应征报名、体格检查到役前教育训练,在训练基地可“一站式”完成。他们还在基地内灵活运用灯箱、展板等各类载体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帮助“准新兵”系好思想上的“第一粒扣子”。

共建共用

搭建联演联训大平台

江西省水系发达、森林覆盖率高,抗洪抢险、森林防火等应急救援行动频繁。“突发事件的应急救援,需要地方专业应急力量、民兵应急力量、支援保障力量协同发力。”在宜春市袁州区应急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组织一场训练演练,往往是临时设课目、找场地,加之指挥手段、器材装备难统一,导致训练演练成效打折扣。

为解决这一问题,宜春市军地共同研讨形成一致意见,于2019年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训练基地建设的意见》,按照“需求牵引、统一规划,重点建设、区域共享,整合资源、融合发展”的要求,制定“一座基地、多种功能”的建设目标,为抗洪抢险等应急救援队伍联演联训、气象水文等专业力量训练提供保障。

“建设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地方应急管理部门需求,对通信指挥手段、信息情报共享、应急器材购置、救援训练方法、应急救援协同等进行统一规范。”刘逸飞介绍,他们专门设置了抗洪抢险训练区、应急救援综合演练区等,配备冲锋舟、无人机、风力灭火机等应急救援装备,参训队伍走进基地就能快速展开训练。

“袁州区罗家坊山场发生山火,危及山下村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请求救援……”前不久,一场森林防火演练在宜春市民兵训练基地展开,市应急指挥中心接到扑救请求后,袁州区森林消防大队与区民兵森林灭火分队闻令而动,按照军地联合救援方案,密切协同配合,有序组织扑救,铁锹、割灌机等灭火装备轮番上阵,成功扑灭“山火”。

“将军地应急救援力量捆在一块训,是一件多方共赢的好事。”省军区战备建设局副局长胡伟龙曾参加2020年鄱阳湖抗洪抢险,对此深有感触。指挥救援中如果军地各自为战,容易导致救援力量交叉使用、无法形成合力。如今,新的民兵训练基地为联合施训提供了平台,地方应急救援骨干担任民兵应急分队教练员,优秀退役军人担任地方应急救援队伍管理员,双方在优势互补中练就“应急铁拳”。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民兵训练基地还为应急物资器材储备提供了场地。据悉,针对自然灾害多发频发的特点,江西省各级在建设民兵训练基地时,将辖区自然灾害情况区分等级,在基地设置应急器材储备仓库,预征预储不同等级条件下所需应急器材,为遂行应急救援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实现“基地+”效益最大化

■郭冬明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军地战略规划统筹、政策制度衔接、资源要素共享。近年来,江西省军地主动适应新时代民兵力量结构转型发展需求,合力推动全省民兵训练基地改造升级,推进资源要素共享,探索军地共建共用民兵训练基地的新路子,努力实现“基地+”效益最大化,为国防建设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建设上,科学布局、规模适度。民兵训练基地是民兵战斗力生成的重要支撑,建设布局应随民兵力量结构优化转型不断升级。近年来,民兵力量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传统领域向新域新质领域转变,对民兵训练基地建设提出新的要求。在建设时,针对民兵编组数量、职能、年度训练任务等,统筹地方资源供给、经费保障能力,合理确定基地部署、功能类别、数量规模,探索“中心+片区”“中心+辅助”等路子,既满足组训要求,又避免资源浪费。

在使用上,军事优先、开放共享。立足平时保障训练、战时保障动员,完善民兵训练基地功能要素和模块构成,合理划分教学、训练、工作、生活等区域,设置实弹射击训练区、重要目标防卫训练区、体能训练区、文体活动区、战术综合作业训练场等。围绕新域新质民兵训练和跨区联训、基地化轮训等要求,积极构设民兵应战应急实景化实战化训练环境,突出信息化智能化装备在训练中的运用,满足民兵遂行多样化任务训练需要。在做好民兵训练保障的基础上,按照开放共享的原则,统筹区域内驻军部队、国防动员专业队伍、地方应急力量等训练需求,为学生军训、预定新兵役前教育训练、党政机关国防教育等提供保障,推进训练资源共享共用,提高训练基地使用率。

在管理上,军地共管、规范运行。发挥军地资源优势,创新运行管理模式,采取抽调省军区系统干部骨干、招录退役军人、招用地方专业人员、借用驻军训练骨干等方式,建立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练员队伍。通过纳入地方事业编制、聘用专业团队等措施配备管理人员,健全机构设置、人员管理、经费保障、装备配备等制度。军地联合出台《民兵训练基地使用管理办法》,对军地申请使用民兵训练基地、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等作出规范,确保民兵训练基地规范有序、高效运行。

我们的军队是人民军队,我们的国防是全民国防。军地各级在民兵训练基地系统建设、全面运用、综合保障等方面形成合力,能够让民兵训练基地释放多重国防效能,推动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高质量发展,促进全民共建国防。

制图:扈 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