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春节,走走“光荣之家”这门亲戚


■石纯民

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风俗之一是走亲戚。大家平时各自忙碌,有的一年半载没见面,利用春节假期走访亲戚,向长辈问候安康,与同辈交流感悟,同晚辈做个游戏,浓厚亲情、舒畅心情,不亦乐乎!

然而,此时我们不能忘了“光荣之家”这门亲戚。因为,万家团圆之时,多数“光荣之家”难以团圆。他们中,有许多老人的儿子踏雪巡逻边关,许多军嫂的丈夫坚守战备值班岗位,许多军娃的父亲正在执行军事任务。尤其是一些烈士亲属,他们的亲人——或是儿女、或是丈夫、或是父亲,永远不能回家团圆。

“光荣之家”是荣光的,但团圆桌上少一人难免伤感。因而,特别需要亲情的弥补、温暖的输送、困难的帮扶。

我们在颂扬保家卫国、无私奉献的解放军官兵时,常在“解放军”这个名词前加上“亲人”这个词,称为“亲人解放军”。是的,解放军官兵是我们的亲人,那么,他们的家人就是我们的亲戚。享受和平福利的我们,应该认这门亲戚,在自家团圆之时就近就便到不能团圆的“光荣之家”走走,力所能及地为军烈属送上一点温暖。

40年前的那场边境作战,曾发生多个这样的故事:两个军人一起上战场,在不知道自己能否活着回去的情况下互相口头承诺:如果一人回不去,另一人要照顾两家老人。结果,确实发生一人倒下、一人生还的事。生还的那个人回乡后履行诺言,找上门去,改口叫战友父母为爸妈,替战友尽孝几十年。这样故事的主人公有多人,笔者在网上一搜就找到了汤宏寿、董贵生、马盈安等名字。

还有刚被评为“最美退役军人”的王贵武,他先后在全国各地认下16位烈士的妈妈为母亲,不仅从物质生活上予以保障,还经常奔波大江南北,上门探望烈士母亲,像亲生儿子一样给予烈士母亲情感慰藉。

像先进典型那样千里认亲、长期尽孝不容易,许多人没有实力、没有条件做到,但是,我们视“光荣之家”为亲戚,逢年过节走一走、看一看、帮一把,这还是能做到的,关键是有这份心。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光荣之家”的基本生活是有保障的,有的军烈属生活条件还不错;每年春节前夕,各级领导也都分头走访慰问军烈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但是政府工作千头万绪,逐户走访慰问和精准到户帮扶毕竟是有难度的。营造“尊崇军人”的浓厚社会氛围要靠大家努力,我们可以发挥就近就便的优势,在同一个村庄社区、同一个乡镇街道、同一个城市走走“光荣之家”这门亲戚。

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本报近期派出一批记者走进“光荣之家”采访。在此,本报编辑部全体同志向全国的“光荣之家”拜年!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