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综合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河北省唐山市摄影爱好者戚辉利用业余时间,自费驾行四万余公里,踏访二十七个县市区,拍摄二百多名冀东抗战老兵——

与时间赛跑,用镜头记录铁血荣光


■马晓川 孟 潮

腊八节一大早,河北省唐山市摄影爱好者戚辉便驾车出发,和此前无数个周末一样,踏上寻访冀东抗战老兵的路途。

戚辉从小就有一个从军梦,但由于视力问题未能如愿。他的工作单位是中国联通唐山分公司,业余爱好是摄影。2014年7月,一次偶然的机会,戚辉见到了玉田县抗战老兵王永贵。这位老八路拿出珍藏多年的军功章,讲述那段烽火岁月,当说到自己负伤后继续作战时,老人眼中的光芒让戚辉情不自禁端起相机按下了快门。

“还有人想着我们,用这种方式给我记录,这太珍贵了。”等他洗好照片送给王永贵时,老人的一番话让他深受触动。自此,戚辉走上了这条与时间赛跑的寻访之路。

自费驾行4万余公里,寻访足迹遍及京津冀的27个县市区,为200多名冀东抗战老兵拍照,戚辉的大部分休息时间都用在了寻访上。“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戚辉告诉笔者,得到的大多是“在某个村庄可能有个老兵”这样简单的线索,通常要到村里挨家挨户打听。“无功而返是常有的事。”戚辉曾独自在电闪雷鸣的山路上奔波一天却“查无此人”,也曾找到老兵,但因各种原因未能成功拍摄。“我这是个人行为,也没什么官方证明之类的,有的家属会因为保护老人而不同意拍摄。”这样的困难并不能让戚辉退却,但让他焦急:“我拍摄的抗战老兵年龄最大的100岁,最小的89岁,有的老兵在拍摄完不久就与世长辞。”戚辉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健在的老兵越来越少,记录他们就是在和时间赛跑,一天都不能耽误。

走遍冀东大地,寻访抗战老兵,在拍摄照片的同时收集一个个鲜为人知的抗战故事。他说:“每一次拍摄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为国舍生死,报得民族仇,这是抗战老兵的铁血荣光。赵连云老人1942年参军,他与战友同日伪军浴血奋战,一个排只有赵老一人生还。寻访赵老时,老人因年事已高并身患重病,有时甚至不能分清白天和黑夜,但说起打鬼子的事却毫不含糊:“树叶子当碗,手当筷子。冬天怕暴露行踪,不敢点火做饭,就用干粮就雪充饥……”面对戚辉的镜头,老人缓缓举起右手,神情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这样的场景在寻访过程中多次出现,每当这时,镜头后的戚辉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近几年来,在戚辉的倡议下,众多唐山爱心人士加入进来,募集资金和物品,走访慰问抗战老兵。“老兵们不怕平凡,不怕死亡,却怕被遗忘。”在寻访过程中,戚辉对此深有体会,他告诉笔者:“拍摄过程中,大多抗战老兵唯一的要求就是将胸前佩戴的军功章拍清楚。”

“历史渐渐远去,但我们不能忘记带给我们安宁和平的英雄。”笔者采访时,戚辉一边检查当天要用的相机,一边坚定地说,“我的寻访不会结束,我要用这种方式致敬那些峥嵘岁月里最可爱的人。”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