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动员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把握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趋势


■刘智明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国民经济动员是把国民经济各部门从平时状态转入战时状态的活动,效果显现在战时,动员准备在平时。因而只有认清和把握国民经济动员发展趋势,才能乘势而上、顺势而为,不断增强动员准备的针对性计划性。

第一个发展趋势是动员目标精确化。以往,为给作战部队提供足量保障,动员部门往往按照“多多益善”的思路,实施粗放型动员,结果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海湾战争结束后,美国动用4万个集装箱才将剩余的装备物资运回国内。而在伊拉克战争中,美国国民经济动员的方式是“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哪里缺哪里补”,实现了战争需求量与动员供给量之间的高度一致。

毫无疑问,实现两者之间的高度一致,不仅对于保障战争顺利进行,而且对于持续开展动员,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而要保持两者之间的高度一致,需要军地双方共同努力。作为需求方,部队既要精准计算需求数质量,摒弃“不管用不用,先要过来再说”的旧观念,又要了解经济指标和通用装备常识,能够用地方话语体系表述保障要求,防止因双方理解偏差而造成“要苹果给鸭梨”的情况。作为供给方,地方动员部门应及时制定完善动员预案,编实练强专业保障队伍,并加强训练演练,力求在保障时间、线路、地点上做到精准无误。

第二个发展趋势是动员部门一体化。动员目标的精确化,并不意味着动员部门任务的减轻,恰恰相反,未来战场上,诸军兵种部队的后勤装备保障能力与战场感知能力、信息传递能力、快速机动能力和精确打击能力等将实现综合集成,原来的分散式动员将被上下左右协调联动的一体化动员所取代。

要想战时协调联动,平时就要密切配合。着眼动员机构一体化,建立专业办公室联合办公制度。包括经济动员在内的国动委专业办公室分散设置在军地各个部门,加之人员更换频繁,往往出现“同在国动委,见面不相识”的现象。应依托综合办所在的军事机关,建立专业办公室联合办公、联合培训、联合演练制度,确保遇有情况能够迅速攥指成拳,形成保障合力。

着眼跨区域动员一体化,建立区域协同保障机制。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方兴未艾。经济动员部门应借此东风,建立区域之间协同保障机制,率先在京津冀、长三角等协同发展区域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使动员对象保障范围由原来的一地拓展到相邻区域,进一步提高部队获得优质资源保障的概率和效率。

第三个发展趋势是动员方式网络化。动员对象的一体化,必然呼唤动员方式的网络化。近年来,智能计算机、全球定位系统、卫星通信等信息技术装备,随着互联网一并进入国民经济动员领域,大大提高了信息传递速度和容量,为实现动员方式网络化提供了必要条件。经动部门应针对国民经济动员范围广、对象多、协调难度大的实际,依托国家信息网络,构建节点众多、实时共享、无缝联结、高效可靠的指挥和保障网络。

一方面要完善“内网”。就是准确录入和实时更新经济动员中心、动员骨干力量、军队给养应急保障企业的信息,建好经济动员潜力数据库,并依据数据库拟制和修订动员预案。在此基础上,通过职能部门、行业协会等渠道,加强对动员对象的动态监管,及时剔除过时信息,消除网上阻点,保证“内网”始终高效运转。

另一方面要联结“外网”。就是借助“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地方政务服务大数据平台等,发现和引接与国防密切相关、与军事需求相适应的先进技术研发和生产龙头企业,通过签订合同、协议等方式,赋予其经济动员任务,不断扩大动员圈,让经济动员能力随经济发展水涨船高。

(作者系北京市国民经济和装备动员办公室专职副主任)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