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犹听醒狮夜吼声


■李 辉

日前在河南省光山县司马光宾馆院内,一对元代石狮让我顿然止步。

古官衙庙堂,门前大都摆放两尊威猛石狮,图镇邪、祈吉祥,至今仍见一些豪门承继遗风,并不稀罕。一对石狮何以令我顿然止步?在于石狮的背上镌刻着抗日将领吉鸿昌的题词,更在于吉鸿昌将军是我的家乡——扶沟县最引以为豪的英雄!

“国将不国,尔速醒悟”“睡狮猛醒,领导民众”。久久凝望白色大理石上风雨剥蚀但仍射剑影刀光的雄健题词,领悟悲壮的我,似乎穿越到国家山河破碎的凄苦岁月。题词镌刻的日期定格在“民国二十年三月一日”。此时的中国陷入内战,百姓灾难深重,仅仅半年过后,倭寇铁蹄悍然践踏肥沃的白山黑水,血色松花江从此难洗被蹂躏的污秽和耻辱。

看狮如人。有狮如舐,缺乏刚烈,媚骨如犬;有狮如饰,装点门面,威风八面;有狮如诗如史,有民族大义,具侠肝义胆。它们才真的可歌可泣,日月可鉴。也就是在倭寇刀丛如妖林时,这些怒目切齿的醒狮望卢沟晓月,似怒发冲冠,飞泪狂吼,唤不愿做奴隶的民众——起来,起来,都快快拿起同仇敌忾驱豺狼的猎枪!

头颅高昂、双肩如山的吉鸿昌,你在家国兴亡时的雄健题词,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血液,它不是镌刻分明就是“输血”,从此让这对古老的狮子因英雄之名而苏醒,至今仍还活着。

一个民族,因多了吉鸿昌这样刚烈的醒狮,才吉星高照、才鸿运当头、才昌盛繁茂。

对出自故乡的民族英雄,我一生都如山敬仰。至今,我还珍藏着一张35前的“邀请书”:1984年11月24日,省委纪念吉鸿昌殉国50周年大会在扶沟县举行,大会筹委会邀请同样是军人的父亲参加纪念大会。因这种对英烈的敬仰从未暗淡,从此无论身处逆境还是顺境,我都不当浑浑噩噩的睡狮,面对豪门权贵也从不媚骨如犬。也因披两肩寒霜、裹十里秋风而不屈从于命运,如炬的瞳孔才成为信念的红日,让生命从此多了历史的厚重。

历史,都是靠岁月之笔镌刻而非轻描淡写。30多年后,在家乡的网站上,“闯世界的扶沟人”栏目里,我的名字也与烈士、科学家、新闻先辈等一起,成为故乡不忘初心的一个坐标。

法国作家雨果有句名言:“无论什么,都不能从世界编年史上抹去用剑刻下的英名。”吉鸿昌将军,就是用剑刻下的英名。“我为抗日而死,一生光明磊落,死也要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将军长望布满阴霾的天空,厉声喝令:“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着你们是怎样打死我的!”这种慷慨赴死、大义凛然的悲壮一幕,足以令一切蝇营狗苟都在英雄的面前逃遁。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首写在刑场上的绝命诗,满怀愤懑、荡气回肠,字字如惊雷,令一切卑琐之人都为之战栗!

真正的醒狮,往往历经风雨磨砺,受孕于利斧剑刻,周身融进民族精血,纵然躯体化成了石头,也丝毫不改刚烈不屈的模样。这样的醒狮,才是中国的脊梁,它们都巍然挺立。那些笃信“摸摸石狮头,一生不用愁;摸摸石狮背,好活一辈辈;从头摸到尾,财源进如水”的人,在神圣不可侵犯的醒狮面前,也只能仰视而不能亵渎!

时常仰望夜空,我遥想的不是小桥流水和风花雪月,视黑夜如墨,泼洒雄浑;视弯月如剑,雕刻英名。在命运的“枪口”面前正视而非苟且和战栗,我们的人生才与民族精神同脉相通——百折不挠、坚如磐石!

夜宿光山,辗转难眠。耳边,似又传来吉鸿昌将军“国将不国,尔速醒悟”“睡狮猛醒,领导民众”的低吟。古道长桥飞弹雨,碧水清波血染茫,石狮恨夜长……此时,热血沸腾,慷而慨之,似闻英雄壮歌。

雨洗大地,血沃中华!犹听醒狮夜吼声,我,潸——然——泪——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