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战“疫”,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董 强

武汉地处华中,衔山拥江,九省通衢,商贾云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将这座城市推向了风口浪尖。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的打响,让荆楚大地成为展示“中国力量”的一个战场。

当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已基本阻断,回望灾难中挺立的伟大中国,人们更加坚信,党心、民心、军心凝聚而成的血肉长城,正是我们战胜疫情、取得全面胜利的力量源泉。

千军万马看指挥

——行动,凝聚在信仰的旗帜下

一个率真的举动,让驰援武汉的26岁河北护士肖思孟一下子“红”了!

当剃头的推子划过头皮,看着缕缕秀发散落一地,泪水从肖思孟的眼角悄然滑落。她剪掉了一头秀发。

历史总有相似的一幕。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海军陆战队接到开赴灾区的命令后,37名女兵突击理发,头发剪得与男兵差不多短。指导员周爱民说,就为两个字:方便!

当时,灾情十万火急。

而今,抗疫时不我待。

不用再问,从周爱民到肖思孟,究竟为了谁?爱美的她们,为何如此毅然决然?

除夕之夜紧急调兵,解放军三军医疗队驰援武汉,就是答案。

鲜为人知的是,3支医疗队在出发之际即按党章规定,成立了3个临时党委和18个临时党支部。

支援地方抗疫防疫,军队各项工作紧张有序展开。

第一时间召开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对全军防控疫情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第一时间建立由军委机关、联勤保障部队、武警部队、军事科学院组成的军队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多次召开会议研判形势、提出对策。军委后勤保障部第一时间建立联需、联采、联运的“三联”工作机制,减少审批环节,压缩采购周期,全力支援抗疫。军委机关有关部门24小时加强战备值班。

信仰二字,“信”字里有承诺,“仰”字里有敬畏。

向人民庄严承诺,敬畏每一个生命:生死一线间的医疗“红区”里,悬挂的党旗是信仰;医务人员火线入党,举起的右拳是信仰。

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就是在习主席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刷新的“最多”。

2月2日凌晨,人民空军8架大型运输机,降落武汉天河机场,大批医用物资和795名军队医护人员紧急驰援。空军发布消息称,这是继汶川、玉树抗震救灾之后,空军参与非战争军事行动同时出动大型运输机数量最多的一次。

生命至上的生动体现,就是在习主席和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对成功经验的果断“复制”。

2月13日的第二次增兵,意图之一就是参照武汉火神山医院运行模式,承担武汉市泰康同济医院、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光谷院区确诊患者医疗救治任务。

排兵布阵看协作

——忠诚,汇聚在不屈的力量中

“封城”中的武汉人知道:军队医疗队进驻金银潭医院的当天,就创造了一项纪录,一次性接收30余名确诊患者。此时,距离队员走下飞机仅仅12个小时。

当武汉市市长周先旺与联勤保障部队副司令员白忠斌,在武汉火神山新冠肺炎专科医院签署互换交接文件之时,举世瞩目,这所医院整体移交给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

火神山医院收治第一批患者的当天上午,施工仍在紧张进行,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准备器械、药品和相关设备,收拾病房。火神山医院院长张思兵介绍,从那一刻起,医院进入“边接诊边建设”阶段。外电评价,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管理使用火神山医院,标志着武汉战“疫”进入一个新阶段。

在武汉保卫战这场困难重重的阻击战中,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作为突击力量,主要任务就是攻山头。

钢刀利刃,哪里危险哪里上。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进入武汉的第二天,正式进驻武汉金银潭医院、汉口医院、武昌医院等3家定点医院,全面展开对新冠肺炎重症病患的救治工作。

作战力量分头突击,医护人员合力围剿。

在金银潭医院,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进驻综合病房楼,迅即开始接诊病患,诊疗护理工作全面展开。

在汉口医院,海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全面接管重症监护室,新开设1个呼吸科病区,有序接诊病人。

在武昌医院,空军军医大学医疗队针对重症病区每名危重症患者研究治疗方案;疫情防控专家全面考察、综合评估,并进一步优化感染控制环境。

军队前方指挥协调组按照军委领导要求的“打胜仗、零感染”目标,指导医疗队认真分析评估3所医院的医疗设施、救治现状、患者情况,攻坚克难,科学施救,快速施救。

一线采访的军地记者不经意有了两个“意外”发现:危机四伏的临危受命,总是领导干部“站排头”;困难重重的特殊战场,总是共产党员“我先上”。

在武汉,在湖北,许多人说,看不见面庞,听得见声音,军人身份亮出来,就是一种安抚;党员身份亮出来,就是一种镇定。

并肩作战看士气

——力量,集聚在科技的刀锋上

3月17日,一条消息振奋了全体国人:就在前一天,重组新冠疫苗获批启动展开临床试验。这一天,距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薇团队奔赴武汉抗疫一线,仅仅50天时间!

速度惊人,效率惊人,世界为之瞩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为此推出专稿。

兴奋的网友将注射疫苗的志愿者称为“探路者”。志愿者们却说,陈薇院士第一个接种疫苗,她才是真正的“探路者”。

面对各方赞誉,陈薇说:“病毒无情,但我们相信奇迹。疫情就是军情,疫区就是战场。”

在这个特殊战场,军地并肩作战,捷报频传:病毒基因测序,验明新冠病毒的“正身”;检测试剂盒的推出,病症不再难以识别;分离病毒毒株,为疫苗研发奠定基础……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科技是重要支撑,科研工作者是重要力量。正如习主席所指出的那样:“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在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艰难历程中,军队科技工作者不辱使命,以创造性贡献为党旗增辉,为军旗添彩。

17年前,原302医院74岁老专家姜素椿“我以我身抗‘非典’”,亲试 “血清疗法”,最终取得实质性突破。

而今,以陈薇为代表的军队科技工作者,牢记习主席重要指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

从紧急“封城”,到缓慢“开城”、有序“开城”,科学防治挽救了更多生命,也为全球抗疫防疫争取了时间。

从离鄂离汉通道管控,到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科学防治勾勒出“中国方案”,创造了“中国奇迹”。

美国史学家胡克认为,判断一个社会能否解决它所面临的问题,依据是“它的领导层的质量和它的人民的品质”。实践证明,疫情防控所催生的一切正能量,正在成为珍贵的国民记忆,写进共和国文明进步的历史。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