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中国温度


■郝若彤 林 琳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一名意大利网友在社交媒体上留言:“等疫情结束,我想拥抱每一个中国人。”读着读着,笔者瞬间直起了腰杆,一股豪情油然而生。中国温度,温暖自己,也温暖了世界。

3月17日,山东省援鄂医疗队第一批队员准备返回济南。临别时,来自日照市莒县民兵医疗救护分队的医生曹伟,向前来送行的武汉人民鞠躬告别。这一幕正好被记者拍下。视频在网上发布后,感动国人。湖北网友在某社交平台留言:“这个鞠躬如何受得起!该说声谢谢的是我们。救命之恩,武汉永不忘!广大医务工作者用牺牲和奉献托起生命的方舟,这就是中国温度。”

军嫂王小清是齐鲁医院麻醉科主管护师、山东省援鄂医疗队第三批队员。笔者偶尔与她在微信里交流。她说,有一位老大爷被收治以来,一直沉默寡言,对待治疗非常消极。王小清尝试着和他沟通,可老大爷就是不说话。有一次,她在给老大爷换药时故意说:“我是第一次来武汉,武汉真的好美啊,有啥名胜古迹大爷给介绍一下呗!”老大爷的眼里突然有了光彩,他说:“我们武汉是九省通衢,历史名人太多太多,还有樱花、有汉口江滩的夜景……”说着,老人流下了眼泪。“大爷您要振作起来,打起精神,好好配合我们治疗,您会很快好起来的!”王小清轻声细语地安慰老人。老人擦拭着眼泪说:“谢谢姑娘,等我好了,请你们吃武汉正宗的热干面。”

交流中,王小清深情地说:“这次在抗疫一线,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医患间生死相托的信任。当看到一个个患者出院时激动的神情、流泪的笑脸,那是一种来自心底的颤动,觉得自己还行。”

温暖无处不在,温情四海传递。随着疫情在全球蔓延,面对伊朗、意大利、巴基斯坦、伊拉克等国家的求助,中国始终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国际社会抗击疫情提供支持和援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用中国温度温暖世界!

笔者朋友的女儿杨阳,今年21岁,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留学。疫情发生后,她陆续收到来自家乡济南的亲人、朋友和同学汇去的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用品。杨阳在电话中跟妈妈感慨:“身在异国他乡,照样能感受到祖国的温暖!”

3月9日,江汉方舱正式休舱。《真心英雄》《明天会更好》《大中国》……医疗队员们聚在一起自发唱起这些充满豪情的歌曲。多少泪水在这一刻尽情流淌,多少故事从他们身上涌现。在武汉一线采访的战友告诉笔者,他连续奋战4天4夜,写了8篇稿子。他说:“自己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心中有满满的激情和力量,温暖的词汇伴着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不断从脑海迸发。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把那些有温度的故事写出来。”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美术馆国家主题美术创作组以“为抗疫而塑”为主题,创作出21件作品。其中,《痕》是笔者的战友、年轻雕塑家谈强创作的又一精品力作。作品下面有这样一段话:“每一道痕,是同事死在自己怀里的痛,是送病人出院时灿烂的笑。每一道痕,就像被祝福的歌,永远流淌在我们的心田,那是心中天使最美的模样!”作者把心中炽热的情感都融入了雕塑创作中。

在四川专家乘坐东航专机飞往意大利途中,机长播放了一段话:“在你们的护佑下,家乡人民安全了,你们却不能脱下战袍,还要继续无畏地逆行,我们机组成员等着你们的捷报,迎候你们回家!”温暖的话语,在春日阳光里、在蓝天白云间久久回荡……

防疫无国界,服务不隔离……点点滴滴,国内国外,一个个逆行的身影,无一不是让人倍感温暖的中国温度。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