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论坛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赓续我军制胜法宝的壮丽篇章


■董永在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被迫进行的一场反侵略战争,它打出了新中国国威军威。回眸逝去的战争硝烟,其中蕴含的克敌制胜之道在新时代强军兴军征程中仍放射出穿越历史时空的熠熠光芒。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和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锻造了强军胜战的锋利刀刃

战争不仅是物质的较量,更是精神的比拼。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过程中,志愿军物质条件和武器装备始终处于劣势,既无制空权也无制海权,战况异常紧张、激烈、残酷,作战伤亡和消耗巨大,但志愿军将士硬是以坚强的战斗意志和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前赴后继、浴血奋战,克服了许多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实现了“气盛”战胜“钢多”的惊天逆局,书写了人类战争史上可歌可泣、荡气回肠的壮丽篇章。

精神胜势是战场胜势的前提。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写道:“精神状态对军事力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抗美援朝战争开始时,面对自恃武器装备优越、狂妄自大的美军,志愿军藐视强敌,敢于亮剑、敢于斗争,在路河冰冻、衣被单薄、粮弹缺乏、“吃一把炒面就一把雪”的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发出“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铮铮宣言,把精神和意志的力量发挥到极致,每一次战斗都无比的英勇顽强。在进攻中,不顾敌人炮火的猛烈,忘记一切疲劳和艰苦,勇猛前进;在防守中,不论敌人的飞机大炮如何轰炸,始终坚定沉着,固守阵地,大量杀伤敌人。即使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也是临危不惧、顽强不屈,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个人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第二任“联合国军”司令李奇微感叹道:“中国人是坚强而凶狠的斗士……中国人是勇士,他们常常不顾伤亡地发起进攻。”美第八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也惊叹:“中国士兵是一个顽强的对手……他们没有防弹背心,没有钢盔……但是,他们永远是向前作战的,奋不顾身”。从某种意义上讲,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胜利,首先是精神的胜利。基辛格曾同习主席谈到抗美援朝战争,说中国军人令他非常佩服,他说中国军队缺乏后勤保障、空中保障,装备是如此之差,居然没有“打输”。习主席告诉他:“我们靠的是一种革命的战斗精神,我们的战士是不怕你们的,无论拿什么武器,都敢与你们较量。”正是广大志愿军将士始终保持这种旺盛的战斗精神,才不断创造出惊天地、泣鬼神的战争奇迹。

从抗美援朝战争可以清晰地看出,打仗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军队要能打仗、打胜仗,固然要靠战略战术,要靠体制机制,要靠武器装备,要靠综合国力,但没有战斗精神,光有好的作战条件,军队也是不能打胜仗的。战斗精神,历来是军队战斗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无论什么时候,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千万不能丢,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血性胆魄永远不能变,这是我军制胜强敌的精神密钥。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这一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创新发展的精彩演绎,铸就了战争制胜的不二法门

战略战术是为实现战争目的使用军队进行战斗的学问,是达成战争目的的“桥”和“船”。在武器装备敌我悬殊极大的情况下,我军之所以能够战胜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靠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力争主动,最终形成新的强弱对比和制胜优势。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之时,中美两国国力不可同日而语,两军现代化程度更是天壤之别,志愿军不具备打消耗战的实力和条件,必须通过灵活的战略战役战术,最大限度地保全自己、消灭敌人,才能夺取战争胜利。在出兵朝鲜之前,毛泽东就针对美帝国主义“一长三短”的客观实际,鲜明地指出:“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弹,我打手榴弹,抓住你的弱点,跟着你打,最后打败你。”这种高敌一筹、掌握主动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始终贯穿志愿军的每次战役战斗行动之中,并因时因地因对象不同而不断创新发展。

在战略指导上,志愿军入朝之初,面对强敌进攻,果断改变预定的防御计划,改用运动歼敌的方针,指导志愿军径直实施带有战略反攻性质的作战,从而扭转战局,奠定战争胜利的基础;在战争形成相持局面、美国被迫表示愿意进行停战谈判的情况下,适时确定“充分准备持久作战和争取和谈达到结束战争”与“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指导志愿军顺利完成战略转变,圆满完成坚守“三八线”南北地区防线、促成朝鲜停战的战略任务。

在战术指导上,坚持非对称作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身优势,最大限度地限制敌军技术装备效能,创造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战法。比如:以我军擅长的近战、夜战为主要作战手段,并将夜战发展为战役规模;在运动战中,强调战役的穿插迂回、断敌退路和利用夜暗对敌完成分割包围和适时决定战役进止,达成战役目的后不做深远追击,保持主动;在阵地战中,依托有利地形构筑以坑道为骨干的坚固阵地防御体系,将阵地战由辅助作战形式提高到主要作战形式,从制止敌军进攻、消耗敌人发展到攻防并重和以歼灭敌人为主要作战目的。这些符合战争实际的战法,大大削弱了敌军的技术优势,保证了志愿军作战效能的最大限度发挥。毛泽东后来也这样总结到,我们的战士和干部机智,而美国侵略军的军官比较呆板,不那么灵活,“我们方面发生的问题,最初是能不能打,后来是能不能守,再后是能不能保证给养,最后是能不能打破细菌战。这四个问题,一个接着一个,都解决了。我们的军队是越战越强。”

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战争制胜的关键在于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其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同样,制胜现代信息化战争,我们也必须坚持这一制胜宝典,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研究现代战争制胜机理,不断创新战略战术和战法研练,善于提出新的作战思想,坚持非对称作战,善出新招、不落俗套,让对手摸不准、吃不透,这样才能做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实现《孙子兵法》上所讲的“致人而不致于人”的效果,真正由被动适应战争向主动设计战争转变。

抗美援朝战争是我军发动群众、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战争思想整体威力的雄壮活剧,传承了克敌制胜的伟大法宝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所赢得的伟大胜利,同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是密不可分的。毛泽东指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主要是因为我们的战争是人民战争,全国人民支援,中朝两国人民并肩战斗”。正是由于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援,才形成了同仇敌忾、战胜一切困难和强大敌人的无穷力量,最终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迅速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的宣传教育,使得“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深入人心,极大地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的爱国热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掀起了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热潮。各族青年踊跃参军,到处呈现母送子、妻送夫、兄弟争相入伍奔赴朝鲜战场的感人场景;成千上万的铁路工人、汽车司机、民工和医务工作者主动报名,志愿到前线担负战地勤务工作;工人们提出“工厂即战场,机器即枪炮”的口号,夜以继日地为志愿军生产军需物品、武器弹药;广大农民踊跃交售“爱国粮”,全力保障战场前线的物资供给;社会各界为志愿军捐献了可购买3700多架战斗机的巨款,并采取寄送慰问信、慰问品和派遣赴朝慰问团等方式,对志愿军进行大规模慰问,使志愿军得到了充足的兵员、人力、物力支援和巨大的精神鼓舞,有力地支援了志愿军英勇作战,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坚强保障。另外,志愿军视朝鲜人民为亲人,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不拿朝鲜人民的一针一线,得到了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和拥护爱戴。朝鲜人民以坚持生产、筹借粮食、修桥筑路、运送物资、救护伤员、担任向导、防间反特等积极行动,有力支援了志愿军作战。可以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人民战争思想的灵活运用和创新发展,是中国人民在建立国家政权以后所创造出的人民战争的新形式。

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战局是不能用钢铁数量多少来作决定的,而是首先由人心的向背来作决定的。人民战争的伟力,来源于人民的伟大力量。正如毛泽东一段充满辩证法的阐述:“力量小的,同人民联系的,强;力量大的,反人民的,弱。强大的失败,因为它脱离人民;弱小的胜利,因为它同人民联系在一起,为人民工作。”无论形势如何发展,人民战争这个法宝永远不能丢,同时必须善于把握新的时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新特点新要求,创新内容和方式方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一体深度发展格局,充分发挥人民战争的整体威力,为实现强国兴军提供强大动力和战略支撑。

(作者系军事科学院习近平强军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