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军人的光荣


■杨玉辰

军人,是一个光荣的称号。

我作为一个在解放军这座大学校里当了大半辈子兵的军人,其光荣和自豪感时时刻刻伴随和激励着我,引我自律,激我奋进。

记得上小学一次少先队日活动时,我们到一个军属大娘家帮助打扫卫生,当看到大娘家门上悬挂的“光荣军属”红色牌子时,我就对军人的职业充满好奇和憧憬,然而并不懂得“光荣”的含义和缘由。直到后来从语文课本上学了《谁是最可爱的人》,才真正理解了“可爱”和“光荣”的内涵。我暗暗发誓:长大一定要当兵,成为一个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然而,中学时代的3次报名应征,都因个子矮小和身体瘦弱被刷了下来。为这件事儿,我哭过多次,心想这辈子怕与军人的这份光荣无缘了。

1968年大学毕业时,分配去向中有一项是到部队农场锻炼。虽然那时只说是去部队“接受再教育”,可我想毕竟离军人和光荣近了一步,就愉快地报了名。没承想,在部队农场锻炼一年后,上级真的下达文件,“锻炼期满的大学生可以申请入伍”,真是天遂人愿!听到此讯后大喜过望的我,在第一时间报了名。不久,就像做梦一样,我真的获准入伍了。就在穿上军装的第一时间,我写信把这个喜讯告诉了一向希望我成为军人的父亲,让全家分享我的光荣。几个月后,从家里的来信中得知,村里的干部们带领小学生,在锣鼓声中把“光荣人家”的牌子钉在我家门楣上。为此,全家还在门口的光荣牌子前拍了张照片给我邮来。

家乡有一个老风俗,每当八一建军节和春节,村里都要邀请军烈属在村部召开茶话会,会后还有礼品赠送。那年八一,正赶上我回家探亲。村里听说我回来了,就专门请我参加村里的“拥军优属茶话会”,还安排我介绍部队的生活。那一刻,我的光荣感油然而生,围绕“当兵光荣,卫国神圣”讲了10多分钟。后来听村支部书记说,我的那次发言在村里传开后,成了最生动的征兵动员,把全村适龄青年的应征积极性和当兵的光荣感激发了。那一年,有4个青年被批准成为光荣的解放军战士。

那年我在部队当副指导员,一次部队拉练,连队要在冀东的一个村子住宿。当我跟村主任商量和筛选住户时,他说,按照他们村的传统风俗,要尽量把官兵安排到军烈属家居住,一来为延续军烈属的光荣感,二来也使他们再体会一下“远去的亲人又回来了”的感觉。就这样,我们选定了12户军烈属家作为我连官兵的住所。当我们连里干部挨家挨户走访这些军烈属时,他们那份光荣和自豪感得到极大的满足,由此而生发的拥军优属诸多佳话也在十里八乡广为流传。以至多年过去,他们还来信对当年的荣光津津乐道。

我的家乡是冀中的一个小村,现役军人屈指可数。自打家属随军并在北京安家之后,我回家次数虽然不多,但每逢出差或开会路过家乡,都要回家或回母校看看,偶尔也帮助村里、乡里、县里和母校做些力所能及的文字或宣传工作。做这些事对我来说不过是举手之劳,可由于自己的军人身份,外界对我的言行举止十分看重。那一年,县里竟把我选为“爱家乡楷模”,并邀请我参加全县的表彰大会。因当时部队有重要任务要完成,我未能到会。从发来的纪念册和录像看,军人“爱家乡楷模”(连我才3个)和其他楷模一起披红挂彩,我虽没到现场,却感受到作为一个军人的骄傲和光荣。

尤为感人的是,那年,就在母校——河北栾城中学校庆时,我的大校军装照被放大悬挂在展览大厅的重要位置,并配有文字介绍我携笔从戎的事迹,我还作为唯一的毕业学生代表在庆典上发言。当我谈到母校的教育使我扎下爱国、爱军、爱家乡的根子时,台下响起了掌声。会后,老师们纷纷鼓励我说:“你这军人的路子算是走对了。这是你的光荣,也是家乡的光荣、母校的光荣、老师们的光荣!”后来听家乡的学子们说,就从那次校庆开始,我的大照片就一直挂在教学楼墙上的展览橱窗里。我虽然没有勇气去看这张照片,却一直在内心深处为我的军人生涯庆幸和感到光荣。

光阴如梭,转眼我已年过古稀,退休多年。去年,有关部门向我们退休军人颁发了“光荣之家”荣誉牌。我不仅把它镶嵌在天天能看到的地方,更把它铭刻在了心坎里。因为这块光荣牌对我们老军人来说意味着:永远以军人的名义,爱护和珍惜军人的荣誉,续写和再铸军人的光荣!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