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长城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革命诗词中的党史回响


■郝东红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党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作为亲历者常常以诗词或咏怀言志,或回眸忆旧,留下许多经典著作。其中许多作品是我们感悟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汲取精神养分的热血壮歌,值得品读深思。

“无情最是东流水,日夜滔滔去不停。半是劳动血与泪,几人从此看分明。”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出身贫苦,在一大结束不久便写下这首《无情最是东流水》的诗歌,表达了对旧社会的控诉和唤醒民众起来革命的决心。之后不久,王尽美又写下“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的诗句,并从此将名字由王瑞俊改为王尽美,以表达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决心。在随后的短暂生命中,王尽美一直为革命奔走宣传,年仅27岁便积劳成疾而离世。筚路蓝缕的共产党人,怀揣着为劳苦大众谋福祉的初心使命,不断跨越前进道路上新的“娄山关”“腊子口”,创造出改天换地、翻天覆地的伟大奇迹。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毛泽东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描写了八七会议后组织秋收起义的场景。上阕描述了起义队伍的名称、军旗和进攻方向,而这也是我党首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自己的旗号、首次亮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第一面军旗,彰显了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下阕“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交代了秋收起义的社会背景、主要力量来源。整首词充分展示了起义队伍由党缔造和领导、依靠劳苦大众的内涵。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1928年3月20日党员夏明翰就义前写下的《就义诗》,充分展示了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信仰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坚定决心。夏明翰是1921年经毛泽东和何叔衡介绍入党的党员。他出身豪绅家庭,投身革命后致力于发动群众、开展农民运动,谢觉哉倍加推崇他的“忠实、勇敢、诚实、坚决”,并认为那是“最崇高的布尔什维克品质”。不只夏明翰,党员方志敏在狱中面对死亡的威胁,写下了“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的坚定誓词;叶挺在囚室里发出了“我希望有一天,地下的烈火,将我连这活棺材一起烧掉,我应该在烈火与热血中得到永生”的豪迈宣言。在建党100周年的光辉历程中,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始终有“贪生怕死,何如重死轻生”的价值取向,从入党那天起就有“满天风雪满天愁,革命何须怕断头”的大义凛然,面对穷凶极恶的敌人展现出“你要杀头我昂头,甘将热血献八荒”的从容气度,为了党的事业展示出“饮弹从容向天啸,永留浩气在人间”的浩然正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革命的胜利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中,往往展露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党和人民军队即使是在苦难中缔造辉煌,也始终是心中有一团火、眼中有一束光,让后人在品读中生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的感悟。有人因为看见而相信,共产党人却因为相信而看见。1918年11月,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中国依然风雨如晦,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却写下了“人道的警钟响了!自由的曙光现了!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的词句,饱含革命必胜的乐观主义精神。“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毛泽东的这首《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展现了1930年2月在“赣江风雪迷漫处”“十万工农下吉安”的风雪行军图。风雪中艰难的行军,在亲历者的眼里却展现出红旗飞舞、人马飞腾的生动画卷,展示了工农将士自信、豪放的心境。“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1936年冬,陈毅元帅在梅岭被围、身有伤病之时作了《梅岭三章》留在衣底。面对死亡,陈毅展现出取义成仁和誓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大无畏精神。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开幕,参加七大的陈毅在听取开幕词后,欣然写下《七大开幕》一诗。诗歌表达了全国人民翘首遥望延安,期盼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建立新中国的深切愿望,展示了共产党人带领人民摆脱黑暗、走向光明的历史担当和行动自觉。在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诗词中,担当精神始终闪烁着耀眼的光芒。1925年深秋,毛泽东在橘子洲头写下“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惊世名句,展示了除旧布新的满腔豪情。1936年在《沁园春·雪》中,毛泽东写下“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千古名篇,做出了党和人民将主宰国家命运的准确判断。1937年4月,毛泽东所作《四言诗·祭黄帝陵》则展示了共产党人“万里崎岖,为国效命”、立志“经武整军”“卫我国权”的使命担当。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