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视点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陕西延安:

山丹丹花开红艳艳


■郭建生 钟 超 本报记者 曹 琦

延安,中国革命圣地。从这里,结束长征的红军走向抗日前线;从这里,一个年轻的政党一步步发展壮大、一步步走向成熟。这里的山山峁峁,记录着激情似火的峥嵘岁月;这里的沟沟坎坎,铭刻着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仲春时节,吟读诗人的诗句,记者来到延河之滨,走进延安革命纪念地女子民兵连,倾听她们讲述党史故事、争当红色传人的青春故事。

给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

“回望过往的奋斗路,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我们必须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4月初,陕西省延安红色旅游开始进入黄金期。这几天,延安革命纪念地女子民兵连讲解员白婷准备讲解词,把习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原原本本加了进去。

“我们的工作是为游客讲解,但不能满足当简单的‘复读机’。”连队指导员石小丽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大家钻研党史军史,连队深入开展了以“学党史、军史、历史知识”和“当资料员、讲解员、研究员”的学“三史”、当“三员”大练兵活动。

早些时候,民兵连的姑娘们对此不太理解,觉得把讲解词熟记于心就好了,为啥非得成“专家”呢?

民兵小杨的思想转变源于一次尴尬经历。那天,一位游客提出的党史问题让她一时语塞,最后不得不请教另外一名老讲解员。

“身处革命圣地,更要用心学习党的历史。”连队不仅注重“读万卷书”,还坚持“行万里路”。记者了解到,她们经常组织开展“重访先辈路”活动,沿着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当年转战陕北的路线采访宣讲。白天赶路、参观、学习,晚上为当地群众演出,十天半个月回不了家是常事,但大家都不觉得累,越干越有劲。

今年初,纪念馆推出了党史故事的新版块。由于陈列内容的特殊性,许多资料无从查找,展出的内容除几张照片及照片上人物的简历外,再没有其他实物,影响了观众的参观兴趣。

信息不全,说服力自然不强。担任这个版块讲解任务的张静主动承担了讲解词的编写工作。她查阅了大量历史资料,数次到延安敬老院走访老党员、老战士,还一遍遍通过电话咨询曾参与该项工作的有关人员,获得了许多珍贵资料,编写出一套翔实感人的讲解词。

呈现在游客面前的虽然只有两块小小的展板,但张静能讲上两个小时。某企业领导听了她的讲解后,当即决定分批次组织企业员工来此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给人星火者,必心怀火炬。近年来,民兵连的姑娘们累计为1.5亿游客讲述党史故事,先后赴全国各地宣讲2000多场,受众达1000多万人次。

守护红色遗产,记录党史故事

延安革命纪念馆革命文物资源丰富,有3.5万件革命文物,1万多张历史照片,1.3万册史料图书。

每一件党史文物都记录着一段光辉岁月,都有一段不同寻常的“回家”之路。

“史唯然,陕西子长人,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西安、汉中、上海等地进行革命活动……”去年9月,一行人走进革命纪念馆,向纪念馆无偿捐赠了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发的史唯然任西北军政委员会贸易部副部长任命书和周恩来写给史唯然的亲笔信等文物。

“革命文物不仅见证了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更承载着伟大的革命精神。烈士后代把文物交由我们保管,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在革命文物捐赠仪式上,民兵连连长黄卉青郑重承诺:要珍藏好、保护好、宣传好珍贵文物,让更多的观众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更好地传承先辈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这样的场景,在纪念馆经常出现。4月6日,老革命家张文杰文物捐赠仪式在纪念馆举行。记录其革命历程的手稿、报纸、笔记等50余件文物无偿捐赠纪念馆,整理后将向全国游客公开展示。

除了革命文物,走上“回家”之路的还有历史的亲历者。两鬓斑白的他们,克服困难来到延安,在当年的旧址前,在记载历史的文物前,追忆我党我军的光辉足迹和奋斗印记。

去年底,一位百岁老人来到纪念馆。老人名叫李占福,10岁时逃荒来到延安。14岁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跟着党南征北战。

走到青化砭战役展厅时,还没等讲解员介绍,老人就大声说:“这仗我们是埋伏着打的,仅仅用了1个小时歼敌2900多人。”看到宜瓦战役的老照片时,老人又讲起了当年的一件趣事,“歼灭了刘戡的部队后,我们还专门给他买了棺材,送到西安让胡宗南开追悼会。”说完,老人像孩子一样开心地笑了。

这一幕,被连队报道员用摄像机记录下来。半个月后,一批中学生来参观。当他们驻足宜瓦战役老照片前,老人的质朴讲述通过全息技术再次呈现。画面里,老人讲得慷慨激昂;画面外,学生听得心潮澎湃。

保护利用党史文物,是全社会的共识。去年5月,《陕西省延安革命旧址保护条例》正式施行;7月,中宣部从全国400多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中,遴选确定15家为中华民族文化基因库红色基因库试点单位,延安革命纪念馆就是其中之一。

“下一步,我们继续开展党史文物数据采集,进行红色文化数据标注,综合运用全息技术,讲好革命圣地的感人故事。”谈及未来,连长黄卉青充满期待。

让历史“可感知”,让文物“会说话”

今年3月以来,每天都有来自天南海北、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来到纪念馆,在一件件文物前流连、沉思。

民兵连从馆内藏品中遴选出100件珍贵党史文物,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聚焦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重大成就、重要人物及动人故事,精心制作成百集系列红故事《延安延安》短视频。

“我们还在纪念馆广场的LED屏幕上,循环播放民兵连讲解员录制的精品微党课,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民兵连指导员石小丽介绍说,连队要求每名民兵都制作一堂微党课,通过对党史文物的深度挖掘,生动讲述中国共产党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和取得的辉煌成就,受到游客好评。

漫步延安革命纪念馆,随处可见民兵讲解员与游客互动传唱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东方红》《南泥湾》等多首歌曲在展厅内此起彼伏。来自四川的游客王磊磊激动地说:“今天带老父亲来纪念馆参观,有幸参加了‘党的歌声传万家’活动,听着熟悉的音乐旋律,我们情不自禁地跟唱起来。我感受到了幸福、自信和力量,为这次活动点赞,为我们伟大的党点赞!”

“我们在工作中发现,以往党史故事讲解效果不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新旧结合、动静结合、情景结合没有到位。”石小丽介绍说,她们总结出了“看对象定深浅、看要求定重点、看时间定长短、看人数定音量”的“四看四定”的宣讲模式,针对不同受众、不同场合、不同文物等对讲解内容加以诠释,增强宣讲的感染力。

在此基础上,她们还大量汲取陕北民间艺术养分,创造性地将“讲、唱、跳”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讲解中,积极以文艺节目为载体讲述党史故事。记者在现场注意到,有的民兵讲到信天游,就开口唱上几句;遇有游客问陕北秧歌什么样,就会扭上几步;讲解到中途休息时,穿插演几个具有当年延安特色的小品。

躬身传承,党史故事飞入百姓家

“宣讲任务永远排第一位,个人的困难再大也要克服。”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近年来,女子民兵连的名气越来越大,打电话、写信或上门请女民兵宣讲党史故事的单位越来越多,有时一天会接到好几份邀请。纪念馆日均游客过万,讲解任务十分繁重。尽管如此,连队都会想方设法协调人员,组成或大或小的宣讲队前去宣讲。

有一年10月,连队派宣讲小分队到采油一线慰问石油工人。在离井架10余公里的地方,7名女民兵乘坐的汽车不慎陷入河中,冰冷的河水浸透了鞋和裤子。

民兵们唱起了长征歌曲,互相打气鼓劲,一起下水将汽车推上了岸。到达演出场地后,大家顾不上换湿衣服就马上投入到演出之中。在瑟瑟的寒风中演出整整1个小时40分钟,大家手脚都冻麻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有一年夏天,民兵李蓉患上甲沟炎,左脚趾甲长在肉里,脚一沾地就钻心地疼。当时正值旅游旺季,宣讲任务重,李蓉只能利用周末时间去西安治疗。结果刚到西安,她就接到第二天要进行宣讲演出的通知。李蓉连夜租车赶回单位。第二天演出结束后,整个脚趾血肉模糊,袜子粘在脚上都脱不下来。

每逢节假日或寒暑假,人们总会在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处看到一个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小讲解员”。“我们民兵在争当延安精神传人的同时,也在积极培养宣讲党史的新传人。”宝塔区人武部政委尉启君介绍说,连队有近30人在全市12所中、小学担任校外辅导员,培养了200多名党史故事宣讲员。

有一年,一家中央媒体“红色足迹万里行”采访组来延安采访,在延安革命纪念馆恰好遇到延安育才小学的“小小讲解员”。他们正在向一批来自郑州的游客们讲党史故事,娴熟的讲解让在场的人啧啧称赞。

在该连荣誉室,记者看到墙上挂满了全国“三八红旗集体”“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先进集体”等锦旗。“老典型更要焕发新活力,我们就是要做新时代传播党史故事、传承延安精神的‘山丹丹花’。”尉启君说,今年,他们将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组织民兵连走出纪念馆,下农村、进工厂,用讲故事、演小品、唱民歌、扭秧歌等形式进行宣讲,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全面展现,向更多的人讲好发生在延安的党史故事。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