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9日,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1周年大阅兵在莫斯科隆重举行,俄罗斯于去年8月成立的空天军首次在红场阅兵式上登台亮相。而作为俄罗斯总统普京普京眼中“战斗能力和机动能力最强的军种之一”,俄空天军的建设与发展不仅是俄罗斯新一轮军事改革的战略抉择,同时也标志着未来空天一体的战场格局进一步转化为现实。
俄空天军建设的最新“版本”
其实,早在上世纪50年代,前苏联就成立了航天器控制测试中心,并服务于战略导弹部队;而伴随着著名的战略火箭军的成立,该部门也随之在1964年成为战略火箭军的空间设备中央管理局,并先后在1970年与1986年改为空间设备总局与空间设备主任局。前苏联解体后的1992年8月,空间设备主任局正式成为俄罗斯国防部直属的新兵种——宇航部队,即俄罗斯天军的源头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在苏联解体后防空军编制被撤销,俄罗斯在北约不断东扩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己在空天防御领域所面临的巨大威胁。因此,在2006年4月,俄罗斯总统普京颁布了《俄联邦空天防御构想》,直接指出“在统一领导下,按照统一的意志和规划,采取全国性和军事性手段,乃至在武装力量总体系内诸军、兵种和部队集团的总动员,来实施战斗行动。”
正是基于这一构想,2009年俄空军进行新一轮改革,将原来的军团制组织结构转变为现在的空军基地结构。其中,源自前苏联时代莫斯科防空军区的特别任务司令部转变为航空航天防卫作战战略司令部,该司令部又于2011年与宇航部队合并组建航空航天防御部队。
但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四大军区又都有自己的空防部队,歼击航空兵部队以及舰队防空力量,并且直接对总参谋部负责,既没有实施作战的统一指挥部门,也没有对俄罗斯空天态势实施连续监控的部门。基于这一情况,为理顺空天作战力量的建设与指挥体制,俄罗斯2015年8月1日将空军与空天防御部队正式合并,在世界范围内率先成立了空天军这一全新的战略军种。
目前,纵观各主要军事大国和航天强国,除俄罗斯外的其他国家大多都是将“天军”以分支机构形态隶属于其他军种。从这个角度来看,俄罗斯率先成立空天军可以说领风气之先,极具战略层面的现实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