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注册

国内新闻>>正文

"生命三角"里存活率最大? 7条不靠谱地震流言

来源:新华网作者:张漫子责任编辑:康哲2014-08-08 11:11

哪些地震流言不靠谱?

--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发布七大错误地震常识

新华网北京8月8日电 (张漫子)云南鲁甸地震发生后,各种防震减灾的信息满天飞,令人难辨真假。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联合果壳网7日发布七条经常被传播的错误地震常识,以提高公众辨别能力。

流言一:地震时躲在“生命三角”里存活机会最大

(流言)当建筑物倒塌落在物体或家具上的屋顶重力会撞击到这些物体,使靠近它们的地方留下一个空间。这个空间就是“生命三角”。物体越大,越坚固,它被挤压的余地就越小。而物体被挤压得越小,这个空间就越大,于是利用这个空间的人免于伤的可能性就越大。

【真相】“生命三角”主要是加拿大人库普提出的,但并未得到全球范围内地震、救援领域专家的认可,甚至有很多专家撰文、实验批驳过其不合理性。实际上,发生地震之后,国际公认最可靠的自救方法是“伏地、遮挡、手抓牢”:迅速钻到桌子下边或用靠垫捂住最脆弱的头部,手牢牢抓住桌子腿并做好桌子大幅度移动的准备。

流言二:根据动物行为可以预测地震,比如蛤蟆大量聚集

(流言)几乎在每次大地震过后,幸存者们回忆地震发生前的种种迹象,似乎都有动物异常行为的报告——鱼乱跳,鸡不下蛋,蜜蜂不回巢,各种宠物焦躁不安…

【真相】虽然依据动物行为预测地震是早年间民众科普运动主要内容之一,但科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即便监测地球物理状况,都很难准确预报地震,更何况利用随时受到各种因素影响的动物行为。实际上,目前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支持“动物预报地震”的存在,甚至有一些实验显示了相反的效果。此外,“心理聚焦效应”也会让人产生动物能预报地震的错觉。比如常见的“预示着要发生地震”的情况“蛤蟆聚集”,其实不过是一些蛙类繁殖期的大规模聚集行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