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地税系统腐败窝案:60余名干部职工被查处

来源:新华社作者:李丽静责任编辑:吴昊
2015-10-25 16:01

一窝“税耗子”,再敲警示钟

税收是国家最主要的财政收入形式,关乎国计民生。南阳地税系统“窝案”不仅造成国家千万元税款的流失,也削弱了税收工作公信力,影响恶劣,教训极其深刻。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副教授姜保忠认为,这起案件显示出一些干部在工作时,丧失了正确权力观,把公器当私器,成个人谋取利益的工具。

他指出,此案暴露出税收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以南阳市唐河县地税局税款征收流程为例,无论是纳税人税务登记、税费种认定、征收方式认定,还是对纳税人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处罚或自行强制执行,整个过程完全依靠税收管理员进行,形成“税收管理员—企业”的税收征稽关系,该种“单线”关系导致税收征稽体系相对脆弱,容易使权力变为脱缰的野马,税收成为“大漏筛”。必须完善税收制度建设,既要有效防止腐败,也要堵住税收“跑冒滴漏”。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教授冉富强则认为,该案也暴露出一些机关、单位选人用人的不公开、不透明,导致腐败发生。税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队伍大、层级多、链条长,又是经济管理和税收执法部门,必须要强化监督制约机制,不能让权力内部封闭运行。

阳光、公开、透明是最高的“防腐剂”。专家建议,无论是干部选用还是税费征缴,无论是税务机关还是其他机关,要畅通监督渠道,可以运用群众举报等有效机制,坚持“严”字当头,把权力晒在阳光之下,最大化打破不当利益链条,保障国家公器的良性运转。

据记者了解,南阳地税系统“窝案”发生后,当地检察机关和税务部门高度重视,强化监督和管理。检察机关发出检察建议,地税系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截至目前,仅唐河县的66户房地产企业就自查出各项少缴漏缴税款4399.38万元,已入库税款共计3888.81万元。

(新华社郑州10月25日电)

轻触这里,加载下一页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