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一名话务女兵的战斗姿态

来源:中国火箭军微信公众号 作者:张 艺 责任编辑:王韵
2021-01-22 13:51:19

2019年夏天,顶着近40℃的高温拍完毕业照,学士服已汗涔涔地贴在身上。坐在树影中,揉一揉笑僵的肌肉,微风蒸发掉身上的汗水,让人清醒又恍惚。北京语言大学梧桐大道上依然是万国旗飘扬,就像新生入学那般热闹,而我考研失利、考公务员止步面试,再无初进校园时的那种兴奋感。

枝影摇曳,我突然记起学姐那张素净的脸。

刚退伍的她重返校园,坐在一个被盈盈绿意围绕的屋子里,与我们分享她两年的军旅故事。那落落大方的自信,那经历磨炼后的成熟,都让我对部队产生好感。也是她告诉我:部队是个磨炼心性的地方,能够让你学会在面对诸多不确定时认清自己,相信自己,坚定前行。

从热闹拥挤的北京抽离,坐动车到唐山,又坐了近两小时汽车才到达新训营区。果然,新兵连第一晚我就失眠了。

湿热的房间、蚊虫的叮咬、此起彼伏的鼾声和透得进光的铁门,构成了军营最初的记忆。我睁着眼睛看着天花板,不知道未来会是什么模样,脑海里一片空白。

新训生活是什么样子?不过是政治教育、军事训练、打扫卫生的反复。曾经,我纠结于去听宏观经济学讲座,还是去三联书店参加名家签售会;纠结于去景山公园看日落,还是在傍晚的操场跑圈,遇见一个又一个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伙伴。

纠结,是因为生活存在无数种可能。如今,生活的唯一选择就是没有选择。

班长告诉我:“在新兵连,之前的成绩一切归零,你需要刻苦训练,尽快培养军人素质。”

每周和家人打一次电话,我得小心维护着情绪,显示足够坚强。然而,下一分钟就被拉紧急集合,因为打背包时用力过猛,手指扯开一道口子,等发现时血迹已经凝固。日子一分一秒都很“充实”,倒头就睡成为常态,我没有多余的精力去思考。

还没来得及回味新兵连的酸甜苦辣,下连后的第二天,我就直接开始话务员岗前集训。

战友说:“我觉得,你应该是那个阶段测验能考一百分的人。”

班长说:“你不是本科毕业吗?背号码应该不成问题。”

带着这些“期望”,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努力的方向:五点钟起床背号码,有人比你起得更早;拿键盘熟悉键位,有人练习时抱着键盘就睡着了。如何突破重围?虽然不能够做到最好,但至少不能被看轻。

于是,我利用电子表格整理出自己的错题库,循环背诵检测,记忆效果事半功倍。这让我的理论考试成绩位于前列,有机会坐在打字速度快的战友身旁,这样就可以观察她们打字的状态。

从模仿手型开始,到打字的频率节奏,再到目光在屏幕上的追踪,我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速度的外显因素。当班长们开始频频对我点赞的时候,我知道自己已经突破了瓶颈。再次考核排位时,我坐到了最前列。

榜样激励我进步,但我能否坚持不懈,还需要找到保持热情的理由。

“你们女兵平时就是上下班而已,挺轻松的。”

真的是这样吗?我看到的却是另一幅景象:战友们日复一日地值勤训练,昼夜颠倒地铆在岗位,随时处于战备状态,分明就是战斗员。虽然,我面前只有电脑屏幕和键盘,但我连通的那一个电话,也许正指挥着导弹呼啸九天。在通信站一年来,我越来越清晰地感知到,我和战友跟所有的通信兵一样,着眼于瞬息万变的未来战场,我们是政令、军令通达的底线。机台旁、配线架前、巡线路上、测绘途中……我们分布于通信战线各处,始终为了“那一天”绷紧神经,时刻保证连通、保有热情、保持清醒。虽无法直接托举长剑腾空,可在每一个小小的岗位上,我们用双手将忠诚融进无形的电波,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

工作之余,我拿起笔记录战友们的故事,端起相机拍下感动的瞬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可军营里的人和事同样鲜活。

沉浸在“东风”里的日子,我学会坚强、懂得奉献、知道感恩,这些精神财富也终将变成人生旅途上,一盏盏照亮前路的明灯。有一分热,就发一分光,但行前路,无问西东。最好的自己已经在赶来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