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军营观察:火箭军“剑锋-2021”导弹旅长大考的“转型之问”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王卫东、李永飞、李兵峰等 责任编辑:尚晓敏
2021-08-24 06:58:58

立起练官练将的鲜明导向

——就“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专访火箭军参谋部训练局领导

■解放军报记者 王卫东 特约记者 李永飞

火箭军“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按照新的内容标准、考评模式展开博弈比拼,这是火箭军指挥员比武竞赛的首次创新探索。就此,记者围绕组织比武竞赛的基本考虑、主要变化、现实意义等采访了火箭军参谋部训练局领导。

问:“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的基本考虑是什么?

答: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多次强调加强指挥训练,提高指挥现代战争的本领。近年来,火箭军持续开展导弹旅长比武,是聚焦“关键少数”提高打仗能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加紧催生转型人才队伍的有力举措。这次导弹旅长竞赛考核,目的就是推动军事斗争准备细化落地,提高指挥员谋战务战能力,立起练官练将的鲜明导向。

问:这次竞赛考核,内容设置上如何突出导弹旅长的核心能力?

答:导弹旅长能力素质包含很多,但我们这次竞赛考核紧紧围绕指挥员“五会”能力要求来设置考核内容和评判标准。安排了独立筹划、团队作业、陈述答辩三个比武板块,突出规范作战筹划、深化问题研究、锤炼应难应变和提高综合素养等四个指向,重点考核全面分析判断形势,看能否及时准确把敌情、我情、战场环境搞透,形成正确的分析判断结论,以及完整准确理解意图、及时果断定下决心、机动灵活摆兵布阵、跟进态势临机应变等方面。

问:这次竞赛考核和以往比武有哪些不同?

答:今年的比武与往年有很大不同和创新,总的遵循是最大限度紧贴未来作战,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努力实现战训一致。

“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在紧贴实战设计上,做了很多优化创新。它改变以往旅长“单打独斗”受考方式,改由旅长带精干参谋团队联合筹划,尽可能与战时作业模式、条件等一致。另外,根据部队实际作战方案想定条件,严格依据作业成果关联设置特情课目,对照决心内容连环追问质询。针对作战运用这个薄弱环节,把战法创新陈述作为重点突出出来。遵照联合作战纲要和作战条令构建评分项目标准,提高成绩评判的科学性精准性,专门邀请各战区机关和国防大学专家担任考官,力求实现能力供给侧与作战需求侧的融合对接。

问:导弹旅长竞赛考核主要是想提高指挥员哪个方面的能力?

答:导弹旅长是火箭军作战指挥链上重要一环。当前,火箭军旅团主官指挥能力在战略思维、联合素养、信息技能、应急处置和体系知识、科技素养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的短板弱项。我们要把比武竞赛作为提高指挥员谋战务战能力的一条快速通道,以比武为平台、以考核为杠杆,提升他们的战争谋略和战略思维,深化作战设计和战法创新,强化现代手段运用和数据分析计算,推动指挥员向谋略型、打仗型、科技型、联合型转变,真正取得指挥打仗的“资格证”。

问:“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旨在树立什么导向?

答:我们想通过组织竞赛考核全面立起练官练将鲜明导向。抓练兵备战关键在指挥员,一个单位练兵备战效能怎么样,关键在主要指挥员是不是懂作战、会指挥、善组训、真抓训。通过这次竞赛考核,强化指挥员精武强能、带兵打仗的荣誉感责任感,选拔表彰谋略水平高、指挥技能精、综合素质好的新时代优秀指挥员。同时,通过抓旅长带动团、营、连各级指挥员主动训、跟着训、创新训,充分发挥以上率下的辐射示范效应。

导弹旅长大考的“转型之问”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李永飞 新华社记者  李兵峰

有过得硬的旅长,才有过得硬的“大国剑锋”。图为火箭军某导弹旅进行实弹发射演练。 张 锋 摄

考生之问:是为争夺名次,还是为提升能力——

如果旅长的眼睛只盯着奖牌,那比武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

大考落幕,自己多少分?排在第几名?

在不少导弹旅长焦急等待之时,得到的答复是:除了前三名,其余导弹旅长的成绩已经“封存”,不搞“成绩比优劣”“排名论英雄”。

“这是让大家放下分数、名次的‘包袱’,真正把目光聚焦到审视自己、发现差距上,回去一心一意带动部队提升训练水平。”旅长们深谙火箭军党委机关的良苦用心。

既然是比武竞赛,想赢怕输是人之常情。正如克劳塞维茨所言:“在一切高尚的感情中,荣誉心是人的最高尚感情之一,是战争中使军队获得灵魂的真正的生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崇尚荣誉就是崇尚胜利。那么火箭军机关为什么要“淡化输赢”呢?

“如果旅长的眼睛只盯着奖牌,那比武效果无疑会大打折扣。”火箭军参谋部训练局领导道出了作为组织者的初衷。

一位旅长感慨,不怕军人争荣誉,就怕军人为荣誉所累。曾几何时,一些部队陷入争名次、夺奖牌的误区,把奖牌数量视作练兵比武的终极目标,“锦标主义”占了上风,“以比促训”的作用便难以真正发挥。

为什么明知这些做法违背了比武考核的初衷,却仍有人乐此不疲?答案显而易见,有人美其名曰 “为单位争光”,实际上既是打仗意识不牢,也是政绩观的错位。

“在相互比拼中拓展视野、开阔思路、取长补短。”这次竞赛考核立起的风向标,在旅长们那里也得到了印证。

某旅旅长刘磊,在比武之前就给自己定位了两种角色:考生和学生。那几天,他一有空就找其他旅长切磋武艺,博采众长。他翻阅记得满满当当的笔记本说:“以前一些久攻未破的训练难题,在这里或许能找到启发和答案。”

这样的情形,让现场指导竞赛的火箭军参谋部领导颇感欣慰,通过这场比拼,所有人都有所收获,看似是比武考核模式向前迈出了一步,实则是火箭军军事训练又向实战化迈进了一步。

这一步,刻不容缓!

此次导弹旅长大考,正是为指挥员进行的一次“淬锋行动”。找差距、补短板、研对策取代了决高低、分胜负、排名次,他们班师回营的行囊里,装着沉甸甸的收获,装着这次竞赛考核的“下篇文章”。

考官之问:是考核旅长,还是挑战自我——

要想给别人出题判卷,自己必须技高一筹

“这群考官有水平!”参加完“质询答辩”走出比武场,导弹旅长们纷纷为考官“点赞”。

然而,他们之中鲜有人知道,为了这次考核,作为考官团队主要力量的火箭军指挥学院专家教授准备了多久。

两年前的那次比武,火箭军指挥学院某教研室主任刘华也是考官之一。他清楚地记得,当初越野、射击等基础性课目颇多,筹划作业也是“一把尺子量长短”。考官要么掐表计时查看“米秒环”,要么对照“标准答案”论高低。

“当初也曾想过区分不同对象‘量身定制’考题,可这对出题者、判卷人都是更加严峻的挑战。如果不通晓现代战争、不洞悉制胜机理,凭啥说人家这一仗打得好不好?”火箭军指挥学院指挥系主任鲍伟说。

组织导弹旅长大考,看似检验旅长,实则也是检验考官。火箭军指挥学院党委遴选出一批优秀教学骨干。有的持续跟进某战区实战化建设试点任务,了解其对导弹部队在联演联训、联合作战中的最新需求;有的打起背包跟随基层部队进驻演训、发射一线,整理资料、采集数据;还有的到机关、院校进行固强补弱“充电”。

“要想给别人出题判卷,自己必须技高一筹。”今年初,火箭军开始筹划导弹旅长竞赛考核,考官团队也开始忙碌起来。

这次出卷,刘华感觉很“烧脑”——

“一旅一想定”的考核模式给考官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如何精准把握战场变量,构建一个个紧贴各导弹部队实际、对接未来战场的实战化考题,很大程度上也考验着考官战场素养和前瞻视野。

那段时间,他们排除一切外在干扰,心无旁骛出卷审题。为一个考题的设置,他们常常像对抗演习一样分成“红蓝”两方,探究是否符合实战要求。

就这样,在一轮轮“谈兵交锋”中,初步考核方案形成。他们又专门请来战区机关、国防大学等各方专家来“挑刺”,召开“诸葛亮会”集智研修。数易其稿后,一份份为参考人员量身打造的考卷最终被敲定。

出题是道关卡,评卷改卷更是检验衡量考官能力的“试金石”。火箭军指挥学院某教研室主任吴凯斌认为,考核评判标准就是部队练兵备战的参照系和风向标,导弹旅长的核心能力、部队训练的主要方向,都应该能从中找到答案。

在吴凯斌桌上,摆放着一份《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合作战纲要(试行)》。在评分过程中,他和同事深钻细研文件精神,将理论学习成果积极转化运用其中,立起新的评分标杆。

一名旅长陈述答辩后,考官朱辉对“同一任务运用两种不同指挥方式”提出质疑。这名旅长说出了自己的思考:“考虑补充打击的任务性质,采取越级指挥更有利于快打快撤……”听了他的回答,几名考官点头称是。刘华说:“考虑得比我们要周全,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学习和收获。”

考核结束,考官结合每名导弹旅长筹划作业、特情处置和现场答辩情况,逐个“画像”提出改进建议。送走了导弹旅长,火箭军指挥学院便召开专题复盘会,查找不足、梳理战果、总结经验,把最新成果写进教案、带入课堂。

考场之问:是着眼今天,还是瞄准明天——

考核不是终点,而是研究战争、打赢战争的起点

对常年担负战备任务的某旅旅长周勇坤来说,“箭在弦上”的状态让他练就不少应急招法。但他感觉这次考核“源于实际、高于实际”。

他说:“这次考核很多给定条件都是着眼‘打边界’‘练极限’。比如,过去一次任务可能处置一两种特情,现在是多种特情相互叠加、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会败走麦城。”

作为某旅参谋团队成员的周浩,走进考场的那一刻就有点紧张。他发现,不仅给出的想定条件嵌入“联合”要素,现场还有来自各个战区机关的考官。如何让“军种主建”的供给侧精准对接“战区主战”的需求侧,成为考核的一个重点。

键盘声响,好似马蹄声碎;网络无声,却深藏波诡云谲。作为观战者,记者也对很多难局险局直呼“没想到”。但在导弹旅长看来,既是意料之外又在预料之中。

“很多特情是战场的变量,牵一发而动全身,逼着我们在复杂、边缘、极限条件下用兵。”回忆当时的考核情形,一位旅长记忆犹新:考官从他的筹划作业中“寻短找茬”,无论是特情处置还是质询答辩,很多看似简单的现象背后却暗藏玄机,部队待机、机动、发射等作战关键环节都得重新“摆兵布阵”。

“比剑比长、用兵用强”,历来都是“通用法则”,这次却把“提高作战效费比”“技战术融合运用”等作为导弹旅长指挥谋略、指挥艺术的“度量衡”。

某旅旅长吕尔参自打踏进考场,就有一种针芒在背的急迫感——

他们旅列装“无需阵地、停车就打”的新型导弹武器装备,快打快撤是重要战法。没想到, “变更发射地域”“遭敌精确打击”“变换打击目标”等特情在短时间内一股脑儿涌来。

“按目前条件,变换打击目标的任务无法完成,赶紧上报,请示调整计划。”吕尔参迅速判断情况、定下决心。参谋人员提议:“啃一啃硬骨头。”但吕尔参很清醒:权衡利弊取其利,为了完成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可能导致某发射营“瘫痪”,后续任务无法完成,这样“不计代价”的战法不可取。

吕尔参当机立断,赢得考官认可。考核间隙,火箭军机关组织导弹旅长进行座谈。吕尔参和大家有着共同感受:“这种谋略比拼好比棋盘里的博弈,面对险局危局不能‘走一步看一步’,而要看三步、五步甚至十步,才能在前瞻性、延伸性的考核中把握战局。”

考核不是终点,而是研究战争、打赢战争的起点。转动这次竞赛考核的“魔方”,无论是导弹旅长,还是考官团队,都试图从中寻求破译克敌制胜的战争密码。

他们清楚,只有紧贴实战,尽可能把“艰难一日”模拟在考场上,才能“把未来战场可能面临的失败”解决在今天,才能拉直“战场之问”的问号,化作长剑啸天的惊叹号!

考核的杠杆撬动了什么

■鲍 伟

火箭军“剑锋-2021”导弹旅长竞赛考核活动,旨在适应新体制新模式新要求,聚力破解指挥员“五个不会”问题,提升指挥员善谋打仗素质本领。在这次比武组织过程中,我们聚焦核心能力、调整竞赛导向、更新考核思维、创新比武模式,达到了摸清能力底数、深化作战研究、提升部队作战能力等预期目的。

树立“战训一致、以战载训、以训促战”的思路,以战斗姿态、创新思维组织导弹旅长竞赛考核,重点考核旅长率领参谋团队,组织指挥本旅完成现实作战任务的核心能力,将旅长个体能力考核与部队整体能力提升紧密结合。以作战指挥核心指标撬动能力提升指向。聚焦旅长核心岗位能力,以战斗筹划为依托,围绕指挥员情况判断的准确性、行动设计的针对性、战法运用的科学性、特情处置的有效性、问题研究的创新性设计考核内容,力争通过指挥员个体的考核带动部队整体作战能力提升。以现实军事斗争背景撬动素养培塑指向。结合当前火箭军任务部队面临的现实军事斗争形势和承担的作战任务,整体构设战争进程作为想定背景,将考核内容融入整体想定背景,锤炼提升导弹旅长的敌情意识、战略思维、联合素养。以实战实训作业条件撬动问题研究指向。摒弃以往为组织方便而统一作业条件的做法,内容完全对接实战,针对导弹旅实际任务、实际力量、实际装备、实际地域,一旅一任务、一旅一想定,研究的问题都是制约本单位能打仗打胜仗的重点难点和短板弱项。

树立“谁指挥谁来考、训什么考什么”的思路,多方合力设计考题,撬动供给与需求紧密结合、战术与技术紧密融合。供需融合力争考准。邀请5个战区联指有关领导和学院专家共同组成考核机构,将能力供给侧与作战需求侧紧密结合,将能力需求深度融入考点。研考融合力争考实。坚持部队与院校共同研究、各取所长,前期与各导弹旅开展深入对接,将部队和院校当前研究创新成果融入考核设计,力争将一线实践经验与院校理论研究成果碰撞融合,产出好思想、好课目,推动实践经验和理论研究紧密结合。战技融合力争考深。邀请国防大学、研究院和参谋部作战保障大队的领导专家共同研究考核课目,把技术运用深入到战法运用中去,促进战术与技术紧密结合。

树立“怎么指挥打仗就怎么竞赛考核”的思路,改革比武流程。改变以往旅长“单打独斗”受考方式。在旅长定下决心要点后,由精干参谋团队支撑完成方案计划,从考个人向考班子拓展。改变以往闭卷考试的形式。让受考人员携带辅助资料软件开卷考,在充分准备下实施考核,考出实际水平。改变以往特情与筹划成果脱离的情况。特情处置课目设置关联现场作业成果,把考核深入到情况内,在战法陈述与质询答辩中,融入战法和建设成果,把旅长的研究打仗成果进行充分展现,达到以战领训、以比促训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