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隐真示假“惑”敌:延津之战与制胜中途岛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唐 可 魏允干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1-04-22 00:17:18

电影《决战中途岛》海报(局部)

原 典

《百战奇略》饵战篇原文为:凡战,所谓饵者,非谓兵者置毒于饮食,但以利诱之,皆为饵兵也。如交锋之际,或乘牛马,或委财物,或舍辎重,切不可取之,取之必败。法曰(《孙子兵法·军争篇》):“饵兵勿食。”

饵战篇认为,作战中所说的“饵兵”,并不是指让士兵把毒药放在敌人饮食中。凡是用各种“利”来引诱对方上钩,都叫做“饵兵”。例如交战中,敌人或利用牛马牲畜,或遗弃钱财货物,或丢下辎重车辆,切记不可拾取,一旦拾取,必为敌人所乘,导致失败。诚如古代兵法所说:“对于敌人的设饵引诱,不可贪利上钩。”

战 例

东汉献帝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派兵进攻白马,被曹操击败。白马之战后,曹操迁移当地民众,沿黄河西行。袁绍乘机率军追击曹军至延津(今河南省卫辉市东),并在此扎营。此时,白马方向的曹军运输车队还在路上。曹操命所属骑兵卸下马鞍,放开战马。众将领不解,谋士荀攸向大家解释说:“这正是我们用‘饵兵’诱敌上钩的好机会。”袁绍军看到曹操的运输车队后纷纷争抢物资。曹操这时下达命令说:“现在可以出击了。”于是,曹军骑兵纷纷上马,乘敌不备挥军猛击,大败袁绍军。

1942年5月,日本天皇批准联合舰队实施中途岛作战计划。从一开始,日军的企图就被美军无线电所截获,但美军并未弄清楚确切进攻地点。美军发现,日军发往太平洋驻军的许多电报中反复出现“AF”这两个字母。为揭开“AF”之谜,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决定抛出“诱饵”:向上级拍发一份明码电报,假称“中途岛上淡水设备出现故障”。不久,美情报机构便截获日本情报人员发给联合舰队的消息:“AF很可能缺少淡水。”美因此确认“AF”为中途岛,并据此破译日军全部作战计划。

计谋分析

隐真示假“惑”敌。本篇以饵战为题,旨在阐述作战中如何警惕敌方的“饵兵”之计,强调交战时不可被敌人的小利所“惑”,不然必会给敌以可乘之机。同样,当我方使用“饵兵”之计,则需以巧妙手段迷惑敌人。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写道:“经常要采取巧妙的方法,去欺骗、引诱和迷惑敌人,例如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夜间行动等。”其核心思想就是要充分迷惑敌人,混淆敌人视听,使其无法弄清我方真实意图。在迷惑对手时,应注意真假变化,虚实结合,使敌人头脑未明即落入我方圈套。曹军骑兵实“不满六百”,而袁绍有骑兵五六千,十倍于曹军。如果硬拼,曹必败无疑,但曹操通过“解鞍放马”成功迷惑袁绍,致使袁绍中了“饵兵”之计。

抛出小利“诱”敌。在成功“惑”敌的基础上,还应注意将敌人一步步引入我方设置的圈套之中,为我进攻创造战机。古今战争实践表明,无论是政治方面还是经济方面,战争总是与一定的利益相联系,这为利诱手段的运用提供了可能。俗话说:“香饵之下,必有悬鱼。”使用利诱手段的战例屡见不鲜。此计与《三十六计》中的“上屋抽梯”有异曲同工之妙,即欲使敌“上屋”,必须先安放“梯子”。当然,对于不同的敌人需安放不同的“梯子”:对性贪之敌,则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则示弱诱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则设下埋伏以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抛出不同的“饵”。以利诱敌之所以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让对手轻敌,使其在骄纵中毫无防备地进入圈套;二是可以振奋己方士气,激励将士奋勇作战。在未来战争中,对“饵兵”之计仍要保持高度警惕,不指望天上掉馅饼,不贪图眼前小利。面对美“岛上淡水设备发生故障”这一轻易获得的情报,日军间谍机构未经甄别便信以为真,殊不知自己早已落入美情报机关的圈套,致使作战计划全盘暴露。

找准时机“歼”敌。成功诱敌,仅仅是完成了作战的准备工作,“诱”而“歼”之才是目的。战场形势往往瞬息万变,即使已成功引诱敌人,也必须找准合适的进攻时机,在敌疑惑之际给其当头一棒,使其未能组织反抗即被我击败,或在组织有效反击前实力已被大大削弱。当敌进入我预定作战地域,可应用重兵包围、分割围歼、围点打援、断绝粮路等经典伏击战术,使敌人措手不及,首尾难顾,在惊慌失措中被消灭。当然,歼敌必须要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巧妙的战略战术作为支撑,否则,费尽心思“诱”来敌人,却无法抓住战机,歼敌的目标自然无从谈起。曹操将辎重弃于道旁,引诱袁军来抢夺。待袁绍部队忙于抢夺物资,队伍混乱不堪之时,曹操抓住战机立即出击,出其不意,一举击败袁绍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