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钟山风雨起苍黄:揭秘渡江战役前第七兵团的准备工作

来源:中国国防报 作者:郑大壮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1-04-22 00:13:10
苏北人民欢送渡江部队和船夫
渡江部队在江边集结

渡江战役,也称京沪杭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第二、第三野战军及第四野战军一部在长江中下游发起的战略性进攻战役,共歼灭国民党军11个军部、46个师43万余人。这场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等大城市,为我军后续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有利条件。渡江战役发起前,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作为渡江先锋部队,在教育训练、侦察和器材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准备。

开展教育训练

1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淮海战役胜利后,战略重点转向渡过长江。我军筹划集结第二、第三野战军共计约一百万兵力实施渡江,解放全中国。2月初,根据中央军委命令,第三野战军以原山东兵团机关为基础,组建第七兵团,作为参战主力。新兵团成立后即开展以渡江作战为主要任务的思想教育工作,并结合教育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战前训练。当时,部分官兵存在畏难情绪,如对敌情不甚了解,不习水战,怕晕船、水深,对作战指挥和战场应变的信心不足等。对此,兵团机关在摸清底数后进行了及时的战前动员,要求发扬军事民主,抛弃思想包袱,各级干部要以身作则,深入了解部队实际,坚决贯彻“独立自主、英勇顽强、誓不后退、配合友邻”的方针。通过教育,部队士气明显趋好。此外,通过实施水上训练演练,官兵的登船操船动作日渐熟练,行军速度大幅提升。官兵的顾虑基本消除,信心大增,备战气氛热烈,多个营连排主动要求打头阵。

侦察水文敌情

1949年2月10日,兵团召开首次侦察工作会议,讨论敌情和侦察重点区,并给所属各军分配了侦察任务。军团将每个军属侦察营编为侦察大队,再将侦察大队统一编为先遣支队,推进战前侦察工作。2月中旬,先遣支队挺进安徽无为、枞阳间的区域,一个侦察大队进驻大通、贵池,一个进驻贵池、枞阳,一个进驻荻港、大通,同时开展战前侦察工作。

实地侦察。先遣支队负责了解湖泊、道路以及入江口、桥梁、村落情况,对每个渡口能容纳多少船只及渡口通往纵深地区的道路状况、附近村庄的地理情况,都绘制了详细地图。此外,部队还组织当地群众对部分损坏桥梁进行修补,特别注意了解可用的船只数量,为拟制下一步的行动计划提供依据。

水文调查。兵团许多官兵没有水战经验,因此掌握水情至关重要。侦察部队对长江水情和两岸情况进行了详细察看,着重把握潮汐状况、天气、流速和风向。各大队均指定专人负责,使用标杆、旗帜等进行标志测量,同时对敌舰艇活动规律进行摸索并记录分析。

情报收集。侦察工作实施过程中,部队在当地建立了一些可靠的情报关系,从熟悉当地情况的群众处搜集敌情。通过这些信息源,部队及时察明敌人数量、番号和工事情况,还探查到敌人在水上和岸上的活动规律、障碍布设情况和炮兵阵地情况,为后续作战行动提供了重要情报支撑。

筹集渡江船只

除教育训练和侦察工作外,准备渡江所需的装备十分重要,即筹集船只。21军和24军派先头部队边侦察边搜集可用船只,但部队渡江面临的困难仍然较大:一是尽管水网地带船只不少,但兄弟部队都在征用,可用船只数量有限;二是教育鼓励船夫,提高其政治认识,打消他们的顾虑也是一项棘手的工作。对此,兵团方面从地方组织入手,向当地的船舶管委会求助,开展有说服力的思想教育和组织、训练、管理、维修工作。历时两个月,兵团共筹集可用船只近千条,足够两个军的部队在两个夜晚全部渡过长江。兵团还广泛发动群众,按照作战要求征集数千条麻绳、麻袋、梯子等渡江作战所需器材,每个军都配发大量炮弹和子弹。同时,兵团还集中将一批通信设备,包括十几部报话机分发给两个军使用。

1949年4月20日,国共谈判破裂,第七、第九兵团于当晚开始渡江作战。第七兵团在渡江前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最终击垮国民党军,取得战役的全面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