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解放军报

兵心如歌丨品味一首红歌和一支边防连队的心灵史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 作者:刘郑伊 程雪 李蕾 责任编辑:杜汶纹
2021-07-13 07:00:08

兵心如歌:打起背包就出发

——品味一首红歌和一支边防连队的心灵史

■刘郑伊 解放军报记者 程 雪 李 蕾

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从边关眺望北京,聆听党的核心、军队统帅、人民领袖发出新的进军号令,边防官兵心潮澎湃,纷纷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重要讲话精神,牢记初心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誓言如磐,岁月如歌。有一种旋律,无论何时何地,总让人心潮澎湃;有一种旋律,寄托着青春记忆,让人永生难忘。

那是金戈铁马的岁月里,让人热血奔涌的鼓点。那是只有当过兵的人,才能真正品出的味道。

连队官兵走在巡逻路上。霍俊红摄

1962年,在党的召唤下,来自天南海北的指战员从原驻防地奔赴新疆边防一线。那时的阿拉马力,是一片荒凉的山头,没有房子没有人烟。

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阿拉马力边防一线的官兵心中流淌出了一首歌——《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歌词中有这样一句话:“祖国要我守边卡,石头缝里把根扎”。阿拉马力的官兵们就真的在石头缝里扎下根来,盖起哨卡,建起边防站。

自诞生之日起,每当这首熟悉的旋律响起,人们总能从它那触动人心的音符中找到与边防军人的时空共鸣——

巍峨雪山、悬崖峭壁,一座座哨所耸立在云山之下,捍卫领土安全;风刀霜剑、“生命禁区”里,一队队巡逻官兵举步维艰,仍负重前行……

在这首经典红歌背后,我们见证的是边防官兵矢志不渝铁心向党、赤诚不改戍边守防的坚定信念,听到的是戍边将士笑傲雪域高原、驰骋万里边关的铿锵誓言。

听党指挥,红旗如画;强军兴军,岁月如歌。此刻,熟悉的歌声又在巡逻路上响起:“祖国要我守边卡,扛起枪杆我就走,打起背包就出发……”

走近这首红歌,它是一个时代;走近这首红歌,它又何止是一个时代!

一段旋律唱出一个时代,一句歌词写尽一段人生

在老营房改造而成的阿拉马力边防连荣誉室里,老兵高生禄用干枯的手抚摸粗糙的砖壁,他在寻觅着,寻觅他的青春记忆。

“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熟悉的旋律在耳畔响起,就仿佛陷入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迟暮的眼眸里顿时迸射出光彩,老兵快步向声音来源走去。

一台老式留声机,安放在老营房深处,黑胶片缓缓转动,飘出的声音,仿佛把老兵的白发转为青丝,把久远的记忆转回眼前……

那是一段艰苦奋斗的岁月,那是一代革命军人的心声——《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之前,留声机中的黑胶片一直作为历史文物在荣誉室中展出。一次偶然的机会,指导员金鑫“淘”到了一个老式留声机,抱着试试的想法,把黑胶片放了上去。

1964年全军文艺汇演上的歌声,奇迹般从留声机中飘出。那一瞬间,在场所有人仿佛“穿越”半个多世纪,与先辈们隔空相望。

作为阿拉马力边防建站后的首任班长,老兵高生禄对阿拉马力这片土地充满感情。

“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当年,高生禄和他的战友带着三峰骆驼一口锅上了山,两把铁锹挖起地窝;“哪里艰苦哪安家”——复员之后的高生禄也未远离,他把家安在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四师,把戍守的地方变为家乡。

1962年,一声令下,上千名官兵从祖国四面八方奔赴风雪边防设卡守防。对老兵们来说,《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唱的正是他们这一代人的人生。

这是一首神奇的歌,只要欢快的鼓点响起,眼前就能浮现出边防官兵苦中作乐、战天斗地的画面。

生活需要歌声,时代需要歌声。而这首振奋人心的歌,竟出自一名不懂音乐的边防军人之手,诞生于西北边防线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哨卡!

歌中最经典的一句就是出自战士之口,据创作者李之金回忆:当年在班里“偷听”到两名战士在聊天,其中一名战士说,“咱们当兵的就是要这样,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哪里艰苦哪安家。”李之金深受触动,直接把这句话写进了歌词。歌名则源于黑板报上战士写下的大字——“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这是一首战士心中流淌出的歌,是属于战士的时代心声。

走进阿拉马力边防连荣誉室,第一面墙上写的红歌精神映入眼帘:“一心向党,艰苦奋斗,英勇顽强,牺牲奉献。”

“一心向党”是红歌精神的核心,“党叫干啥就干啥”则是这首歌的力量所在。

四级军士长王亚东还记得高生禄来连队授课时的情形——在一棵白杨树前,高生禄为连队官兵讲述当年种树的旧事,情到深处不能自已,抱住白杨树热泪纵横。

种树,对边防老兵来说是一件重大而特殊的事体。这是和他们在同一片荒凉土地上共同战斗的蓬勃生命,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当年,高生禄在树上刻下“祖国在我心中”6个字,60年后再来看树,那行字早已融进粗壮的树干消失无踪。老班长擦干眼泪,对连队年轻的官兵们说,其实这6个字,早就刻在了他的心头。

高生禄的泪花,让王亚东回想起自己刚到连队时,一次训练间隙,在树上用战备锹刻了自己的名字。

他连忙跑去找那棵树,发现名字比刚刻上时变得更大更宽,和树的纹路开始融合,变得有些模糊。

王亚东知道,他的名字终会在这棵树上消失不见,但在阿拉马力的青春记忆,会随着时光的流逝更加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