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老兵天地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记录,赶在老兵凋零前

——北京市延庆区“光影·印象”红色摄影志愿者团队坚持5年寻找、记录老兵


■中国国防报记者  姜  馨

每逢周末和节假日,志愿者团队的“红马甲”就出现在北京市延庆区的山村街巷、老兵家中。图为2017年4月,志愿者在老兵李建华(左四)家。

从74位到24位。5年间,50位曾受访的抗战老兵离世。

锐减的数字,既让段学锋痛心,也让他相信自己和同伴们5年来的坚持没有错。

由段学锋担任队长的北京市延庆区“光影·印象”红色摄影志愿者团队,2013年成立之初便定下宗旨:用镜头坚守历史,用影像传承信仰。每逢周末和节假日,队员们会相约穿上团队定制的红马甲,扛着“长枪短炮”跋涉于延庆的山村街巷,与时间赛跑般拍摄长城脚下的共和国老兵。他们用5年时间,为延庆区189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留下影像。2017年底,他们回访曾记录过的74位抗战老兵,仅有24位还健在。

和时间赛跑

用相机做有意义的事

2013年初,爱好摄影20余年的段学锋开始思考如何用手中的相机做些有意义的事。作为一名土生土长、从小深受红色文化熏陶的延庆人,他在偶然了解到延庆区的抗战老兵仅剩80余位,其中年龄最小85岁、最大103岁后,萌生了一个想法:去拍抗战老兵!他在摄影圈里一号召,得到了不少回应,很快组成一支12人的志愿团队。

队伍建起来,寻找老兵却成了难题。没有名单,没有档案,队员们只能发动身边的亲朋好友四处打听。一开始,常常是他们打听到地址,翻山越岭去了村里,才发现老兵已经搬家,或者消息有误,老人并不是老兵;打听到电话,拨过去是空号,或者是村委会电话,辗转多次才能联系到老兵本人。

队员们说,和扛着器材翻山越岭、走家串户的辛苦相比,被怀疑和误解更让人不好受。

志愿团队的发起人之一陈义东,就曾在前往康庄镇一位老兵家时,被老兵家属误认为是骗子,报警叫来了警察。因无法自证清白,陈义东被滞留在派出所,他形容后来走出派出所时的心情:“真是非常非常委屈。”

所以有人送给队员们一副对联:搭钱搭物搭工夫,受苦受累受委屈;横批:痴心不改。

除了寻觅难,和老兵的沟通也难。到了老兵家里,队员们不是架起相机就拍、拍完就走,而是先和老兵聊天,听他们讲当年的经历和战斗故事。可许多老兵年纪大了,讲述过程中有的答非所问,有的口齿不清,有的被打断后就记不起之前说过的内容……队员们就这样在一旁静静地听,一听就是半天。

后来,为了更准确、详实地记录老兵经历,团队又吸收了几位文笔好的队员,人数增加到21名,除了影像和基本信息,他们还为老兵留下生动的战斗故事。

老兵的眼睛怎么都这么亮

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孤独

队员们年龄最大的60多岁,最小的20多岁,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活动时间大都在周末和节假日。每次活动前,段学锋都要在微信群里通知并统计人数。

“大家积极性都很高,只要能挤出时间都会报名。说实话,除了做这件事本身有价值外,我们也从老兵身上受益匪浅。”志愿者冯亚玲谈起老兵滔滔不绝。

她记得老兵盛瑞林身体状况很不好,但听说要给他拍照,便把拐杖一甩,举起右手庄严地敬了一个军礼:“那种军人的风骨一下子就显现出来了。”还有一位老兵,当队员赶到他家时已重病在床。听明来意后,老兵执意让两个儿子把自己扶起来,对着镜头敬了人生中最后一个军礼。

她还记得老兵段廷瑞,绘声绘色地讲述战斗经历:“朝鲜战场上的一次战斗结束后,副连长命令我到阵地上再巡视一下有没有伤员。等我巡视完回到坑道时,战友们已经撤走。这时敌机又开始轰炸,我躲了大约半小时,听到坑道外响起脚步声,以为是敌人攻上来了。我拿出手枪,把子弹顶上膛,又掏出手雷握在手里,如果敌人发现我,我就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她说,每每老兵讲到动情处,队员们都会抓拍下他们最真实、最生动的表情。

拍摄回来翻看照片时,队员们常常忍不住感慨:无论身体状况如何,老兵的眼睛怎么都这么亮?

明亮的眼神,不仅源于曾经的坚毅和勇敢,还源于如今的知足和乐观。段学锋说:“每次走近老兵,都能感受到他们发自内心地感谢党、感谢政府,满意现在的生活。因为他们比较的对象和我们不一样,他们是跟战争年代比,跟死去的战友比。”

即使有的老兵生活清苦,队员们也没听到过抱怨,更多的时候他们听到老兵说:“当兵打仗,种地打粮,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不是什么英雄,和董存瑞、邱少云那些大功臣没法比。”

段学锋感慨:“拍老兵这5年,我觉得老兵群体最大的问题不是生活困难,他们每个月能拿到一些政府补助,而且不少老兵的子女发展不错,日子过得还算富足。他们最大的问题是孤独。他们的过去,很少有人愿意听,很少有人还记得,甚至子女听多了也烦。所以我们听他们讲的时候,他们基本都滔滔不绝,问他们渴不渴,他们说不渴;问他们累不累,他们说不累。”

你若记得 他便无悔

希望有更多人同行

2015年,志愿团队的工作受到延庆区委和区政府的关注。当年,恰逢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团队拍摄的74位抗战老兵素材,集体亮相延庆区主办的“长城下的抗战老兵风采展”,参展作品达400余件。2017年,纪念建军90周年之际,志愿团队已完成拍摄区内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兵。以志愿团队作品为主体的“延庆英雄谱·红色记忆——长城下的老兵风采展”,先后吸引上万人观展。展览的志愿者和解说员全部由延庆区的中小学生担任,展出结束后,展览又进入乡镇、街道、学校、企业巡展,成为延庆区纪念建军90周年、普及国防教育的一项重要活动。

段学锋回忆,在风采展上,当老兵向观众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时,脸上洋溢着浓浓的自豪与喜悦。他说:“我从没想过我们的志愿活动能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刚开始,我们只是打算把拍下来的照片、收集到的信息交给档案馆,留一份历史资料,而现在这件事情的影响力已经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我真心希望其他地方也有人自发地去做这件事。老兵,不能被遗忘,值得被尊重。”

有了区委和区政府的支持,除了举办影展,队员们每年拍摄的老兵影像都得以集结成册,并赠送给每一位出现在画册里的老兵。迄今为止,志愿团队已为189位老兵留下影像,每位老兵家里他们都去过两三次,有的多达十几次。段学锋估算了一下,他们这5年的行程约有10万里。虽然辛苦,但当看到老兵拿到画册后小心翼翼地包上书皮,放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听到老兵感慨这是他和妻子的第一张合影时,他们觉得所有的辛苦都不算什么。

在延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老兵群体。年前,老兵们的家热闹起来,军地有关部门的领导、一些企业负责人纷纷赶来看望……

题图:北京市延庆区部分抗战老兵

图片由北京市延庆区“光影·印象”红色摄影志愿者团队提供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