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时事纵横 PDF版下载

解放军报客户端

兵在掌上阅 亮剑弹指间

以担当精神种好中国粮食


■黑龙江农垦总局军事部部长 卢 俊

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刚过,习主席便来到黑龙江农垦建三江管理局考察调研。在北大荒精准农业农机中心一楼大厅,他双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

悠悠万事,温饱为大。一句“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表达了敬畏,体现了洞察,凝结了情感,寄予了重托,寓意深远,发人深思。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中国饭碗不仅要装中国粮食,而且要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的手上。实现这一目标并使之保持下去,一刻也离不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共同构筑起来的中国精神。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我国是粮食净进口大国。从1949年到1978年,尽管我国粮食总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人口增速快,粮食供给一直处于短缺状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飞速发展,特别是黑龙江农垦区,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400亿斤以上,而且以非转基因大豆和优质稻米为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支援国家建设、维护边疆稳定作出了重大贡献。

这些奇迹如何发生?人们可以从开发和建设北大荒的历程中找到答案。

北大荒,一片位于祖国东北角的神奇土地,苍茫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她宽阔的胸怀,雄浑的兴安岭和完达山是她不屈的脊梁。在那遥远的年代,风雪呼啸,塞外苦寒,曾让人望而却步;山险林密,水泽莫测,曾使多少豪强硬汉有去无回,只留下狼嚎、熊吼和猛虎的长吟。

如今,5.62万平方公里的北大荒像一个巨大的聚宝盆,在祖国的东北闪烁着奇丽的光彩。那是历史给予“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伟大拓荒者最高的奖赏,更是一代又一代垦荒人披荆斩棘、开拓进取,以青春和生命、忠诚和坚韧铸就的历史丰碑。

回顾北大荒的历史,从亘古荒原到全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北大荒为国人端牢饭碗做出卓越贡献。从创业到不断再创业,北大荒人一次又一次交出亮丽的成绩单。那是一种矢志不渝的执着,那是一种永不止步的进取,那是一种艰苦奋斗的勇毅,那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笃行,最终铸就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这才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为了梦想不断再创业,就像是一次新的远航。历尽艰险、穿越风浪,我们已看到彼岸地平线的晨光。对于北大荒来说,成绩与辉煌已属于过去。如今,在这片英雄辈出的神奇土地上,需要更多的人扛起新的使命担当。

忆往昔,几多风雨、几多荣光。看今朝,无限天地、无限风光。伟大梦想化宏图,更需要我们从前人的精神中汲取奋进力量。当我们赢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再次登上一座又一座山巅,便可以自豪地对后人说:作为新北大荒的创业者,我们承继先辈精神种好了中国粮!

您的IE浏览器版本太低,请升级至IE8及以上版本或安装webkit内核浏览器。